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31日美国《侨报》。
和去年同期人民币是否会跌破“7”的市场哀鸣不同,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是一路攀升。
本周三(1月31日),中国央行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定为6.3339,为1月26日以来最弱水平,较上一交易日下调27个基点,为连续第二日下调,两日累计下调72个基点,但仍比2017年末调升超过2000个基点。就在几天前的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36,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288个基点,连续第六日调升,续创2015年11月5日以来最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今年以来掀起了一场阶段性上涨态势,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上涨1906个基点,涨幅达2.92%。当日人民币汇率全线上涨,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涨之外,在岸和离岸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如何看到人民币汇率的上涨?或有不同的观点,但就现实而言,人民币汇率涨得有理有利。
所谓“有理”,即人民币汇率是理性的涨,符合市场规律的涨。货币汇率的表现,终究是靠一国经济实力和市场表现来决定的。中国去年经济增长为6.9%,一改过去7年来的颓势。虽然经济增长维持在“中高速”区间,但是相比其他主要经济体(美国2.2%,欧盟1.5%,日本1.6%,俄罗斯-0.6%)以及全球增速的2.7%,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是一枝独秀了。
此外,2017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创2012年以来新高。这也凸显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成果,尤其是制造业已经走出萎靡颓势,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再看外汇储备,前两年央行为了人民币汇率维稳,曾经消耗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现在,外汇储备重回逾3万亿美元的高位,不仅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保卫战取得显著胜果。中国外汇储备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和市场化提供了更强大的基础。
中国经济的向好基本面,是人民币汇率顺势合理上涨的基础。因而,人民币汇率此番涨周期是理性的涨、合理的涨。
虽然全球机构、智库和舆论场,依然对中国经济增速似有存疑,但口风也在发生逆转。以前是怀疑中国经济增速和总量“有水”,现在则认为中国经济“少报”。譬如,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认为中国的实际经济规模比公布的数字大15%左右,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则预测中国实际的经济规模比公布的数据大27%,并且声称2020年达到29万亿美元,是美国经济的1.5倍。从贬到褒乃至捧,虽难以揣度某些机构的动机如何,但是释放出显然的信号,即西方越来越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强大,甚至已经接近或超越美国。这些传统且权威的西方机构也会提升市场对人民币的乐观预期,人民币汇率涨起来,也是这种预期的现实折射。
所谓“有利”。一是对中国市场有利。从2015年的股灾到2016年国际大佬对人民币“两岸利差”发起的投机牟利,再到2017年市场看空人民币汇率的悲观,中国央行和高层一直不停地向世界宣示中国有能力和决心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不惜动用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让央行和中国领导人稳定汇率的承诺掷地有声。中国汇率维稳之战完胜,证明中国在危机时代具有极强的抗压和应对危机能力。世界强化了对中国的信心,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法德等主要西方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储资产,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影响力在加强等等,都是中国汇率维稳战的成果。
二是对全球市场有利。美元变得越来越看不懂,美国经济在复苏,减税新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在正常化。特朗普总统甚至在达沃斯论坛上夸耀其政绩,但是美元不仅对人民币汇率跌跌不休,对欧元和日元也在一路贬。这很讽刺,不是其他国家在操纵货币,而是美国在绑架其他货币。
美元不负责任或者说不受控制的贬,世界需要一个新的负责任的全球货币。人民币的企稳上涨符合全球市场预期,人民币的涨也有利于全球其他货币的维稳。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