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华盛顿外交关系协会举办的论坛上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缺乏自主创新将成为一大瓶颈。“中国是个耐人寻味的案例,”格林斯潘在当天的一小时的演讲花了许多时间谈中国。他说,20年前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40倍,现在是中国的五倍,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缩小。
刊于2014年5月8日财新网。
5月7日,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华盛顿外交关系协会举办的论坛上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缺乏自主创新将成为一大瓶颈。
“中国是个耐人寻味的案例,”格林斯潘在当天的一小时的演讲花了许多时间谈中国。他说,20年前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40倍,现在是中国的五倍,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缩小。
“问题是当你仔细看,这么高速的增长,是生产力大幅提高的结果。这些增长不是自身的,而基本上都是借来的。”他认为中国经济倚赖外来投资及“借来”的技术,这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隐忧。
他说,汤森路透近几年来的调查显示,全球100名最具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公司当中,美国有45个,而中国的数字是零。“这就凸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这是否是个偶然?”
他解释道,自主创新在于提出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问题是,如果一个社会对你能想些什么、讨论什么都有限制的话,要在传统框架之外思考问题以达到创新,是非常难做到的。”
格林斯潘认为,尽管中国正在往正面的方向改变,但还是过于缓慢。
在他看来,关于近期世界银行报告中提到,中国经济规模已经逼近美国,很快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那(购买力平价)是个很不错的数据,但是他们(中国)还没达到那个水平吧?”
谈到新兴经济体的情况,格林斯潘认为要拉长时间轴来看。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亚洲四小龙及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迎接资本主义,接下来几年产生剧烈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几乎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但这也创造了大量的储蓄。
“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花掉这些新来的收入,最终导致了柏南克最早提出的‘储蓄过剩’,这对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格林斯潘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已经到了尾声。特别在拉丁美洲,有委内瑞拉和阿根廷拖累整个区域。印度经济情况没有进步,而中国则是迟早会面临自主创新不足的问题。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说法,已经值得商榷了。
现年88岁的格林斯潘于1987年8月出任美联储主席,直至2006年1月,他在位的18年历经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四位总统。退休后,他专注于写作,著有《动荡岁月:我们的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 : 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地图与疆土》(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等书。(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