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2 作者: 刘英
短期来看,美国经济相对欧元区、日本等其他经济体增长更为强劲。在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的同时,市场对欧央行宣布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升温。市场预期,欧央行可能在年内终止量化宽松,并可能于2019年中期首次加息。“美元利率加速上升对全球经济的负面溢出效应逐渐凸显,对新兴市场资产的表现将造成损害。”在刘英看来,对于新兴市场而言,美国这种与邻为壑的加息政策带来的贬值压力使得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不得不提高利率来控制汇率,尤其是对美元负债较高、贸易赤字较大的国家。接下来,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美元负债较高的企业和国家的债务成本会继续上升。
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20日《国际商报》。
北京时间6月1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1.75%~2%区间。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从2015年底美联储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七次加息。
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资金700亿元,维持操作利率不变。
世界新兴市场承压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经济增长保持稳步复苏,劳动力市场表现尤为强劲,5月份非农失业率降至3.8%,为18年来新低,通胀率也接近2%的目标。这让美联储此次加息完全符合市场预期。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比较配合美联储加息。从美元指数角度看,贬值诉求是存在的。从美元资产角度看,美国资产价格虽有泡沫,但在可控范围内。此外,美国国债市场的表现和资产价格对美联储加息也比较有利。
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联动”,中国香港金管局、沙特央行紧随其后,均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美国经济相对欧元区、日本等其他经济体增长更为强劲。在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的同时,市场对欧央行宣布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升温。市场预期,欧央行可能在年内终止量化宽松,并可能于2019年中期首次加息。“美元利率加速上升对全球经济的负面溢出效应逐渐凸显,对新兴市场资产的表现将造成损害。”在刘英看来,对于新兴市场而言,美国这种与邻为壑的加息政策带来的贬值压力使得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不得不提高利率来控制汇率,尤其是对美元负债较高、贸易赤字较大的国家。接下来,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美元负债较高的企业和国家的债务成本会继续上升。
对中国影响短期有限
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选择“按兵不动”。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6月14日称,中国对美联储加息有预期,实际上,美联储加息对世界经济和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已经部分得到释放。从中国过往的经验和现实情况看,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短期来看是有限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持续向好,物价涨势温和,供求结构和企业效益不断改善。“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持续。”毛盛勇说。
路透社称,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趋弱,中国货币政策以国内因素为主要考量,市场操作利率按兵不动属情理之中。
“中国正处在脱虚向实时期,人民币没必要匆忙跟随美联储货币政策。”谭雅玲说,中国目前仍处在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央行的基调依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定调是非常准确的。
谭雅玲认为,人民币利率不像美元利率走到底,相对美元利率水平偏高一些。所以,人民币没必要匆忙地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关键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一个长周期的计划,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我们长周期的计划是调结构,调结构的过程要有耐心和耐力,让汇率、利率有一个平和期、过渡期和相对的稳定期,这对我们调结构是特别有意义的。”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称,从长期来看,美联储存在持续加息的预期,仍会对中国债市形成一定压力。美国经济持续向好,通胀上行,美联储加息节奏进一步加快,美债、美元指数都有进一步上行的压力,这将从利率和汇率两个层面对中国货币政策进行传导。不过人民币仍然表现坚挺,资本流出压力不大,因此美联储加息预期对中国市场影响或将有限。
刘英说,此次中国央行不跟随加息不仅考虑到当前市场流动性的状况,还权衡了内外部多重因素,保持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接下来,中国应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动力。(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