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筹建工作专题部署会在苏州校区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筹建工作专题部署会在苏州校区召开

发布时间:2018-03-27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 

在改革方法上,要遵循改革的逻辑,抓住改革的主要矛盾,创新改革的方法和手段。要明确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核心,以“破”、“立”、“降”为重点。

  本文刊于3月24日人大新闻网。


  3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筹建工作专题部署会在苏州校区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出席并主持会议,校长助理、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国际学院、中法学院院长黎玖高,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发展规划处处长朱信凯、副处长赵玉麟,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新闻学院副院长赵云泽,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吕捷,国际学院副院长石佳友、张晨等参加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就丝路学院筹建工作各项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王利明表示,筹建丝路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关键举措;是利用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体现;是全面配合学校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夯实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王利明充分肯定了丝路学院筹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安排提出了要求。一是进一步突出问题意识。既要抓好、解决好当前筹备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要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规划和预案。二是进一步增强紧迫意识。筹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的同时,要尽量早一拍、快一拍,做到争分夺秒,时不我待。三是进一步提高协同意识。既要将各有关单位承担的具体工作协调配合好,做好无缝对接,也要将教师选派和教师发展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将丝路学院筹建融入各学院推升国际性的工作中,形成叠加效应,共同将丝路学院打造成具有品牌性、示范性,在国际范围产生重要影响的高端办学项目。


  刘伟指出,2015年底,党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宏观经济摆脱低迷、企稳回升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表及里、由一般运行问题向深层次利益和权力关系的深化具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二是宏观经济企稳使中国经济的核心目标必须转向“控风险”基础上的“促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一般性结构调整转向基础型关键性领域的改革;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已经顺利完成了前期阶段性任务,必须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因此,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和路径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深化。”


  苏州校区财务部主任祁萱、国际事务部执行主任陈超等参加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筹建丝路学院,旨在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的已有经验,以一流的师资、完整的培养体系和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通汉语语言,深刻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及发展经验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和未来精英领袖。丝路学院由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合作共建,是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单位,办学地点设在苏州校区。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