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5 作者: 刘典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围绕数据资源的博弈正在日益加剧,在数字化与城市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城市进入了向数字经济快速转型的新阶段,并形成以城市为核心的跨国数据资源枢纽节点。
作者刘典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刊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3月。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围绕数据资源的博弈正在日益加剧,在数字化与城市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城市进入了向数字经济快速转型的新阶段,并形成以城市为核心的跨国数据资源枢纽节点。为了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持续性高速发展、保持数字竞争力不断增强,亟待依托已颁布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建设数字贸易试验区、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和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等,完善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将北京打造成数字经济先导区、高端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升其在全球数字地缘版图中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实现了革命性发展,在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的同时,不但加速了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也催生了数字经济产业大爆发。本文所称数字经济,是指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主要载体、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新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时代,作为一种新生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将提升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并成为影响数字经济业态发展的关键。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应加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提升在数字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增强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建设,提升数据要素配置能力,中国需依托北京市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势,使其成为全球数据流动的关键节点与数据资源配置的枢纽城市,以提升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网络中的国际地位。
本文旨在分析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化对未来全球数字竞争力的影响,并聚焦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与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间的关系。此外,本文将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提升中国参与国际数字经济循环的质量与水平,并结合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对如何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一、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核心关键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以及数据要素的加速流动,人类开展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概念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打破了传统上的区域隔阂与地理障碍,一个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发展模式正在成为未来全球产业经济竞争的新范式,并催生了新的国际经济地理格局。在数字化的世界经济版图中,核心城市的地位将前所未有的提升,并成为构建全球数字经济的关键节点。因此,中国需要依托现有优势在全球数字经济网络中构建枢纽城市,完善其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机制建设,重构城市内部的相关产业体系,最终提升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对全球数据资源的配置能力,打造国际数字版图中的新型地缘优势。
1.全球经济地理格局变化加速
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经济数字化的推进,传统的全球经济地理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演变。在信息通讯技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驱动下,经济活动在向全球范围内快速扩散的同时,又表现出向少数区域聚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各地互联网基础的不同扩大了地区差距,使空间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加深。再加上信息资源的非均匀分布,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被互联网不断强化。
在数字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与全球数字资源紧密连接的城市,使其成为全球数据要素流动中的节点,而这对于提升国家数字经济活力至关重要。康纳在对未来世界发展前景的描述中提出,只有通过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在核心城市中的快速崛起,才能实现对人口与资源的要素协调,并有效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城市建设是国家建设的路径向。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主权中的空间概念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传统主权理念已无法适应国家对数据的管理与控制需求,塑造国际地缘政治优势的关键不再是领土之争而是掌握数字资源的互联互通之争。当前,数据资源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对数据要素的配置能力也成为数字经济竞争力的焦点问题。一个国家在数据要素方面掌握资源的多寡、应用能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由于数据要素与社会信息、经济发展具有高相关度,加之其挖掘、储存、处理和应用的范围可以超越地理意义上的国家边界,世界各大经济体围绕数据要素配置能力建设展开了激烈竞争。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城市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机制建设,提升数字枢纽城市对全球数据资源的配置权、所有权与定价权,才能有效提升中国在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虽然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治理机制与跨境数据流动制度,但全球主要国家基于各自的发展现状,已经纷纷提出能够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主张。当前,美国通过促进数据资源增长的战略保持数据市场流动性,并以“长臂管辖”等手段进行境外执法,增强数据资源的获取能力。而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由于互联网企业实力不足,更倾向通过构建域内公共数据空间和大市场、建立信任机制等方式以维护各自的数字主权。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所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则主要以限制重要数据出境与数据本地化储存优先等方式保护国家安全。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进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却在复杂局面下保持了蓬勃的发展态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包括线上医疗、远程教育、远程办公在内的数字化产业快速扩张,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为特点的新经济模式借力发展,经济地理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加速。与此同时,传统实体经济、工业服务业与数据要素加速融合,并通过数据要素赋能传统生产要素,促进了数字化经济体系的发展,对维护中国正常社会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产业链集群、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将被重塑,产业转移趋势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形成世界级多中心网络型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因此,数字经济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并促进数据要素配置能力的集中,成为数据要素配置机制在枢纽城市建设的基础。
