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罗思义:中国和拉美构建命运共同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罗思义:中国和拉美构建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4-07-28 作者: 罗思义 

中拉关系的重要性有着关键和特定的经济基础:中国和拉美属于发展水平相似的发展中地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PPPs)计算,拉美2013年人均GDP略低于15000美元,中国则略低于12000美元。双方人均GDP均显著高于人均GDP为5000美元的南亚或3400美元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国和拉美经济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主要发展中地区,意味着双方可以在更多领域进行贸易合作。

       作者罗思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刊于2014年7月25日中国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拉美的访问说明,不管是从经济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中拉关系正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虽然习近平特意用“命运共同体”这一词汇描述中国和巴西的关系,但这个术语同样也适用于中国和拉美大陆整体的关系。


  中拉关系的重要性有着关键和特定的经济基础:中国和拉美属于发展水平相似的发展中地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PPPs)计算,拉美2013年人均GDP略低于15000美元,中国则略低于12000美元。双方人均GDP均显著高于人均GDP为5000美元的南亚或3400美元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中国和拉美经济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主要发展中地区,意味着双方可以在更多领域进行贸易合作。这也恰好说明了为何中国和拉美整体的贸易能几乎处于平衡状态——显然这大大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


  当然,在积极正面的大背景下,中国和拉美间的贸易仍然存在个别问题,比如,中国对拉美的制造业出口比拉美对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发展得更好。中国经济过去10年快速增长所创造的对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进而推高价格,在帮助大多数拉美国家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更长远的角度而言,拉美希望发展自身制造业以出口到中国。习近平访问巴西期间,中国宣布将斥资32亿美元购买60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的中型客机,这个例子体现了此种趋势。此外,中国和拉美关系也与事关拉美大陆自身发展的一个关键战略问题——拉美经济一体化密切相关。


  中国的经济规模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拉美国家,中国的市场规模也远远大于它们的市场规模,因而,这将为拉美不同经济行业在规模经济和地区专业化方面创造巨大的经济发展前景。以当前汇率换算,2013年中国的GDP为9.2万亿美元,而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巴西的GDP则为2.2万亿美元。


  对拉美来说,要想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中国发展牢固的关系,就应作为大陆整体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则可以从拉美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更大市场规模和经济活力中获益。


  简单的几个数字就足以说明这一现实。中国人口大约是拉美人口的两倍,不管是以当前汇率衡量亦或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也大约是拉美经济规模的两倍。以当前汇率计算,拉美的GDP为5.6万亿美元,中国则为9.2万亿美元;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为16.2万亿美元,拉美则为8.5万亿美元。


  因此,如果中国仅与单个拉美国家发展关系,那么从客观上讲,很难维持双边关系的平衡。但拉美的一体化与中国的实力相匹配。中国过去35年经济飞速发展,保持9%的年均增长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益于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从1992-2011年间,中国每年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占GDP的8.5%。

 

  中国已经启动基础设施项目作为确保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同样,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连接,拉美经济一体化也无法实现。中国拥有巨大的金融资源,即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和储蓄规模(中国每年可用于资本投资的储蓄为4万亿美元,美国则仅为2万亿美元),这让中国在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方面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中国基础设施能力也远超其金融实力,例如,中国出售给巴西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对开发亚马逊河水电站的帮助就非常大。在习近平访问期间,巴西、秘鲁和中国讨论了建设连接巴西和秘鲁的两洋铁路的可行性。此外,中国还将借给阿根廷21亿美元用于铁路建设,47亿美元用于大坝和电力建设。


  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在近期召开的金砖峰会上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启动资金为500亿美元,另外建立1000亿美元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这对拉美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就国际融资而言,由美国控制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能帮助发展中经济体发展经济,克服短期经济问题。恰恰相反,该组织推行的政策一贯为美国利益服务,阻碍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济增长所需的贷款。拉美国家和亚洲国家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尽管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建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反映发展中经济体的权重,但美国国会没能通过实现这一改革目的的强制法案。金砖国家不得不商定成立一个借款机构,以避开美国具有否决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中国的贷款和援助政策完全不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此有可能会对新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和援助政策有所影响。中国从不对受援国提任何附带条件,中国只是明确要求其贷款得以偿还,并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可以用现金,也可以用商品作为担保。但中国不会为确保收回贷款而指定受援国推行符合中国利益的国内政策,而是完全由受援国自己决定,这完全不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


  因此,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和应急储备资金的设立或许不仅对拉美国家的长期增长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能让拉美避免重蹈20世纪80年代“失去的10年”的覆辙,当时拉美大陆依据“华盛顿共识”实行了紧缩经济政策,结果受到重创。除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有助于长期发展外,应急储备资金将帮助拉美国家避免因短期金融困境而被迫推行不合适或具破坏性的经济政策。


  如果说中拉关系对拉美的好处显而易见,那么中国能因此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呢?因为稳定的双边关系必须能给双方带来双赢,所以,答案不仅在互惠互利的双方贸易和双边投资中,更在于拉美能帮助中国获得安全的资源供给和市场。


  中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即使是美国最极端的保守派也不会主张与中国开战。但中国高度依赖国际资源供给和市场,它早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贸易国。因此,如果任何国家希望削弱中国,比如美国,会试图通过这两个切入点切断中国资源供给或者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譬如说,美国对伊朗等国实施的制裁措施会直接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


  因此,无论拉美国家的政治取向如何,中国必须与拉美国家保持稳定的经济关系。即使在更早时期右翼主导拉美大陆政治时,中国也能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但这些右翼政权普遍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无法直接依赖他们抵御美国所采取的损害中国经济的压力。拉美现在的政府普遍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从而为确保中国的贸易安全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基础。反过来,与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有助于拉美政府施政。


  这就是拉美和中国为何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保持紧密关系的原因,这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中拉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