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回答国际质问:“一带一路”研究未来应如何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王义桅回答国际质问:“一带一路”研究未来应如何走?

发布时间:2021-03-18 作者: 王义桅 

编者按:2021年3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的“逆势增长:疫情期“一带一路”进展评估”研讨暨研究报告云发布会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进行主旨发言,以下为会议发言实录与视频:

谢谢人大重阳的邀请!人大重阳在合适的时机发布了一份颇有价值的报告。首先我就报告提出四点感想和建议。


第一点是发布一个英文版会更好。英文版的题目可以叫做BRI Resilience,Progress and Transformation。因为疫情期间,全球化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韧性”流行开来。并且疫情凸显了“一带一路”的生命力,它不仅在逆势增长,还在转型和提质增效。最关键是世界需要,又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化的地位。所以,如果发布这样一份英文报告会非常有意思。


第二点是从全球化和未来的角度看“一带一路”。一是“美国回来了”,但是“世界回不去了”,“一带一路”活过来了,但全球化不在了,或者过去的全球化不在了,新的全球化还没有形成。所以,是不是能够跳出“一带一路”看“一带一路”,在思维方式上从全球化本身看“一带一路”。二是从后天看明天,从2035看“十四五”期间“一带一路”怎么走,甚至从2049看“十四五”,这样会更有前瞻性,取得更多关注。


我们发布报告回答两个疑问,一是存废之疑,“一带一路”还搞不搞?外国朋友经常讲,看人民日报,尤其是标题里面,去年上半年很少提“一带一路”了。第二个是走向之疑,将来往哪些方面走,历史分为BC(before covid-19)和AC(after covid-19),“一带一路”肯定有新的形态,要回答未来怎么走。


第三点是中西方关于“一带一路”的叙事是很重要的一个议题。我们有一些思路受到传统上“一带一路”的影响,比如“五通”固然很重要,但是“五通”也是不平衡的,这份报告在民心相通方面还是有些欠缺,尤其是疫情后加重了西方对中国的疑虑。中国做得越好在西方世界的形象反而越差,这会影响到一些“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当然这里有中国悖论的问题,有所谓话语权的问题,“一带一路”现在不光是中国的“一带一路”,西方也有它自己的“一带一路”一笔账,一个舆论或一个叙事。


我们能否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机制,争取的不仅仅是“一带一路”话语权,还有发展中国家整体的话语权。在“一带一路”支持抗疫里,这些难兄难弟”需要我们帮助,但发达国家还是加紧了攻击,尤其是拜登上台以后,打人权牌、干涉中国内政、提新疆问题、香港问题。明年是冬季奥运会,今年是建党一百年,意识形态的斗争会更加尖锐,意识形态又和技术、贸易结合在一起,会更加复杂。所以,就这个问题报告要有所加强会更好。尤其,疫情中存在一种国际政治心理学,建议看看我们的一位同事尹继武研究的国际政治心理学。疫情冲击下,人的心理和以前不太一样,是一种晕眩和震撼的状态,痛定思痛,人类现在还没有痛定,所以也不可能真正思痛。所以,需要先看清将来全球化怎么走,再决定“一带一路”怎么搞,我们再怎么研究。  


第四点是将“一带一路”学细化。“一带一路”学里面可以分为几类。“一带一路”为什么成功,中国抗疫为什么能够成功,背后还是有中国举国体制在起作用。能否结合今年庆祝建党一百年,将“一带一路”研究细化,发展“一带一路”哲学理念、治理学、发展学、经济学、文化学等,不光是总体上讲“一带一路”学。前不久我看到新华社发布了中国扶贫学,扶贫发展出了扶贫学,人民日报已经刊登了。所以,“一带一路”建设七年多,需要细化“一带一路”学,应该打造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这次人大开会,增加了200多个新的学科,应尽早把“一带一路”学纳入进去也会更好的引导不光是中国,还有国际上“一带一路”更精细化、高质量的研究。


   我们要回答国际社会的质问。基辛格之问说每一次的危机最终都有利于中国的。为什么“一带一路”在疫情期能够存活下来?很多国家已经看到我们在“一带一路”提前在布局了,尤其在美国脱钩的背景下,它是必要的、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的。那么如何论证它的合理性,就像我们论证中国共产党的合理性,从经济学的角度避免了负外部性,“一带一路”怎样避免负外部性的,它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从经济学角度怎样避免内卷效应,从全球治理角度完成一些国家的治理等。


我最近一两年更多地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研究“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合作平台,但是它是怎么构建的,要量化分析,它的机理到底是怎样的?所以,今年,大概在下个月,要出一本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书《时代之问,中国之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一带一路”MBA教材。还应安徽儿童出版社邀请正在写儿童版“一带一路”书。这样“一带一路”提出几年,我就出几本“一带一路”研究著作,保持同步。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也争取跟上。


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什么议题呢?


