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18 作者: 刘英
金砖国家财长在金砖五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署成立新兴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简称“金砖银行”)的协议,标志金砖银行正式成立。金砖银行宗旨是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金砖银行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在金砖五国间平均分配;金砖银行总部落户上海;首个区域办公室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行长由金砖国家轮值,首任行长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会主席由巴西提名。
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第六届金砖国家峰会刚刚落幕,并取得金融合作的重大成果,是金砖国家发展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特推出金砖峰会十大解析,以飨读者。
解析一:金砖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
金砖国家财长在金砖五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署成立新兴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简称“金砖银行”)的协议,标志金砖银行正式成立。金砖银行宗旨是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金砖银行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在金砖五国间平均分配;金砖银行总部落户上海;首个区域办公室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行长由金砖国家轮值,首任行长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会主席由巴西提名。金砖银行成立后将吸收新成员加入。
解析二:应急储备机制(Contingent Reserve Arrangement,CRA)
本届金砖峰会同时安排了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建立1000亿美元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BRICS Contingent Reserve Arrangement,CRA)。应急储备安排的形式是通过货币互换的形式来满足,各国最大互换金额分别是,中国410亿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这是在金砖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困难时,其它成员国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纾困的集体承诺。CRA将在避免短期资金流动压力和加强全球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解析三:金砖银行与应急储备机制
金砖国家的金砖银行(NDB)和金砖应急储备(CRA)机制的建立,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财金领域合作进程中的里程碑。
NDB和CRA机制可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对应。世界银行创立之初就是为帮助二战后的国家恢复重建。NDB与CRA机制则是有效促进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遭遇百年不遇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增长,防范金融风险。
NDB和CRA与现有多边和区域开发银行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相互补充,并为金砖国家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合作平台,提高了金砖国家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解析四:金砖银行与应急储备间的关系
金砖开发银行(NDB)和金砖应急储备(CRA)安排相互独立,在宗旨、规模、运作与决策机制等方面明显不同。
首先,NDB着眼于长期发展融资,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CRA着眼于金融稳定,在成员国面临国际收支压力时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其次,NDB初始认缴资本(即启动资金)为500亿美元,并在金砖国家之间平均分配;而CRA初始承诺互换规模1000亿美元。NDB正式成立后各成员要实际缴纳一定比例的股本,用于日常运作;而CRA仅是出资承诺,只有在有关国家提出申请并满足一定条件时才通过货币互换提供资金。
再次,NDB各成员国平均分配股权和投票权,其治理结构包括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等;CRA治理结构包括理事会和常务委员会,各成员国投票权与承诺出资额挂钩,除设立5%基本投票权平均分给金砖五国外,剩余95%投票权按承诺出资额成比例分配。中国承诺出资最多,因而投票权也最高。
最后,NDB运作方式主要为基础设施等投融资业务,而CRA则以多边货币互换为基础的货币合作框架,借鉴了其他类似的区域性货币合作机制如清迈倡议多边化的成功经验。
解析五: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增长
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的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国际社会广泛采用。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涉及平等与公平问题,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含义包括共享全球化成果、保护弱势群体、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
解析六:金砖国家发展动力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等多重因素的负面影响,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先后经济形势恶化,俄罗斯、印度等国经济短期内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增多、外汇储备减少、货币大幅贬值,股市等资产价格下跌。经济增长也随之面临着极大的下行风险。与此同时,美国维持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霸权地位,事实上拒不推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改革。面对美国霸权的护持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相对弱势地位。金砖国家只有联合起来,“另起炉灶”,着手建立开发银行等机制,才能更有效地打破现有不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确保金融安全。
解析七:金砖银行总部设在上海
首先,金砖银行保持成员国权力与地位的平等,如上述金砖银行由五国平等出资,领导职位均衡分配,印度获得首任行长提名权。
其次,尽管印度强烈希望将总部放在新德里。但俄罗斯和巴西的支持下以及中国的努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上海具备地缘及金融优势。上海地处亚太重要的枢纽,具有发达的金融产业,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加快上海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内生产总值和外汇储备比其他四国的总和还多,是未来金砖银行资本的关键来源。
解析八:中国是金砖国家的核心
首先,这是由中国当前及未来绝对的经济实力决定的。中国经济不仅体量大,而且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印度虽然具备很大的潜力,但就增速而言仍然难以超越中国。
其次,中国与其他四国紧密而非对称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保证其核心地位,不仅是其他四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出口工业品、进口能源等原材料,并且有很大的顺差,中国经济形势的好坏,对四国进口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四国经济的走势。
最后,中国保持大国的风范,团结其他四国,保证了合作有效稳步地推进。
解析九:此次金砖峰会的影响
全球“去美元”进程势必加快。目前金砖五国间稳步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NDB将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合作,CRA则可以加强资本市场合作,防范金融风险,能源联盟的建立使能源贸易结算与美元脱钩。金砖国家银行间贷款、贸易融资、资本市场交易将逐步减少美元的使用。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广受诟病。去美元化将进一步加快。
金砖国家将制衡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金砖峰会设立的NDB与CRA,分别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和IMF相对应。NDB与CRA机制建立标志金砖五国转变了美国主导全球经济机制的格局。金砖五国精诚合作,共同制衡,以求实现本国政治经济利益。而美国所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也将面临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挑战。
解析十:金砖国家的前景
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球经济的21%,过去十年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金砖峰会起步虽晚,2009年由构想变为现实,合作却呈加速推进之势,已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尽管目前金砖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诸如中印领土纠纷等难解的矛盾,成员国对金砖银行建立及未来发展还存在一些分歧。但在当前全球化时代,新兴经济国家群体性崛起,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对衰落。我们不应以旧式欧美的合作思维和理论来看待今天金砖国家的合作。金砖国家合作起步就不会停息,金砖国家可以超越分歧和矛盾,着眼于合作的收益,继续推进合作。未来,金砖国家必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甚至取代在美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政治经济机制。
附:
1.金砖国家的主要机制
金砖国家的宗旨: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对话与合作的平台,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
金砖国家的主要活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是金砖国家最重要的合作机制,此外,还有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金砖国家智库会议、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年会暨金融论坛、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和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等配套活动。
金砖国家的主要目标: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提高新兴市场经济体发言权;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能源资源供给的多元化,开展气候变化对话等。
2.金砖峰会的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