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如何摆脱万科式股权泥潭?人大专家这样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如何摆脱万科式股权泥潭?人大专家这样说

发布时间:2016-11-24 作者: 郑志刚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22日电(孙丹阳)“公司控股权安排的新革命正在发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22日在人大重阳系列讲座“万科到阿里,公司控股权安排的新革命”讲座中说到。他认为,万科事件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股权集中阶段进入股权分散时代。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22日电(孙丹阳)“公司控股权安排的新革命正在发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22日在人大重阳系列讲座“万科到阿里,公司控股权安排的新革命”中说到。他认为,万科事件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股权集中阶段进入股权分散时代。


郑志刚阐述如何摆脱万科式股权泥潭


  2015年万科股权纷争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掀起波澜,至今余波未平。近日,同属宝能系的前海人寿举牌南玻A后,南玻A公司高管集体辞职,相似剧情引得人们纷纷猜测这是否是万科未来的预演。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引发关注。


  郑志刚认为万科与南玻A事件背后的逻辑是“资本市场股权至上”和“激励创业资本家人力资本投资”之争。万科股权纷争之后,“一股独大”成为历史,管理层不再是温顺的待宰羔羊。万科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资本市场的股权分散化时代。


  在万科之外,阿里巴巴和京东管理层都对公司控股权进行新的尝试。与万科相似的是,阿里巴巴与京东管理层皆属创业团队,但其管理层在公司控股话语权上要比王石大许多。2014年京东登陆美国纳斯达克,采用“双层股权制度”发行AB股票,刘强东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制。同年,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合伙人制度”安排公司控股权,以马云为首的合伙人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郑志刚指出,在分散股权时代,以往经理人利用资产重组掏空公司资产的威胁逐步为资本收购、股东机会主义威胁所取代。目前资本瓶颈效应放松,好的人才与创业团队尤为可贵,应对职业经理人保持敬畏。


  如何保护以人力资本模式进行创业,避免“悲催的万科”案例再发生?郑志刚认为,阿里和京东的背后是新兴的控制权安排模式。其实质是完成了创业团队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从短期雇佣合同到长期合伙合约的转化。创业团队与投资者要打破之前“孰优孰劣”“谁雇佣谁”的思维,开启“和平共赢”的新模式。


  在制度层面,郑志刚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应逐步放松对同股同权、一股一票原则的要求,允许新兴产业创业团队以发行具有双层股权结构的股票上市,甚至像阿里一样推出合伙人制度。(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