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9 作者: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谈及 “全球转型与中国智库建设”议题时表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目前中国智库行业在“咨政、启民、孕才”都已卓有成效,但在“伐谋”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具体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能够走出国门的世界组织;中国智库的国际感召力不强;中国智库难以干预全球话语;中国目前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的能力较弱。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刊于6月9日“中国智库”微信公众号。
根据中央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有关部署,2015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25家机构被列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2017年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端智库建设的关键之年。国研中心党组决定,自2月至7月在全中心开展一场“高端智库建设挑战在哪里、优势在哪里、怎么建”的大讨论。
作为这场大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世界知名智库领袖专题讲座”自5月以来密集举行。该系列讲座邀请多位来自国际知名智库的掌门人和国内重要智库的代表性人物走进国研中心,就智库建设与发展发表真知灼见。
截至目前,该系列讲座已举办5场,6位主讲人先后登场,分别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英国发展研究所所长玛丽莎·利奇(Melissa Leach),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总裁梅林德(Ricardo Melendez-Ortiz),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教授刘宝东。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表示,在智库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智库如何发展、如何实现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智库现代化需要三大支撑,其中研究人员、研究标准和方法是智库事业的核心;客观和公正是智库研究的基石;沟通与传播则能够帮助智库锻造国际影响力。
智库真正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于研究团队。波森介绍,他的团队遴选研究人员,要求年龄在30~60岁,做过严肃的经济学研究,并且具有政府政策制定的经验。
与侧重理论性的学术研究相比,智库研究主要是政策研究,强调现实干预,对症下药。智库研究需要秉持严谨的态度,需要客观和公正,这是智库拥有良好声誉的基础。如何保证研究的客观和公正,波森提到三个原则:其一,在做正式研究时不预设结果。其二,通过非常复杂的过程来证实所发布数据的真实性。其三,研究结果不以资助方的利益为转移。
波森还提到,作为智库,其功能除了本身围绕一些重要问题开展研究之外,还需要为各个相关利益方的交流提供平台,使各界通过这个平台交换意见、进行讨论,同时还需要针对所服务的对象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这是智库的一个重要功能。
在英国发展研究所所长玛丽莎·利奇看来,智库正在发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她认为,智库是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的参与性组织,要发出独立的声音,提交证据来支撑科学决策。其关键性职能是在实务与政策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智库既需要在学术界(大学、研究机构)和决策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也需要在政府与公众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利奇认为,智库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全球化发展出现了问题、面临着挑战,需要更加完善、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来支持决策,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独立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和媒体发展给智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的快速发布和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有用的信息,但同时,社交媒体和数字社群也有可能加剧真相背后的政治驱动。为此,智库需要趋利避害,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把真正有用的信息传播到需要的人手中。
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总裁梅林德认为,智库事业的宗旨是要去影响公共政策决策,要确保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真正产生价值,确保能够提供证据以影响决策者的决定。智库工作并非局限在发表各种长篇累牍的研究报告和论文,而是致力于在决策者的议程之中纳入正确的关注事项,并将之提升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让适当的行为主体参与进来,从而改变现状、解决问题。
对于智库应当如何开展工作,梅林德的建议是首先要找准定位。通过考察全球范围各机构,包括智库、政府间机构及其他性质的组织,在各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影响,寻找需求缺口,从而脱颖而出,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接下来,要精准发力,有所作为,要把资源和资金用在“刀刃”上。下一步,要界定受众,建立数据库。智库必须清楚地了解研究结果最终会发送到谁的手中,又将影响哪些群体。
对于如何评价研究成果对决策或社会实践的效用,梅林德表示,是否对所专注的问题或领域产生影响,是评价智库发展的重要指标,且智库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这些影响指标。第一个方法是在活动开始之前对影响力进行预评估,之后再考察是否真正产生了影响。第二个方法是系统地记录。尽管此种方法耗时较长,但通过不断地观察某些做法及应用,可以较为清晰地掌握和评估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谈及新阶段智库建设应关注的重要问题时表示,一个好的智库,必须处理好三对重要关系——对策研究、现实问题研究与基本理论、基本问题研究的关系,政治正确与学术严谨的关系,社会利益追求与本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前景、物质利益的关系。
吴敬琏强调,智库机构进行研究工作,不仅要重视密切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更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掌握和应用前人通过研究得出的基本规律与理论,真正做到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提出正确的应对之策。同时,应在保证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研究人员并重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为那些与主流学术思想不同的观点留有生存空间。此外,政策研究还应处理好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关键是要时刻保持自身的中立性。
在处理好对策研究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关系方面,吴敬琏表示,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虽然有求实精神的积极一面,但却往往不够重视理论思维。从政策研究看,这容易会使政策建议流于表面,仅就事论事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的阶段。
对于政府智库如何处理好政治正确与学术严谨的关系,吴敬琏说,智库研究的政治正确,首先是必须确保政策研究与措施有利于国家发展及政局稳定。而其基础在于,要确保结论和建议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谈及 “全球转型与中国智库建设”议题时表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目前中国智库行业在“咨政、启民、孕才”都已卓有成效,但在“伐谋”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具体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能够走出国门的世界组织;中国智库的国际感召力不强;中国智库难以干预全球话语;中国目前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的能力较弱。
近几年来,我国智库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也面临很多问题。王文分析,一是高质量智库建设滞后,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不相称。二是中国智库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多数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的思想产品产出能力,尤其是高水平思想产品产出能力与国内外知名智库存在较大差距。地方政府理解、细化、执行国家层面公共政策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效果影响较大。因此,提升地方智库的发展水平,与建设高质量智库共同成为影响中国智库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三是智库发展经费支持不足。四是智库制度化建设有待加强。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需要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来支撑,也需要有智慧的营销策略来传播。智库的发展需要改革和创新。王文提出了智库改革的五点建议,包括:谋断互动机制、思想市场机制、人才拓展机制、融资运营机制和全球传播机制的改革。(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17年第11期)(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