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0 作者: 王义桅
北京时间4月14日晚,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抵达上海。他成为近2年来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陆的美国高级官员。接下来几天,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将同克里在上海举行会谈。在华期间,克里或还将通过视频方式同其他中方官员会面。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21年4月15日阅政观。
北京时间4月14日晚,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抵达上海。他成为近2年来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陆的美国高级官员。接下来几天,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将同克里在上海举行会谈。在华期间,克里或还将通过视频方式同其他中方官员会面。
在当前中美关系整体框架中,气候变化合作议题有什么特殊性?上海再次在中美关系重要时刻扮演了“桥梁”的角色,这种安排有何考量?几乎在克里抵沪的同时,一个由美国前参议院率领的所谓“非官方代表团”抵达台北。美国近期频打“台湾牌”,究竟意在何为?
阅政观独家连线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进行解读。
利益集团影响拜登政府气候政策
阅政观:克里是拜登政府首位访华的高官。这种安排有何背景与深意?在中美关系整体框架中,气候变化合作议题分量几何?
王义桅:中美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两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携手前行。拜登将在下周主持召开气候峰会,此前美国政府已经正式向中国发出了邀请。
对于克里的上海之行,尽管一些共和党人反应激烈,但白宫方面已明确表示,美国将在各个层面上与中国接触,美中关系不是对抗而是竞争。我认为,克里到上海是希望促成一些实质性合作的。拜登政府背后有以清洁能源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利益集团的支持,这是美国在气候政策方面寻求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基础。
回顾历史,气候变化合作是奥巴马执政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个亮点。那时,身为副总统的拜登和国务卿的克里,都是有关政策的推动者。相关利益集团和环保组织在奥巴马政府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今,这些群体依然扮演着类似角色,对拜登政府产生影响力。以清洁能源企业为代表的美国新兴产业利益集团希望拜登政府能促使中国在碳减排方面采取更多行动。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具有延展性的话题,涉及到未来的国际格局构建,尤其是金融国际格局和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博弈。现如今,美国已显露出构建碳排放美元体系的意图,想要把美元和碳排放数据挂钩。同时,欧盟正建设碳排放交易体系,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这背后也有类似的考量。
应对气候变化中美欧合作空间广阔
阅政观:不久前,在安克雷奇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中美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均同意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合作,双方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在一些领域面临分歧的背景下,中美为何在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合作的问题上率先达成共识?
王义桅:自从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气候变化合作就被普遍认为是中美互动中可以期待的领域。应该说,这其中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中美双方推动气候合作步入正轨,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和期许。
在我看来,影响21世纪国际格局走向维度大体有两个,一是气候变化与新能源发展,二是数字化与智能化。两者都涉及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型。对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而言,实现碳减排主要是在交通运输和生活方式上寻求突破;对中国而言,碳减排是从生产生活方式、交通运输、住房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发力。中国既是“世界工厂”,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中国与美国、欧洲携手应对这项挑战,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利于规避各方同质化竞争带来的纠纷。
中法德领导人气候视频峰会即将举行,中欧投资协定也把新能源发展与气候变化合作作为重要内容,这些都是中国积极开展气候领域国际合作的表现。事实上,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美欧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下一步,关键是要做好碳减排、碳中和相关时间节点和程序的磨合,以及背后规则的对接。
相较而言,数字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由于涉及数据主权、隐私权保护等因素,面临一些现实的难题和分歧。当然,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样会涉及到海量数据的处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本身也需要数字化进行助力。各方在国际规则尤其是安全标准制定方面,既应当加强合作,也会互相进行博弈。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尚未定型
阅政观:近期,拜登政府开始频打“台湾牌”。有媒体报道,14日下午,美国前参议员克里斯·多德率领所谓“非官方代表团”抵达台北,同行人员包括两位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您对此怎么看?
王义桅:目前,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尚未完全定型,还处在一个过渡期。但已经显现的是,新一届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时期在高科技领域对华封锁挤压策略,实际上是妄图阻挠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高端化的发展势头。这是中美博弈的一个核心议题。不论是最近频频在台湾问题上大作文章,还是组建美日印澳同盟,都是美方想要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对中国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打压与限制。
就在本月上旬,美国参议员梅嫩德斯等人抛出了“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要求拜登政府采取与中国进行全面“战略竞争”政策。14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商讨表决了“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美方种种行径正是为阻碍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阅政观:2019年7月底,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上海举行。时隔20个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克里在上海会谈。上海再次在中美关系的重要时刻扮演了双方之间“桥梁”的角色。
王义桅:在今年2月拜登发表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说中,他提出美国外交将是“中产阶级外交”。而上海可以被视为中产阶级崛起的一个代名词。
另外,上海在历史上也是中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相互隔绝状况,中美关系从此揭开新篇章。200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把上海作为访华的第一站。
中美此次会谈地点选在上海,背后有希望排除政治意识形态干扰的意味,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了双方在气候变化合作方面的诚意。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