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31 作者: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半数。在当前世界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挑战背景下,由美国一家任命世行行长难以服众。“在此情况下,世行的新任行长需要真正了解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减贫、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等方面谙熟于心,能够平衡全球经济增长,致力于加强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刘英说。
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28日《国际商报》。
世界银行近日宣布,世行行长金墉将于2月1日提前卸任,提前3年多结束任期。金墉辞职后,遴选下一位行长的工作迅速展开,世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将担任世行临时行长,下任人选仍将由美国提名。在新兴经济体影响力越来越大、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世行行长人选能否打破美国垄断?
一锤定音难以服众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24日报道,金墉的辞职引发了华盛顿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一场复杂博弈:华盛顿希望延续70年来的传统,继续由它来选定世行行长;其他国家则希望由一位非美国人来领导这个致力于为最贫穷国家服务的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半数。在当前世界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挑战背景下,由美国一家任命世行行长难以服众。“在此情况下,世行的新任行长需要真正了解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减贫、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等方面谙熟于心,能够平衡全球经济增长,致力于加强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刘英说。
一直以来,世行行长的人选都是场激烈的争夺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王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美国是世行最大的股东,拥有世行约16%的投票权,此前12任世行行长均由美国提名,并在欧盟的支持下顺利当选。王军认为,就目前世行行长的遴选流程来看,在短期内很难打破美国人的垄断。
据悉,世行预期在今年4月中下旬举办的春季会议之前选出新行长,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内,世行各成员将围绕世行新行长提名和最终当选密集展开争夺。在王军看来,美国以外国家的候选人脱颖而出的可能性非常低。
世行改革呼声渐起
实际上,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者对世行行长遴选过程并非完全“公开、透明和择优决定”的情况非常不满。近年来,包括世行成员在内的各方希望候选人的甄选是基于能力而非国籍的意愿愈加强烈。
但从历次选举结果来看,发展中国家曾提出的候选人,如哥伦比亚财政部前部长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尼日利亚财政部前部长恩戈齐·伊卫拉竞选均以失败告终。金墉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名并担任了世行行长,他推动绿色能源项目的融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对煤电投资的支持。但由于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气候变化以及世行需要更多发展资源的看法存在分歧,于是主动离职。
有鉴于此,王军对于下一任世行行长的人选打破美国垄断并不看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惊喜,最大的可能还是美国人当选,或是特朗普选出一个和他志同道合的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投票权以及领导人国籍的问题上均面临着改革的压力。王军认为,当前来自美国国内和国际的压力都指向特朗普,若其继续任人唯亲,可能会使其变得更加孤立。
刘英亦指出:“从各成员在世行中的份额占比来看,许多新兴经济体希望拥有更大发言权,因此寄希望于能够体现其价值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当选行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成员的份额并不足以在投票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从各国的态度来看,大家都非常希望世行进行必要的改革。但总体来说,世行改革仍任重而道远,无论从遴选流程或候选成员所占份额来看,打破美国人的垄断都是很困难的。”
日前白宫已经证实,其正在考虑的候选人包括百事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卢英德(因德拉·努伊),她出生在印度,拥有长达12年掌舵全球最大跨国公司之一的经验。另一位候选人可能是出生于埃及开罗的高盛公司高管迪娜·鲍威尔,她曾担任特朗普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目前两人均未回应置评请求。(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