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01 作者: 刘典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典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金融机构一旦腐败危害甚大,正常的流程、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常被破坏,而这就会带来不可控的金融风险,甚至误入歧途。他说,金融反腐不单单是反腐,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一环。
王衍行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典系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29日“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号。
在查办项俊波等一系列金融大案要案后,金融反腐走向纵深,地方银行逐渐成为查办的重点之一。
6月26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在三湘风纪网发布消息称,根据长沙市委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经查,长沙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孟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长沙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根据信息披露规定,孟钢所在的上市公司长沙银行很快就发布了公告,称相关工作已妥善安排,副行长被调查一事不会对银行的日常经营和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资料显示,长沙银行于去年9月登陆资本市场,其既是湖南本土最大的城商行,同时也是湖南首家上市银行。
孟钢是长沙银行系统内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曾任职于农业银行长沙分行,2001年担任长沙银行下属湘银支行行长,如果从那时算起,孟钢已在长沙银行系统内工作18年,可谓根深蒂固。
地方银行高管10余人落马
就地方银行高管被查而言,孟钢只是最近落马的一个。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8日,今年上半年地方银行高管至少有12人被查或双开。
他们分别是:枣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士伟;江苏连云港东方农商行董事长冯涛;湖南怀化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小峰;湖南洪江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明;枣庄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朱玉军;黑龙江伊春农商行原董事长汪海军;河南罗山农商行原董事长李刚、罗山农商行行长费明升;江苏徐州市铜山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王如席;四川成都农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傅作勇;江苏紫金农商银行副董事长黄维平等。
这些落马的地方银行高管来自山东、江苏、湖南、黑龙江、河南、四川等多个省份。湖南怀化农商行的杨小峰与湖南洪江农商行的蒋明,两人均属农商行系统,同天被查;河南罗山农商行的原董事长和行长也是同时被查;枣庄银行的吕士伟与枣庄银行朱玉军有先后关系,吕士伟1月份被双开,三个月后朱玉军落马。
其中稍有特别的是江苏紫金农商行黄维平配合调查一事未见官方通报。不过,紫金农商行本月初发布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黄维平因个人原因正在配合有关部分调查,不能正常履职。
公开资料显示,紫金农商行是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省会城市的农商行,也是今年首家上市银行。紫金农商行的招股说明书及近三年年报显示,作为副董事长的黄维平2018年年薪为125万元。
金融圈子小,廉政风险易传染
金融机构腐败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甚至与黑恶势力交织在一起。
以前文所述江苏徐州市铜山农村商业银行(简称“铜山农商行”)原副行长王如席为例,6月初他成为江苏省纪委监委通报的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典型之一。
江苏省纪委监委称,王如席是因收受涉黑组织所送财物,帮助涉黑组织办理银行贷款,为涉黑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资金被立案审查调查。铜山农商行是江苏组建的第62家农商银行,也是江苏省最后一家改制的农信社。
该行2016年5月正式挂牌、前身为徐州铜山农信社,彼时,王如席就担任徐州铜山农信联社副主任。可以说,不管是在徐州铜山农信联社还是改制后的徐州铜山农商行,王如席都是核心高管之一。
之前券商中国了解到,徐州铜山农商行是当地最大规模的农商行,早在开业之初即下辖85个支行、分理处,41个自助网点,拥有850名员工,资产规模突破282亿元,拥有126万户存款客户,存款230亿元,拥有贷款客户接近5万户,贷款近161亿元。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建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就功能来说,地方中小银行是人民的银行,主要是为小微民营企业和城乡居民提供基础性服务的。但该行竟然为黑恶势力提供资金,这显然非常不合适。
再如枣庄银行,其前身为成立于2002年的枣庄市城市信用社,后在2007年经山东省银监局同意扩股改制而成。枣庄银行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枣庄银行分支机构共有25家,其中绝大部分都位于枣庄市。
年初,枣庄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士伟被双开,枣庄市纪委监委在双开通报中提到,吕士伟“存在收受礼金、公款购买购物卡、向高管滥发奖金、公款旅游、选人用人唯亲唯圈、搞个人宣传,形式主义、败坏行业风气、污染企业政治生态,超越职权核销呆账贷款,侵吞公款,涉嫌贪污犯罪”等诸多问题。
巧合的是,吕士伟以及枣庄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永涉同在3月被提起公诉。不久后,现任枣庄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朱玉军也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组长李欣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查处项俊波等一系列大案要案时发现了一些系统性问题,“金融圈子小,同学、师生、同事、亲友等裙带关系交织,廉政风险容易相互传染,利益板结化突出,监管者与被监管对象之间亲而不清、公私不明,容易形成利益团伙。”
事实上这是金融行业共有的特点,即使是农商行、城商行这样的地方中小银行中,上述问题也同样存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典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金融机构一旦腐败危害甚大,正常的流程、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常被破坏,而这就会带来不可控的金融风险,甚至误入歧途。
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衍行认为,用人唯亲唯圈会助长腐败,甚至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形成“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金融反腐走向纵深
地方银行高管密集落马的背后,是年初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要加大金融反腐力度,对存在腐败问题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将会被重点监督。可以说中纪委的这份公报为今后的金融反腐定下了一个基调,即金融反腐会不断深化。
吴建雄认为,金融反腐走向深化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查办案件涉及金融监管、银行、保险、投融资等多领域;二是落马官员级别和数量;三是在金融反腐总体布局上,中央不仅强调抓关键岗位,而且还向中管金融企业派驻纪检组开展常态化内部监督。
王衍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中央金融反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及时的。
他分析指出,一方面可以及时遏制金融领域大案要案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亡羊补牢,挽回巨大的金融损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典认为,金融反腐不单单是反腐,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一环。
他提到,因过去几年金融条件较为宽松,在金融行业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以及权力寻租的一些现象,金融体系内资产泡沫化以及流动性风险随着金融条件趋紧导致风险性因素不断积累。而金融反腐,是从人事领域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表现。(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