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0 作者: 王鹏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习近平主席的文明观、世界观,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明对话”倡议,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强调文明与文化互鉴共进的基本认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即将到来的盛会必将通过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亚洲各国人民的共识,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作者王鹏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删减版刊于5月15日“百万庄通讯社”微信公号。
按:“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意味深长,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热议。
备受全球媒体瞩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5月15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举办开幕式和六场平行分论坛,同时还举办了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亚洲美食节等活动。亚洲和其他国家政要、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人文各领域代表都出席大会。[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新华社,2019-03-18,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11.htm ]
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增强亚洲文化自信,促进亚洲协作互信,凝聚亚洲发展共识,激发亚洲创新活力,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中国将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同志就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答记者问》,新华社,2019-03-18,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14.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在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倡导下,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应运而生的新型国际对话平台。那么,什么是“文明对话”呢?习近平的“文明”观、世界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又有何关联?本文试做浅析。
首先,在中国人看来,“文明”所体现的必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不仅适用于一个国家或一部分国家,而是适用于整个人类,并与其命运、福祉密切相关。[ 陈来.中华文明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J].智慧中国,2017,No.19 06:38-39.]在2017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习主席明确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那么,如何努力完成这些目标呢?习主席提出了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方案,那就是从中华文明中挖掘有益资源。
在延绵千年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中,“和合”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在数千年的岁月中形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深深融入习近平的世界观、文明观之中,成为习主席有关世界和谐秩序、全球治理等思想理念的重要的哲学来源。在中国古代的君子、智者眼中,“和合”思想大体包含化育万物、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等涵义。
正是在深厚的古典文化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和合”文化的思想,并参照新时代的世界发展新趋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要求,逐步创设、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世界文明观。
在习近平的世界观与文明观中,“和”的理念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在他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同文明的独到价值,中国外交也坚定地主张要发挥不同文化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及促进人类进步中的作用。可以说,在十八大以后中国推动的新型大国外交实践,就充分展示了世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欣赏、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逐步形成了平等性、包容性、多样性、整体性的特征。中国人的上述努力,不仅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大国外交的风范,更为世界秩序的良性变革、国际公义的充分彰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中国领导人眼里,文明永远是多彩、平等、包容的,而不是单一、歧视、互斥的。中国人坚持认为,文明发展内在的源动力正在于与时俱进、交流互鉴。因此,中国人的大国外交,始终主张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经济全球化,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经济全球化——这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文明观的重要价值指向。
在这样的文明观、世界观的指引下,中国领导人鲜明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响应。而作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政策抓手,同样由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更是深刻运用、生动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的新文明观——这种理念,超越了过去四百年来盛行于西方的、曾引发无数场惨烈战争与残局的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站在人类现代文明的高度,深刻认识并倡导尊重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文化追求和平、和谐,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更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和诉求,是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习近平主席的文明观、世界观,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明对话”倡议,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强调文明与文化互鉴共进的基本认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即将到来的盛会必将通过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亚洲各国人民的共识,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