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罗格·利兹人大重阳讲座:中西私募股权投资差异大 互联网金融须加强监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罗格·利兹人大重阳讲座:中西私募股权投资差异大 互联网金融须加强监管

发布时间:2014-02-19 作者:  

2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了题为“私募股权投资:中西方比较”的思想沙龙,并邀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商务和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罗格·利兹博士作主题演讲。参会嘉宾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鼎晖执行副总裁黄静静等。与会嘉宾就“中西私募股权投资差异”以及“国内风声水起的互联网金融”进行了深入沟通与讨论。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曹海】2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了题为“私募股权投资:中西方比较”的思想沙龙,并邀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商务和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罗格·利兹博士作主题演讲。参会嘉宾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鼎晖执行副总裁黄静静等。与会嘉宾就“中西私募股权投资差异”以及“国内风声水起的互联网金融”进行了深入沟通与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主持了本次沙龙。演讲开始前,王文聘任罗格·利兹博士为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罗格·利兹博士在演讲中认为私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PE)已演变成全球性产业。PE始于美国五六十年代早期的小型风险投资公司,因1979年调整符合“谨慎人”原则触发井喷式增长。至2000年,PE在欧美国家已不再是“次要资产类别”,而是被多元化的主流投资者广泛接受。现在,PE的全球化日益增长,如美国最大的美老基金Calpers,作为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其中三分之一的PE投入分配给非美国基金,最大的收购基金(黑石集团、凯雷投资集团)都是全球化的投资基金,已在中国、巴西等其它国家建立本地货币基金。

 

  中国PE从1998年至2007年为全面起步、突飞猛进时期。从2007年至2008年进入繁荣期,市场规模由2004年的不足120亿美元增长到280亿美元。2008年末,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PE基金募集也在2008年第四季度大幅放缓。2009年,创业板启动之后大量股权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引发了全民PE投资热潮。近几年,由于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PE行业活跃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IPO的重启又为整个PE行业的退出提供了重大利好。

 

  中国PE行业和西方PE有什么不同,如何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展的更好呢,罗格·利兹博士认为中西私募股权投资差异较大。

 

  就投资环境而言,中国及其它新兴市场与西方PE的“生态”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罗格·利兹博士认为西方PE私人企业政策与监管环境比较宽松;有着可信任的法律框架,应对冲突解决的机制相对“公平竞争”;公司治理、会计、财务公报符合全球公认标准;有着熟练的人力资本和完善的30-40年的PE跟踪记录,如交易流程、成功的资本退出、人力资本的累积等。虽然中国及其它新兴市场的投资环境也在逐步改善,但相对这些特点仍存在差距。

 

  其次,两者交易概况不同,中国典型的交易概况是为中间市场企业提供“成长资本”,而西方PE更注重创造长期价值。另外,西方PE无行业限制,如限制国内基础设施、医疗保健、基础制造等;还具有交易规模小;强调在国内市场出售的公司;基本上没有“公转私”;较少的IPO退出等特点。此外,两者还存在“PE市场范围”、“价值认同”等差别。

 

  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解决全国80%就业、贡献65%GDP和50%利税的同时只获得了19%的银行贷款。罗格·利兹博士认为中国国有银行主要向国有企业放贷的主导作用限制了么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反应迟钝的国有金融企业创造了巨大潜力的PE需求,PE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填补融资缺口。

 

  罗格·利兹博士强调PE不仅仅是资本,必须重视价值创造,在中国及其它新兴市场,低效率是促进PE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器。成功的PE投资家认为,管理与产业的低效恰恰是投资机遇。

 

  在谈及中国互联网金融时,罗格·利兹博士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确实很快,但须加强监管。如果没有到位的监管体制,没有相应的监管标准,将来可能会有很多人损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