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系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董少鹏观察”一点号。
4个月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6.90左右,此后一路狂飙突进。至9月1日,今年以来人民币已升值5.6%。其中8月单月升涨幅达2%,创12年来最大单月升幅。董少鹏认为,人民币汇率强劲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认可,但近期升值有些偏快,也要保持一分谨慎,做出预案安排。
从过去两年的演变来看,人民币汇率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去年直至今年初,跌得比较严重,引起了各种担忧。当时甚至有中国汇率会不会断崖式下跌、长期往下走的忧虑。面对人民币舆论危机,我们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采取措施稳定金融秩序。
当然,国际形势发生的一些变化也使我们受益,比如欧元和日元相对美元升值,美元指数明显下行。这首先由于美国相关经济振兴政策没有落地,政府内部各种纷争此起彼伏,这就导致全球投资者不看好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中国则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经过整顿,特别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后,相关措施进一步完善,保持了金融整体稳定的局面。大家都看到中国是一片投资的热土。
我们对于内部资金外流进行了必要的管控。商务部、发改委等都出台了对外投资指引性的文件,这些文件既有指导性也有一定的约束性。哪些对外投资是符合国家战略安全需要的,哪些是符合产业升级需要的,相关文件给予了进一步集中性的梳理。过去这些规定比较零散,现在进行了整合,进一步明确了哪些是鼓励性的,哪些是限制性的,哪些是完全禁止的。
董少鹏认为,我国出台相关对外投资政策指引,既是对国内金融经济稳定负责任,也是对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负责任。我们的资金出去之后,如果搞失败了,不仅仅只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对当地的市场也是一种伤害。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都应该充分论证,既符合本国的发展利益,也有利于当地的发展。
长期看,人民币有理由成为强势货币,今年以来的恢复性升值也是合理的。但近期人民币升得比较快,也值得警惕,应当采取措施稳一稳。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适当放松对外投资,适当加大对外采购力度,支持中资海外分支机构建立美元投资合作平台,加大亚投行、金砖新开发银行的投资进度等。(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