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11月8日中国财富网。
11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了《特朗普政府的能源与气候政策及其影响:中国的战略机会》报告。报告指出,重塑后的美国能源及气候政策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美能源贸易合作出现了历史性的机遇,但在气候治理合作方面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中美能源贸易合作或成经济合作新增长点
报告分析,美国当前对能源产业政策、国际能源贸易政策、新能源开发政策和气候政策进行了调整,以此力求复兴传统化石能源与核能行业、加速实现“能源独立”并扩大能源出口、降低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打破有碍美国能源和经济发展的气候规制约束。
就中国而言,中美能源贸易合作出现了历史性的机遇,能源合作有可能成为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推动中美经济合作的全新增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报告发布人李巍
当前中国能源面临着产能提升空间有限而需求增速明显的供需压力,这一压力只能通过扩大能源进口规模得到缓解。特朗普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以鼓励美国能源出口,同时与中国就扩大能源出口多次进行不同级别的磋商,这些努力恰好迎合了中国的进口需要。2017年前7个月,中国已从美国进口了约1121.5万吨石油,同比增长了76.82%;同期从美国进口了6.92亿立方米天然气,同比增长了681%;前6个月从美国进口了174.9万吨煤炭,同比更是增长了13倍。预计伴随着中国能源进口需求的进一步增大以及美国能源出口量的提升,两国的能源贸易规模还将进一步提升。
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中美企业合作
对于中美在能源贸易合作过程中将面临哪些挑战的问题,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巍向中国财富网表示,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在文化背景及企业运作方式都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国有企业与美国大型私营企业将如何减小差异,达成无障碍的合作。美国很多能源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双方合作,不仅需要美国企业纠正对中国企业的固有偏见,同时也需要中国企业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源与气候发展的四点建议
报告还指出,美国新的能源及气候政策虽然给中美能源贸易合作带来了机遇,但也使得中美气候合作受阻,因而就此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将中美能源贸易作为发展中美经济关系的关键抓手,加大从美国进口能源特别是液化天然气的力度,扩大两国能源贸易规模。二是加大对美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包括输油管道和输油码头的建设。三是继续大力推动国内的清洁能源革命,争取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获得领先地位。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树立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正面形象”。(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