可以预见,随着数据要素配置能力的不断集中,全球范围内最终将形成若干个以城市为核心的数据资源枢纽,并对全球数据的跨境流动与配置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推动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枢纽城市,将提升中国在全球数据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并强化对相关制度性权力的掌握,塑造未来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理论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且这项工作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这一角度理解,《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建设全球 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目标,对争取国际竞争新赛道下的领跑优势具有纲领性意义。
2.提升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网络中的枢纽城市,推动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是提升中国数字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生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因此,要充分激发数据要素动能,提升数据要素的运用水平,就要提供能使其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而完善要素的产权界定制度、配置制度、交易制度和保护制度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保障。提高经济效率需要节约要素成本和制度成本;节约要素成本主要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降低制度成本或减少社会交易成本则主要依靠处于基础地位的竞争政策。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一系列制度框架,加强数据治理,有序推进数据价值释放,是提升国家、地区、组织综合竞争力的必要路径。
当下,城市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鉴于数据资源具有标的多变、边际成本递减、规模报酬递增等特性,经济体对数据要素的配置必然要依托中心化的处理机构实现。因此,各城市由数字经济活动所衍生的数据要素掌控力、影响力对城市竞争力的决定作用逐渐凸显。而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中对四方面的运转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其一,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数据要素的支配能力是数字贸易全球体系分工的决定因素;其二,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神经枢纽,数据要素的解读能力是数字金融稳健性的决定因素;其三,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的进化基石,数据要素的供给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关注点;其四,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现实载体,对数据要素的使用能力是数字产业的核心优势。“十四五”期间,北京需要通过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以释放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的核心渠道,通过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建设中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枢纽。
二、新发展格局下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竞争力现状分析
基于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北京市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过程中,要立足国际视野,通过与全球其他主要城市的数字竞争力进行比较与分析,综合多方面因素总结北京在提升城市数字竞争力中面临的现状与挑战。当前,北京市数字竞争力在全球属于“第二梯队”,与中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所处的“第一梯队”地位并不匹配。为此,北京市需要充 分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与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加速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内在价值,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升中国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
1.中国主要城市数字竞争力与中国整体数字竞争力全球排名相背离
《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对2018年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中国各主要城市在世界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的位次落后于中国在全球国家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的位次,中国数据要素富集城市的竞争力与国家整体竞争力相背离的情况突出。在全球30个主要城市的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只有北京与上海上榜,分别居于第9位和第14位。
全球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经济与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数字人才”三个一级指标,来决定“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征,而二级指标则源于对一级指标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报告研究口径。此外,报告中的目标城市来源于各研究报告中所包含的城市,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该报告中,三个一级指标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数字创新竞争力”是导致全球主要城市的数字经济竞争力呈现显著差距的主要因素。当各城市的数字人才竞争力以及经济与基础设施竞争力不相上下的时候,各城市的数字创新竞争力却呈现较大差异。这意味着,不同城市在数字基础设施向创新能力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北京市结构性指标的得分情况见图1,北京市在经济与基础设施竞争力方面实力雄厚,但是在数字人才竞争力方面还略显不足。在数字人才竞争力与数字创新竞争力方面,北京和上海同处于第二梯队,与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且在城市数字创新竞争力方面的差距尤为显著。美国的主要城市在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竞争格局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欧洲的城市在数字创新竞争力与人才竞争力方面也拥有较为雄厚的实力,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在经济与基础设施竞争力方面也正后来居上。
图1 北京市结构性指标得分情况
《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的统计结果表明,经济与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数字人才三方面在城市竞争力中具有密切关系,而排名前四的城市数字竞争力在上述三方面的得分也十分均衡,这显示了城市的基础条件在数字经济转型方面,尤其是在创新能力转化的过程中,会受到体制机制的显著影响。该统计结果除了证明三方面条件的高效转化是迅速提升城市数字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以外,还暗示了适宜的体制机制是高效转化的核心。
