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衡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16日《中国贸易报》。
近年来,乌克兰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等各类突发事件袭击欧盟。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认为,欧盟经济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复苏缓慢、脆弱、动力不足,整体情况喜忧参半。欧盟的经济到底是向好还是仍处于困境?经济的拐点是否已经显露?
记者了解到,2017年欧盟在一些方面存在困境。在增长方面,区域一体化的倒退拖累欧洲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内生增长动力;在风险方面,分裂主义、民粹主义加剧了政治风险,激化经济失速风险、债务通缩风险和银行业风险,从而全面恶化欧洲经济的复苏环境。
相关专家也表示,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无论是与自身以往的增速还是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增速比较,都显孱弱。同时,欧盟失业率虽开始逐步下降但仍居高位;物价持续下跌并出现明显通货紧缩迹象;私人消费依然孱弱,投资乏力。
不仅在宏观方面,欧盟经济陷入瓶颈,在微观上,欧盟企业的重大技术型创新也稍显逊色。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杂志评出的将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结合得最好的“2016年全球最具有智慧的50家企业”中,总部设在欧盟国家的仅有4家。
丁纯表示,欧盟作为世界上一大经济体,高度依赖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环境,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互动紧密,交互影响。一方面,当欧盟和欧元区经济本身内需不足、缺乏增长动力的时候,其他经济体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一定程度上顶托了欧洲经济,缓冲了其本身需求孱弱的弱势。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一波三折的大背景,也使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欧盟和欧元区国家深受拖累。
对于欧盟遇到的经济困境,欧洲央行给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予以宏观调控。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治衡告诉记者,至2017年12月底,就非标准货币政策措施而言,欧元体系将继续以当前每月600亿欧元的额度进行采购。从2018年1月起,净资产购买计划将以每月300亿欧元的增长速度持续到2018年9月底。在净资产购买计划结束后,欧元体系将把长期以来购买的到期证券进行再投资,这将带来良好的流动性条件和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
目前,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已由负转正,经济持续缓慢复苏。2017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的GDP增速达到2.5%,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也有所改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也创下新高,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到58.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也表示,欧洲经济目前在稳步成长。最新《区域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目前欧洲经济复苏看起来越来越稳固。这种情形部分是受央行刺激措施和低利率的推动,同时得益于基本面改善,各种经济体的投资回升都证明了这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部副主任约尔格在介绍这份报告时也表示,欧元区已有1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最近增速为2.5%左右。因此,这次复苏不仅更加广泛,而且更加强劲。
“以前,欧洲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靠其带动发展;如今,消费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陈治衡表示,欧洲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变的时期,并且经济的增长有希望获得延续。
因此,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欧盟的经济的确在缓慢增长,多项指标也有所向好,但欧盟的经济未来走势仍存在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