人大重阳网 高管“抢跑”现形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高管“抢跑”现形记

发布时间:2013-11-01 作者:  

 

  近期,10余家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事件遭到曝光集中。其中,吉峰农机因为部分高管涉嫌从事内幕交易而遭到管理层的“点名”,准油股份、绵世股份、九鼎新材等公司的高管则因为违规交易遭到交易所的谴责。

 

  作为上市公司知情人的高管必然比普通投资者更加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当上市公司发生意外或者遭遇不测之时,知情人“抢跑”很可能危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吉峰农机高管先知先觉

 

  吉峰农机近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件的起因还要从今年年初的股票遭减持谈起。今年3月12日,吉峰农机重要股东——西藏山南神宇宣布拟减持公司不超过2100万股股票,减持规模约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88%。

 

  事实上,吉峰农机贵为首批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业绩在上市后并未显著增长,2011年后反而开始下滑,2012年所取得的1284万元净利润不足2011年的两成,到今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已经亏损3557万元。

 

  到2013年年初,吉峰农机的上市时间刚满3年,西藏山南神宇决定抛售部分股票。

 

  就在该减持消息公布前的2月份和3月份,吉峰农机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郑舸、董事财务负责人赵泽良、监事会主席陈德、董事副总经理曾晨东却先下手为强,大举减持股票。根据深交所公布的数据,这四人分别套现约360万元、120万元、78万元、180万元。

 

  这四人精准地套现,引发外界质疑声四起。由于西藏山南神宇与吉峰农机的实际控制人具有关联关系,在西藏山南神宇决定减持股票前,郑舸、赵泽良、陈德、曾晨东是否通过高管的身份提前了解到这一内幕,便成为焦点。

 

  在吉峰农机股票被大肆减持的3月至4月,公司股价最大跌幅一度达到30%,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与之相对应的是,郑舸、赵泽良、陈德、曾晨东凭借精准的减持,让自己的财产实现了保值。

 

  近日,郑舸、赵泽良、陈德、曾晨东分别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四人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

 

  尽管《调查通知书》并未明确四名高管涉嫌内幕交易的相关事由,但从这四名高管的持股变化、上市公司发布的重大公告以及股价变化来分析,这起内幕交易极有可能与西藏山南神宇拟减持公司股份有关。

 

  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好似一艘轮船的掌舵人,如果危急时刻掌舵人首先跳上救生艇,那么这一船的旅客恐怕要命悬一线了。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内幕交易的主要特点是隐蔽性,只要违法者不过于张扬,监管者就很难发觉。对于铲除内幕交易,除加大执法力度外,还要讲究办案方法,例如向内幕交易的举报者提供奖励。

 

  博盈投资惊现“硕鼠”

 

  如果说吉峰农机的四位高管目前还只是“涉嫌”内幕交易,那么博盈投资董事会秘书的违规行为则已经水落石出。

 

  因为有意间接收购全球著名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斯太尔公司,博盈投资2012年声名大噪,一度成为热门股。在公司实施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本应最了解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董事会秘书却知法犯法,进行内幕交易,最终沦为阶下囚。

 

  2012年7月6日博盈投资开始停牌,随后公司公布增发预案,筹资用于间接收购斯太尔公司股权。而博盈投资董事会秘书李民俊的丈夫宋某,通过朋友向异地杨某的银行账户存入现金合计169万元。

 

  在杨某账户存入资金及交易博盈投资股票之前,杨某之妻涂春苗与李民俊多次进行联系,就买入博盈投资股份进行商议。就在公司股票停牌前的2012年7月2日,杨某证券账户买入博盈投资股票33.27万股,涉及金额168.9万元。

 

  同年11月5日,博盈投资股票复牌,并且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在涨停板打开后,杨某证券账户于11月21日卖出所持有的全部博盈股票,成交金额255万余元,最终获利86万余元。

 

  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涂春苗此后在与他人闲谈中讲述了李民俊等人通过现金存款、并且指使她购入博盈投资股票的事情。

 

  在事实调查清楚后,李民俊、涂春苗等涉嫌内幕交易犯罪的行为被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嫌疑人李民俊身为上市公司董秘,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事宜,理应熟知内幕信息及内幕交易的有关规定,但其却为获取不法收益铤而走险,知法犯法。

 

  在IPO实质性暂停的情况下,以并购重组方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方兴未艾。从10月8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正式实施分道制审核。新制度在引起业内人士一片喝彩的同时,如何防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特别是防止内幕交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看来,分道不扬镳,是决定这次分道制改革能否给市场带来正能量的关键。镳是指挥引导马匹前进方向的马嚼子,如何用好、用对“镳”,对于这次改革极为重要。而这个“镳”就是“法制”,没有法制的引导,分道的初衷就无法实现,也无法产生好的市场效应。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上周也公开表示,交易所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将加强对并购重组中涉嫌内幕交易的核查。

 

  “窗口期”交易说辞更新

 

  与内幕交易类似,“窗口期”也是“严打”的重点。上市公司高管禁止在“窗口期”买卖股票规定已经实行多年,但每到业绩报告公布前,高管违规交易仍是屡禁不止。在公布三季报前的这个“窗口期”,准油股份、九鼎新材、和顺电气、高德红外等上市公司都有高管违规和受罚,其中准油股份对于公司监事丁浩违规交易的解释最让人感到欲盖弥彰。

 

  10月14日,丁浩在季报公布前的“窗口期”卖出2万股准油股份,获利近27.73万元。对此,准油股份给出的解释为,违规交易的证券账户由丁浩的妻子王某保管,王某因房屋装修急需用款,在与丁浩联系不上的情况下擅自做主卖出了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准油股份的股价在10月11日和14日这两个连续交易日大幅上涨,累计涨幅接近13%,而丁浩所持有的股票却偏偏此时减持。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对高管因“窗口期”违规交易的产生往往给出以下三种解释:一是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知悉;二是高管及亲属对公司年报披露期的错误判断;三是高管对交易系统的失误操作所致。

 

  记者注意到,在准油股份的公告中,公司表示在丁浩账户违规交易后的次日8点半,深交所即通知公司违规事件的情况,这表明交易所是可以快速发现问题的。

 

  既然交易所可以监控到“关键账户”,那么为何不可以将监管的重点前置,在某些重要时点主动限制这些“关键账户”的交易,从而避免违规交易的发生?

 

  “从上市公司的企业治理方面来说,还可以形成内部监管机制。考虑到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交易、交易的数量受何限制以及规避短线交易的发生,上市公司可以规定所有的高管在进行所在公司股票交易前,都要经过董事会秘书同意甚至是‘备案’。因为董事会秘书是最了解《证券法》和各种规定的,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违规交易。”皮海洲说。(来源:新金融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