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30 作者: 张敬伟
中美博弈在僵持,引发中美欧日四大经济体的“四国演义”。虽然中美都在联合欧盟和日本以便强化博弈优势,但是欧盟和日本基本维持了缓冲和中立的态势。由于中美之间和四大经济体的演义是贸易争端,而非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冲突,无论中美还是“四方演义”不会变成零和结果。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29日美国《侨报》。
中美贸易战的两强对博游戏,让人产生“新冷战”的焦虑。
世界多虑了——美苏“冷战”是意识形态的对决和东西方的集团作战,是零和博弈和你死我活的战争。中美贸易战,是紧密贸易联系和深度利益攸关下的争吵。而且,中美贸易战不存在贸易意识形态的分歧,而是对现有贸易体系下对于“规则”认识不同的互相指责。
中美贸易战,并未形成集团对战。虽然中美双方都希望扩大同盟军,尤其是将欧盟和日本这两大经济体拉到自己一方,但欧盟和日本并未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不仅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而且双方强化了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50余国参加的欧亚会议刚刚闭幕。有媒体认为欧亚会议是“反美大会”,但是中欧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虽不足以说明中欧形成了反美共识。但欧盟希望在中美之间充当“缓冲角色”,或者说在中美贸易战僵持下,希望中欧在贸易、基础设施以及高科技方面深化合作。
中日、中欧良性互动,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倒逼的成分,三方存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即使中方放大这种共识,欧盟、日本也尽量避免释放和中国一起抗美的信号。毕竟,美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依然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联系,即使美国对欧盟和日本也加征了钢铝关税,且一直威胁加征25%的进口汽车关税。
不过,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一些国家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也发生了了激烈争吵,美日欧分裂的迹象非常明显,这也不意味着美日欧真正的决裂。在中美前四轮贸易磋商失败、第五轮贸易磋商流产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改变了“多点开花”的贸易战策略,开始和欧盟达成了贸易共识,美日之间也开启了贸易谈判。前者虽然只是共识,而且关于欧盟开放农业市场的特朗普式标榜,也引起了法国等国的强烈反弹。美日进行的贸易贸易也不顺利。
美国和欧盟、日本的贸易摩擦已经退居其后。特别是,美国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和墨西哥、加拿大签署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后。特朗普和盟友贸易伙伴已经实现“和解”,而且USMCA中还嵌入了排他性的“毒丸条款”,即三国中有一国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则其他协议伙伴有权在6个月内退出USMCA协议。显然,这是针对中国的一个“毒丸”。虽然加墨双方强调美国不能限制两国和其他国家签订自贸协定,但“毒丸条款”的存在,成为特朗普扩大对华贸易战同盟军的胜利。美方强调,美欧、美日贸易谈判也会比照USMCA模式。联合盟友贸易伙伴对付中国,已经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重要手段。
加墨不情愿地加入带有“毒丸”的USMCA,是因为加墨对美贸易的严重依赖。但是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贸易关系远非如此--美欧共识依然是一纸笼统的空文,美日贸易谈判也为取得实际成果。因此,欧盟和日本对美国这个盟主存在幻想,他们不喜欢特朗普,但也不愿意和特朗普决裂,也希望借力美国施压中国,缓解他们对中国强大的焦虑。但特朗普要想联合欧日抗华,也不可能。
欧盟和日本的基本立场是。一是公开不选边站,不会选择和任何一方联合起来对付第三方。二是欧盟和日本存在态度矛盾和立场犹疑。一方面,他们对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失望至今,但又对美国深怀愿景;另一方面,欧盟和日本对中国存在忌惮心里,在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和美国趋同,只是不认可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方式。三是利益为本伺机而动,欧盟和日本也在观望中美贸易战的进程,不断调整自己的立场,一边实现利益最大化。欧盟和日本既有配合美国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孤立中国的表现,也在利用中美贸易战和中国深化贸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欧盟和日本也抱团取暖,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
中美博弈在僵持,引发中美欧日四大经济体的“四国演义”。虽然中美都在联合欧盟和日本以便强化博弈优势,但是欧盟和日本基本维持了缓冲和中立的态势。由于中美之间和四大经济体的演义是贸易争端,而非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冲突,无论中美还是“四方演义”不会变成零和结果。
相反,经过两强对决和“四国演义”,全球贸易格局会发生变化和调整,也许会迎来更公平、更稳定的全球贸易新常态。(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