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鹏:“一带一路”——让文明与友谊的鲜花绽放在喜马拉雅山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王鹏:“一带一路”——让文明与友谊的鲜花绽放在喜马拉雅山麓

发布时间:2019-04-25 作者: 王鹏 

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是中巴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还实现了与巴基斯坦提振国内经济发展战略的良好对接。它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为“一带一路”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心。从地缘经济的宏观角度看,中巴经济走廊的贯通,把南亚、中亚、中东、北非等国家通过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紧密联合起来,在喜马拉雅山的东西南北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

作者王鹏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24日“大国策智库”微信公号。


如果说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宣告了“一带一路”建设已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那么即将于2019年4月26日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则标志着精谨细腻的工笔画绘制工程将全面展开。在这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更有必要回顾“一带一路”建设在持续推进的五年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挑战,并以此为依据,为2.0时代的“工笔画”建设积累经验。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聚焦五年来南亚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回顾成就,展望未来。


瓜达尔港的大发展


东京62.26度,北纬25.17度。在南亚次大陆的西端,在印度洋北缘与阿拉伯海的交汇处,正风起云涌。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欣欣向荣的建设中的港口港,正在安装全球最先进的设施。而她壮美的轮廓正浮现在世人面前。可有谁能够想到,数十年前这里只是一座破败的小渔村;短短数年之间,在中巴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里正在发生巨变。


在当地的乌尔都语里,瓜达尔港(گوادربندرگاه,英文GwadarPort)意为“风之门”。十八世纪末,渔村瓜达尔属于阿曼王国。1958年,巴基斯坦以300万英镑的价格从阿曼手里“购买”了这片地区,并于1964年决定把它建成港口。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当地的开发总是一再拖延。


瓜达尔港虽然欠缺开发,但它得天独厚的条件及地理位置却使它极具开发潜力。它是一个深水不冻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瓜达尔市,东距卡拉奇约460公里,西距巴伊边界约75公里,南临阿拉伯海,距霍尔木兹海峡出海口约400公里。地处欧亚大陆与印度洋相衔接的位置的瓜达尔港,沟通着亚洲内陆与印度洋,是处于海陆之间的边缘地带。它既是中亚、东亚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出海的可能通道,又是影响到霍尔木兹海峡及印度洋航道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都构成了该港巨大的战略潜力。


上世纪90年代,美国Uncol等公司曾计划投标巴基斯坦的输油管工程。但由于阿富汗内战、俄罗斯买断土库曼斯坦境内80%油气储量开采权等原因,上述开发被迫终止。


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巴基斯坦最可信赖的邻国友邦广泛参与到对巴投资与共同建设中来。2001年起中国开始参与俾路支省开发,重点就在瓜达尔深水港及其经济特区。


早在习近平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之前的2013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就正式访问巴基斯坦,并与巴方领导人就进一步加强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如果说当时的“中巴经济走廊”还只是中巴双方加强战略规划、实现共同发展的蓝图,那么两年后的2015年4月18日,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访问巴基斯坦时,中巴经济走廊则由意向逐渐变为现实。


五年来的瓜达尔港建设史证明,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极大地推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速度。中国政府就承诺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投资450多亿美元。这一巨额投资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巴国GDP增长率也有大幅提升。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


如果说瓜达尔港是镶嵌在南亚次大陆与印度洋板块两面玉盘中间的宝石,那么沿着这枚宝石一路向东北延伸,一条承载多国人民福祉与期望的玉带正展现在世人眼前——中巴经济走廊。


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中资港口瓜达尔港正式开航,包括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陆军参谋长拉希勒及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在内的中巴官员见证了首批中国商船从瓜达尔港出海。这一联结中国西部与阿拉伯海的港口已经成为投资4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32亿元)的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环节。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条连接中国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西南港口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及光缆覆盖的“四位一体”通道。


从2018年起,中巴在瓜达尔的合作开始从港区建设向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升级、扩展。当年1月,瓜达尔自由区正式开园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瓜达尔国际商品展销会。两天时间里,共有超过200家中巴企业和3万多名客商参会。瓜达尔自由区占地面积共923公顷,分南北两个区共四期进行建设,已开园的是一期项目——位于南区的起步区。


走廊的开工建设,尤其是瓜达尔港设施的全面提升,有利于使巴基斯坦最贫困、最动荡,甚至时刻面临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的俾路支等多个省份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得到提升,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和安全感、获得感。


展望未来:让文明与友谊的鲜花绽放在喜马拉雅山麓


中国外交历来倡导多边主义而非单边主义,即在正确义利观的引领下,把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人类的共同命运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双边合作中,中国也历来重视第三方的感受和利益,这一点在“一带一路”的合作中处处都有体现。


譬如,在中国—尼泊尔—印度经济走廊的合作中,中国深切理解印度方面对其在南亚地区的传统影响力的重视。因此在与尼泊尔等国的合作中,每一阶段都对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保持了高度的透明度(transparency),以期增信释疑;同时更诚挚邀请有关方面加入到现有的双边合作中,从而搭建一个更广泛、更有包容性的多边合作大框架,为共同体的最终建成奠定坚实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基础。


同理,在中巴走廊的建设中,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倡导和推动的,五年多来,两国充分发挥中国经济走廊建设对其务实合作的引领作用,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逐步形成了“1+4”产业布局。展望未来,中巴经济走廊所产生的成果必将惠及巴基斯坦全体人民,进而让周边各国人民也分享到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巨大红利。


作为中、巴两国共同的友好国家,伊朗同样积极参与到中巴走廊的建设与维护中。中国也在瓜达尔附近的伊朗恰巴哈尔港进行投资,并兴建连接该地区与瓜达尔港的油气管线。此外,中国还和伊朗共同建设霍尔木兹海峡内的格什姆岛石油码头,并大幅升级该码头油库的设施和使用率。


可见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是中巴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还实现了与巴基斯坦提振国内经济发展战略的良好对接。它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为“一带一路”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心。从地缘经济的宏观角度看,中巴经济走廊的贯通,把南亚、中亚、中东、北非等国家通过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紧密联合起来,在喜马拉雅山的东西南北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


推而广之,以中巴经济走廊、中尼印经济走廊等为代表的中国与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绝不仅仅是中国与这些东道国两国之间的合作典范,而更是一项基于地区多边主义的公共物品。它们的正面外溢效应已经普惠到南亚次大陆、中西亚,乃至整个环印度洋地区,推动区域各国经济的大协同、大发展。在哲学层面,它所体现的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总设计师习近平主席所一贯主张的“亲诚惠荣”周边外交的精神理念。(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