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25日在京表示,中国已经是一个金融大国,但还不是一个金融强国。要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改革创新下一步须解决三方面的重要问题。
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纪敏演讲实录,刊于2014年8月26日经济之声。
金融创新、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转型,这个题目很大,作为银行研究部门工作,我们对这方面的问题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今天主要是想从这个方面来谈一谈目前我们金融发展的问题——下一步怎么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型。大家都知道,中国已经是一个金融大国了,因为一些总量的指标比较大,比如广义货币的供应量120亿人民币、一年新增的贷款有8万亿、融资规模也是有17、8万亿之多,各类的金融机构,包括一些新生的金融业态都蓬勃发展。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们是不是一个金融强国?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还不是,因为我们金融资源的配制的效率还不高,我们看投资和GDP的关系,这十几年以来,单位的投资带来的GDP在2002年大概是4块钱左右,到了2007年,这个数变成3块钱左右,社会融资所带来的GDP总体上是逐步下降的态势。
刚才是从总量上来说,如果你再看一下一些结构上一些问题那可能就更多了。我们一些基层小微企业,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融资难、融资贵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实体经济转型过程当中很重要的是“新”,金融创新和技术的创新,这些风险管理,除了融资以外,在风险管理方面提供的服务,在我看来还是有潜力,我们有很多的例子,总而言之,我感觉到我们金融资源配制的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来说,未来要想提升金融资源的配制效率,千头万绪。有不同的创新的方式,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是下一步金融改革创新,尤其是围绕这个大国开放经济的转型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就是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我们前面也提到包括融资结构的问题,尽管这几年非贷款形式债券等等发展比较快,但是总的来讲,融资结构、资本市场这一块还是比较弱的,进入资本市场里面,我今天想着重强调一下股权融资的重要性,就是一个社会的融资结构,除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个是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一个是通过银行来融资,这个是我们通常讲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我今天想强调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融资结构当中,一个更为基本的、更为基础的再融资投资和全融资投资。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杠杆率比较高,尤其是企业,上升的速度也很快。这几年,无论是从信贷还是从更广义的债务融资工具,和企业的资产比例和GDP的比例来看,不可否认一点,我们企业的杠杆率是比较高的。比较高的杠杆率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资本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社会融资规模、贷款、债券、保险、信托、银行汇票,甚至95%以上都是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所占的比例比较低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债务融资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于比较高的杠杆率或者说是负债率。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而言,我们要去杠杆,但是从自身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再融资的角度来看,又不能单纯简单通过减少债务融资这样一个方式来降低杠杆。面对这样一种矛盾,我觉得更好的办法应该放在如何打开企业股权融资的渠道。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权的交易市场,包括推动一些以资产证券化等能够更多地节约企业资本金的方式,盘活企业债存量,间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来实现去杠杆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来支持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实体经济转型。
我们未来怎么样增加企业的股权融资?除了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建设方面要大力推进创新以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东西,就是怎么样增加企业的股权融资,把去杠杆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放开这个市场准入,尤其是放开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怎么样把它与资本结合起来。比如说像地方融资平台,它是以债务融资为主,怎么样去化解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我觉得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增加资本金,怎样增加资本金?就是更多对民间资本放开公共领域的准入,来吸引他们通过P2P公司合作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来增加资本金,把防风险和促转型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增加企业的资本金。
第二个方面,我刚才也提到,就是我们实体经济转型,真正的转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技术进步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风险,再加上我们的利率、汇率,就是这些基本资金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在不断的加快推进,所以金融机构也好、企业也好,它所面临的一些这样的市场的风险,或者说金融市场的风险实际上也在不断的增加。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金融市场,或者金融创新,怎么样更多去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技术进步过程当中风险管理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一个融资需求。就是怎么更多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大家都知道,金融的功能看它发挥的好不好,看你是一个金融大国,还是金融强国,很重要一个的方面,就是看你是不是为实体经济提供一个风险管理方面的服务。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未来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应该更多的是产品的创新,在方式的创新方面,包括机构工具方面的创新,更多注重风险管理。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企业要想转型升级,想化解过剩产能,这个当中一定会有并购重组的需求,而且在并购重组的过程当中,一定会伴随着新技术取代老技术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那么对于这样一种带有比较大的风险一种融资的需求,金融怎么去支持它?还是刚才说的,除了传统银行贷款以外,更多还是要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在风险管理工具上面下功夫,比如说高收益债券,也就是杠杆收入债券等等,就是这一类的东西,我觉得还是要大力的发展,包括一些必要的规避市场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衍生工具,实际上也是有它的内在需求的。
第三个方面,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经济体,我们的实体经济将来最终能不能变从一个经济大国变成一个经济强国、金融能不能从一个金融大国变成一个的金融强国,我觉得很重要一个方面是你走出去,看你的国际竞争领域。坦率地说,我们的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量还是不够,我们的银行业、银行业的资产,有60、70万亿之多,但是我们银行的海外机构的资产加起来占比相当低,10%应该不到。但是,和我们实体经济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这个需要多少是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检验我们自身金融业是不是有国际竞争力,是不是有可持续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金融创新、金融改革,怎么样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去,包括自身的走出去,来提升国际竞争力,我觉得这些方面也还是有很大空间,从普惠金融角度来讲。我刚才主要从效率的角度来说的三个方面,如果从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从广度来讲,我们在对小微企业,在对三农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我想基于这三个方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型,这三个方面需要,或者说未来比较大的空间的话,我们怎么办?我觉得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深化金融改革,尤其是要加快推进利率、汇率,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是这样一些基础领域、关键领域的改革,只有在加快推进金融改革的基础上,才能使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的功能,以及支持企业走出去这样一些更核心的竞争力,才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