《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4》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了同样的结果。通过对数字创新、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服务、数字安全五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估,《大数据蓝皮书》构建了由12项代表性指标组成的全球主要城市数字竞争力指标体系。该体系综合评估了G20主要成员国和全球重要城市在大数据发展方面的表现,并筛选出排名前15位的城市及其得分情况。报告显示,虽然中国的国家数字竞争力在G20国家中排名第二,但是在城市数字竞争力方面,北京和上海却仅仅位列第5位和第8位,分别位于“全球领跑城市”、“加速城市”梯队。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在数字经济方面表现十分优异,位居所有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前两位,但在数字安全、数字服务方面得分较低,而北京市在数字治理方面的得分低于上海市。研究还发现,发达城市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巩固数字化先发优势,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以纽约、伦敦为首的城市在创新基础方面领先于其他主要城市,而北京则在创新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在创新产出与数字经济指数方面,北京市发表的科技类文章最多,位居全球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榜首。目前,北京拥有相当的数字经济资源优势,这与中国全面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移动互联网革命密切相关,并初步建立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新动能。从五大指标的得分比例来看,两市在数字经济、数字创新和数字治理方面与国家整体情况相吻合,直到2019年,北京市在数字服务方面与国家整体水平仍然相背离。因此,在全球数字标杆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北京市应设法保持在数字创新、数字经济方面的优势,注重补足数字服务方面的短板,并响应国家整体设计,提升数字治理与数字安全水平。
在数字安全和数字服务方面,北京市亟待改善和提升。第一,在两份报告所构建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北京市在城市经济与创新方面得分较高;第二,北京市作为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在全球城市数字竞争力的排名与现状不符,不能真正代表中国在全球数字竞争力格局中的实际地位;第三,先发城市可以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巩固优势,除了不断增加城市研发投入外,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直接影响城市数字创新实力,而强化数字创新的有效路径则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提升城市各方面资源的转化效率。这一路径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的定位高度重合。因此,北京市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过程中, 要注重稳强项、促流转与补短板三方面问题,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建设,提高数据资源与技术研发转化效率,推动数据要素配置机制改革。在数字安全方面,北京市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政策与法律法规,努力保障各类数据资源的安全,加大对数据跨境流动的治理,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出有利环境。
2.北京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建设的基础
北京市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过程中,具有政策与产业的优势。从政策方面来看,北京市对于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的探索与建设具有完善的政策体系作为保障。
2019年10月31日,在第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明确建立健全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2020年11月29日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 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施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结合《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中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分析,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是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方向为“坚决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和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大胆探索关键领域对外开放及跨境数据流动等新模式新业态”的总体要求。实现“与国际规则接轨,深化释放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的总体思路。
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并在其中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举措,强调了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0年5月22日,“数字经济”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明确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2020年5月30日发布的《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投资,尤其是对新基建的投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数字经济发展系列举措;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准印发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数字经济规划方面,旨在利用所在地的区位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助力建设数字经济试验区,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创造基础。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对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的建设提出了要求,也强调了中心城市要起到带动作用。
在数据交易制度与标准方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已发布《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交易数据描述》《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通用功能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安全要求》等三项大数据交易国家标准,分别于2019年1月1日和2020年3月1日生效。
除了有利的政策保障,北京市拥有相对成熟的数字化经济基础与产业集群也是建设先导区的良好条件。2019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3万亿人民币,占全市GDP比重50%,位居全国首位。在数字产业化方面,2019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13464.2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全市GDP比重达13.5%,显示出明显的先发优势和资源优势。在科技水平方面,北京市拥有全国规模最为庞大的顶级高校与科研机构,智力资源丰富,并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相关技术产业方面领先全国。此外,北京市更有得天独厚的数据资源优势,全市数据资源规模大、类型多、层级高,在国内具有重要的数据要素配置地位。
近年来,北京市在数字经济的稳强项、促流转、补短板方面均采取了有力措施,为基于北京市的区位优势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了基础条件。在稳强项方面,北京市在2020年2月20日印发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2020年工作方案》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在促流转方面,2020年9月7日,北京市委网信办等四部门发 布了《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设定了更高目标,提供了更多动能;在补短板方面,2020年4月9日,为建设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加强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数据供给,北京市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进北京市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建设的意见》。2020年9月,北京市举办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举办的首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重大国际经贸活动,交易会内容包括服务贸易领域的展览展示和190场论坛及洽谈活动,成果丰硕。
