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9 作者: 王义桅
习近平在迎接仪式上致辞指出,洛伊特哈德主席和各位联邦委员对中国代表团的热情友好迎接,体现了瑞士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彰显了瑞士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态度。我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和衷心感谢。中瑞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
贾晋京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王义桅系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16日香港商报网。
本港时间昨天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开启瑞士之行,这也是他2017年新年首访。此访除了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外,他将出席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正如习近平于瑞士媒体发文所指,此访有助完善“中瑞自贸区”,助力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分析人士亦认为,中瑞“一带一路”共建基础良好,习主席开年首访瑞士有利推动“一带一路”在欧进展。
习近平当地时间昨日中午抵达苏黎世国际机场,受到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热情迎接。
本港时间昨晚(当地时间中午),习近平一行抵达苏黎世国际机场,开始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在机场举行的欢迎仪式。此访陪同的有: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国务委员杨洁篪等。
习近平出席瑞士举行的迎接仪式并致辞
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伯尔尼出席瑞士联邦委员会全体委员集体举行的迎接仪式。
15时20分许,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抵达联邦大厦时,军乐队奏欢迎乐曲。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夫妇在停车处迎接,其他6位联邦委员在大厦2层平台列队欢迎。习近平和彭丽媛同他们一一握手。
习近平在迎接仪式上致辞指出,洛伊特哈德主席和各位联邦委员对中国代表团的热情友好迎接,体现了瑞士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彰显了瑞士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态度。我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和衷心感谢。中瑞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人民互有好感。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深受瑞士人民喜爱,瑞士也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人前来旅游观光。
习近平强调,我这次访问,是为巩固友谊而来,是为推进合作而来,是为共谋和平与发展而来。我期待着同瑞方一道探讨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充实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内涵,通过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访问在瑞士的国际组织,就在当前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决全球重大问题,同各方凝聚共识,向国际社会传递正能量。
洛伊特哈德表示,瑞士是中国值得信赖的伙伴。瑞中1950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不断发展,充满活力。两国去年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习近平主席访问瑞士将推动瑞中关系深入发展。瑞方愿同中方探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教育、人文、旅游、环保、水资源等领域合作,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构沟通协调。洛伊特哈德还就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鸡年春节向习近平主席和中国人民致以节日祝福。
习近平和彭丽媛离开联邦大厦时,军乐队再次演奏乐曲,洛伊特哈德夫妇送至大厦门外,亲切握手道别。
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出席迎接仪式。
提升中瑞创新合作关系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瑞士素有“欧洲屋脊”和“科创之国”美誉,中瑞建交60多年来,共同培育了平等、创新、共赢的合作精神,创造了多项“第一”:瑞士是第一批承认并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与之签署自贸协定的欧陆国家,第一批在中国建立工业合资企业的国家,第一批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国家;中国将瑞士作为第一也是迄今唯一一个以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命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
促进双边贸易、加强投资行动,是习近平此访最优先议题。正如他于瑞士媒体发表的题为《深化务实合作共谋和平发展》署名文章所指,此访将“完善中瑞自由贸易区”,助力中欧“一带一路”合作。据悉,中瑞将积极探索升级“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共同发出强烈信号反对任何形式的阻碍贸易和投资的全球保护主义,将宣布关于促进文化交流、旅游和金融合作新举措。瑞五大优势助力“一带一路”
另据中通社报道,中瑞共建“一带一路”具良好基础,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在欧进展,这也是习近平此访一大看点。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指出,瑞士以五大优势在中瑞乃至中欧“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作为精密机械制造强国,瑞士“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十分值得期待。作为首个同中国签署并实施自贸协定(FTA)的欧洲大陆国家,瑞士能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发力,并产生示范效应。瑞士具有金融优势,且不属欧元区,受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等影响小。作为联合国总部日内瓦所在地,瑞士也是一系列国际多边机构所在地,“一带一路”全面对接联合国,瑞士可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习主席此次将见证中国与世卫组织“一带一路”卫生合作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作为多元社会,瑞士本身是“小联合国”;而“一带一路”强调多元包容、文明互鉴等,瑞士可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中扮演积极作用。总之,瑞士是发达国家、中立国,是世卫组织、国际红十字会所在地,与中国建立了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将在“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路建设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开年首访注入“中国力量”