第一个议题是现在“一带一路”已经发展到从子目录到根目录的阶段,会遇到更明显阻力,需要前瞻性的研究。以数字丝绸之路为例。数字丝绸之路以前研究比较多是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数字规则、数字治理,是一种在原有数字结构下的应用型研究。但现在是要从子目录到根目录了。刚才方舟提到了中国光缆通向非洲,实际上年底马上通向法国了,这是更重要的连接,华为也参与其中。我国在帮助“一带一路”伙伴国实现从IPV4到IPV6的跨越,进入5G时代。这是一种前瞻性布局,已经到了根目录的阶段了,所以遇到的阻力也会更加明显。


美国提出了清洁网络的计划,拜登又发布了技术供应链去中国化。所以,全球化本身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在调整。对“一带一路”研究来讲,不能在原来的相关研究上修修补补,必须要用一种前瞻性的方式。如果下一步做这方面报告,就要发布“一带一路”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怎么完善,未来结构怎么布局,是不是走向两个对立的冷战格局,还是更大的包容,未来的世界到底怎么样? 现在到了从在美国土地上种庄稼(推动全球化朝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到在人类命运土地上种庄稼(主场全球化)的阶段了,动的不仅是奶酪的问题,动的是命根子的问题,所以美国的反制会更加精准,可以说是更加穷凶极恶的追打。


第二个议题是债务率。确实没有国家因为“一带一路”陷入债务危机的,可是这些国家已经陷入债务了。他们的债务危机不是“一带一路”带来,不是中国带来的,是因为疫情带来的,但这些国家很容易迁怒于“一带一路”和中国。斯里兰卡只有12%的债务是中国的,但说中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老怪你最后一根,怎么办?所以,在疫情以后全球债务治理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尤其靠旅游、靠外来投资这种外向型小国经济脆弱性比较大,债务会引起民生和社会动荡等问题,不是“一带一路”带来的,但是需要考虑这些问题。还包括美国1.9万亿的计划,欧盟1.8万亿欧元“史上最强”经济刺激计划,这些是引起全球的一些泡沫,泡沫如何破灭。所以,“一带一路”必须在全球化体系下运作就要考虑这些问题。


第三个议题是人权与技术贸易规则的混杂。美国现在打人权牌不是空洞的在打,而是和劳工权益、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相结合。现在我们和欧盟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已经涵盖了一部分,但还没有完全涵盖,要加入的CPTPP里也大量涉及到比如独立工会的问题。所以现在人权不是抽象的人权,它和技术贸易规则连在一起,美欧之间要建立跨大西洋的技术贸易理事会,包括现在把隐私权作为新的人权。美国智库现在研究用AI武器化对付中国,表面上打的是人权牌、劳工权益牌,实际上为了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为了从新建体系、规则、价值标准来攻击或诬蔑中国,这对“一带一路”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他们比较想学中国。西方叙事背后这套的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创新链的这样一些问题需要扎实深入的研究。


第四个议题是“一带一路”需要有怎样前瞻性的。2035年以后的“一带一路”是什么样子的,给全球化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可以先倒过来思考,如果没有“一带一路”这个世界会怎样?如果没有“一带一路”这个世界的绿色转型和数字转型会怎样?如果不减排世界温室气体排放会增加2度。再返过来想,幸亏有了“一带一路”,疫后秩序逐渐重建。“一带一路”承担起了绿色转型、数字转型、人类卫生健康、人的全球化。最近我也在写一本关于人的全球化的书,“一带一路”会带来一系列的全球化效应。


第五个议题是“一带一路”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系。中国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但“一带一路”国家的SDGs美欧没有精力来管,需要中国的助力。SDGs作为联合国的项目,尤其是绿色转型方面,可能得到国际更多的关注。


第六个议题是“一带一路”的软联通。比如,“一带一路”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关系。今年RCEP应该会生效,能够给“一带一路”带来多大的正能量,反过来“一带一路”对RCEP的运行会带来哪些影响?其他的协定包括中欧投资协定、推进加入的CPTPP,都属于软连通。国内强调从要素驱动型的改革开放到了规则、制度、创新驱动,全球化也是如此,“一带一路”也是如此。”一带一路”的协同不光是规模经济的问题,可能是一种创新的协同。因为科学没有太多的革命,但技术应用确实有很多的革命,这带来了像万物互联时代怎么顺应的问题。创新协同要有更多精细的专业性的研究。


第七个议题是“一带一路”怎样促进多边主义。中国现在要争取话语权,觉得美国是伪多边主义,欧盟是自以为是的一种多边主义。“一带一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取向,需要厘清怎样共商共建共享,怎样转化为一种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价值观或程序,怎样将“一带一路”机制化。


第八个议题是“一带一路”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改革。现在WTO新任总干事已经上任,拜登也重返了很多机制。WTO改革往哪些方面走,服务贸易、技术数字化和机制本身在变化,如果把“一带一路”研究和我们关心的重大其他问题,像金砖、WTO改革、上合、CPTPP、RCEP,会更加有吸引力。


第九个议题是从抽象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怎么去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带一路”和“双循环”同频共振到底是什么效应。如果和外国智库一起做这方面的研究会更好。“一带一路”退出机制需要提前研究。最近立陶宛公开扬言要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7+1合作”),退出不意味着不搞了,或者不重要,当然现在立陶宛是要挟阶段,但也有可能像英国脱欧一样。所以,现在要提前研究推出机制,退出会让“一带一路”更加健康的发展,所以要做这样一些前瞻性的研究。


总之我们有很多可以值得研究的话题,所以各位同仁,人大重阳要一起努力,做好这些研究,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