但与此同时,北京市需要通过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来解决现存的一些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数据资源方面,数据要素自由流动的程度不足,还缺乏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交易平台。综合来看,北京市作为核心数据要素市场枢纽,其数据资源的流通范围不广,缺少区域性、全国性与跨国性的数据支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撑不足,在重大国际合作倡议中发挥数据枢纽的作用并不显著。
三、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政策建议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经济与城市化正在逐渐融合,依托重点城市实施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下一步应结合本国国情,加强在技术创新、人才吸引以及数据资源开放互联等方面的提前布局,探索出将发展数字经济转化为提升国家数字竞争力的路径。数字经济的博弈与竞争,是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更是政策环境的竞争。从数字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机制建设水平是城市数字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因素,更是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关键所在。
1.推动顶层设计实现各领域协同发展,创新数字经济政策服务手段和水平
服务于“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目标,北京市应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提供交易商品。一方面,北京市应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积累数据要素生产、保护、使用、整合、创新的经验,把握数据驱动型经济的发展规律,综合提高数据交易的服务水平,为完善数据产业征税体系助力。另一方面,北京市需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做好政府数据开放清单的计划工作,提高政府数据的内、外利用率。一是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问题研判、政策设计、落地实施、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充分掌握企业在政府购买服务、市场拓展、上下游协作配套、培训咨询等方面的需求,主动精准施策,提高服务效能。二是完善重大数字服务政策的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各类主体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水平。三是支持有能力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研究发布数字经济 相关政策报告与业态指数,为北京市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指引和参考。四是推动形成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协作机制,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力度,为北京市发展数字经济构筑坚实人才屏障。
2.聚焦产业数字化,积极推动实体经济数字转型
服务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目标,北京市需要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提供参与主体,并从基建、数字化转型、产业协同三个层次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在数字经济政策方面,要重视实体企业这一市场主体,只有通过正确的政府引导,合理设计并运用市场机制,提供财政及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才能加速实体经济的数字转型。一方面,政府需要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链、价值链的融合,在提升实体经济效率的同时,实现跨产业的数字要素效益释放,推动实体经济与产业链向中高端不断迈进。北京市应优先建立起数字经济试验示范基地,并实现对现有的大型传统龙头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初步打造出一套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北京市应加强建设5G等信息通信网络、新一代超算中心等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基础设施等;在数字化转型层面,北京市应引导实体经济加强数字化改造、加快行业数字化升级。同时,面向重点行业探索制定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并在产业协同层面打造区域制造业数字化集群,培育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引导产业融通。
3.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数据融通各项制度
服务于“激发市场活力”的目标,北京市需加快探索公共交易制度,从而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提供适宜环境。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时,北京市应立足中国国情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兼顾数据效率与数据正义,加快构建以数据确权为前提、数据估值为关键和数据交易为基础的生产管理体制机制,为建立健全确权与价值化并重的数据市场体系做好基础工作。在现代经济中,产权交易制度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一个新兴要素直接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经营模式,并使产权与产权交易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因此,北京市应大力构建新时代下的数字产权制度,在减少数字产权交易障碍的同时,重新设计新时代背景下数字产权的法律定义,为推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出一种公共的交易制度,做到市场准入安全可控、市场流通透明规范、交易平台影响力广泛辐射。
4.把握内外数字治理节奏,提升北京市在全球数字经济格局中的整体竞争力
总体来看,北京市应当服务于“四个中心”的功能建设及加快探索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等目标,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提供外在价值。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应具备国内、国际双重路径。国内方面,北京市应当把握内外数字治理节奏,借助城市自身的数字经济区位优势发挥示范效应,通过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据资源标准化发展,积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增强对数字资源与人才的吸引,形成国内向心力。此外,还要通过构建成熟的数字经济产业标准、科技标准,汇聚流通区域性全国性数据,衔接区域数据资源与算力资源,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逐步形成以数据要素交易为纽带的区域协同新格局,带动全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国际方面,北京市可延展定位为国际数据交易平台与核心枢纽,将数字经济技术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规则优势,向全球数据要素配置的枢纽节点演进,支撑“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倡议。打造在全球有影响力、有话语权、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国际数据要素市场,逐步塑造中国在国际数字地缘与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优势。要 大力推动数据跨区域互联共享。基于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进一步衔接区域数据资源与算力资源,加强与周边区域政企数据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区域协同新格局。此外,北京市要积极融入全球数字分工与治理体系建设,有序推动数据跨境汇聚流通。要加大数据要素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探索建立数据跨境流通管理体系,吸引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汇聚配置,逐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数据要素配置枢纽。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