2016年4月,瑞士联邦主席施奈德·阿曼访问中国时表示,瑞方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今次,中瑞两国在“一带一路”下的进一步合作成果值得期待。1月17日,习近平此行将进入“达沃斯时间”。在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他将于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同论坛主席施瓦布及与会嘉宾进行对话交流。正如施瓦布所说,习主席的出席实际上是本次论坛的重要亮点。观察人士亦指,习近平出席年会将是提振世界经济信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信心之旅”,不仅充分展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责任,而且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月18日,习近平还将到访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在中国外交历史坐标中,此访同样意义非凡:习主席将是史上首位到访世卫组织和国际奥委会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国家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指,习近平此访既表明中国对联合国与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亦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变革及全球治理演变指明前行方向,将在中国同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习近平瑞士行日程表,4天写满约30场活动,立足一国,面向欧洲与全球,深化中瑞伙伴关系,带动中欧整体合作,提振世界经济信心,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各方期待,是次开年首访将为世界注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力量”。
习近平瑞士行亮点一览
1月15日/苏黎世
离开北京赴瑞士开启新年首访
出席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及联邦委员会成员举行的欢迎仪式、正式会谈、签字仪式、会见记者等活动
1月16日/伯尔尼
会见联邦议会两院议长
同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共同会见经济界代表
签署多边合作协议,涵盖政治、经济、自贸、文化、海关、能源、发展合作、体育等诸多领域
1月17日/达沃斯
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及部分与会嘉宾进行对话交流
1月18日/日内瓦、洛桑
将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奥委会
会见联大主席、联合国秘书长,并将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
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见证中方与世卫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
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并参观奥林匹克博物馆
达沃斯倾听“中国声音”
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于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白雪皑皑的高山小镇、国际变革的十字路口,“中国声音”将在这个全球政商领袖云集之地再次传递,各方期待中国担当为世界发展注入正能量。
达沃斯论坛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日前,其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公开表达了今年年会的看法:达沃斯期待“中国声音”,倾听中国诠释如何在国际事务中施展其有责任的领导力。
那么,缘何如此?
“中国声音”举足轻重
“在世界经济整体还被大片阴霾笼罩的时候,中国经济表现可说是一抹亮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说,“中国声音”对于世界来说举足轻重,而中国在全球治理上也应有更大作为。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创伤,复苏脚步缓慢,而当前又面临国际贸易形势不佳、投资情绪低迷、缺乏增长动力、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等问题。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全球2016年和2017年经济增幅预期分别维持在3.1%和3.4%。而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达6.7%,稳居全球“第一方阵”。与此同时,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今後还会越来越大。
事实上,从2014年APEC北京会议,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中国已从全球经济治理的旁观者、跟随者,变成了建设者、贡献者。
“中国声音”落在实处
行胜于言。中国扛起合作大旗,呼吁区域化、全球化合作,并大力践行。
亚洲、拉美、欧洲、大洋洲,每个地方都有中国的自贸伙伴,而随着中澳、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完成,中国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同时,还有一大波区域合作机制正在路上。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稳步进行,2016年利马APEC会议上成为焦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加速推进,第11轮谈判刚刚结束并取得进展。由中国倡议、57国共同筹建的亚投行2016年批出9个项目,发放贷款总额约17亿美元,大都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为能源交通基建。
“中国声音”敢于担当
G20杭州峰会最大亮点之一在于,中国为更多发展中国家争取到更多国际话语权。“中国声音”注重全球发展,也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直言:“中国声音”敢于担当!此前,主要由西方七国(G7)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局面正得到改变,解决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代表性不强、执行力下降等问题。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中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美两国联手共同批准《巴黎协定》,并积极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无论在哪个方面,中国的表率和担当都看得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