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巴菲特股东大会问答实录精华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巴菲特股东大会问答实录精华版

发布时间:2014-05-04 作者:  

巴菲特回顾与反思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他认为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使用大多数现金“时机过早”。在金融危机发生最初几个月,巴菲特匆忙介入,并与一些大型美国公司进行一次性交易,其中包括高盛与通用电气等。此外,伯克希尔公司也向哈雷戴维森与蒂芙尼等企业进行较小投资。巴菲特表示,从现在所知来看,“我们远不如将所有资金保留到金融危机真正见底时。时机预测或许能显著改善,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从来不知道如何确定市场何时见底。

      北京时间5月4日凌晨消息,投资界万众瞩目的巴菲特2014年股东大会最精彩环节:股东问答阶段已经结束。以下是该环节下半场实录的精华版,而上半场精要也附在此后。两部分的内容均依据时间顺序排列。

 

  下半场实录精华版

 

  【巴菲特:没有刻意回避海外收购】晨星公司沃伦(Gregg Warren)提问,为什么不在美国以外进行更多收购?是否美国比其他市场更具吸引力?巴菲特表示:“我们从来没有因为一家公司在海外就放弃机会。我们只是运气不太好,没有关注到太多的美国以外企业。”他还称,此外几乎美国所有想出售公司的创始人和家族都知道伯克希尔,而其中许多人倾向于卖给伯克希尔,而外国公司没有如此近地接洽,“我对我们在美国之外的地方没有如此好运气感到有些失望,但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海外的机会”。

 

  巴菲特回顾与反思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他认为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使用大多数现金“时机过早”。在金融危机发生最初几个月,巴菲特匆忙介入,并与一些大型美国公司进行一次性交易,其中包括高盛与通用电气等。此外,伯克希尔公司也向哈雷戴维森与蒂芙尼等企业进行较小投资。巴菲特表示,从现在所知来看,“我们远不如将所有资金保留到金融危机真正见底时。时机预测或许能显著改善,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从来不知道如何确定市场何时见底。

 

  【巴菲特:每个人的能力圈要靠自己去丈量】听众提问:一个人如何计算出自己的能力圈?台下笑声一片,巴菲特表示,他非常了解自己能力圈的边界,但自己对其他人实在没有什么建议,每个人都有必要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知识。巴菲特还称,许多CEO既不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起点,也不知道终点。芒格补充道,能力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巴菲特:富到一定程度后消费与幸福负相关。提问:你们的节俭是否有利于伯克希尔的股东?巴菲特先问芒格:“我们两个谁更省?”芒格答道:“在个人事务方面,沃伦比我节省。”巴菲特随后道出了他的消费观:“我的生活不会因为我花更多的钱就变得更快乐。更多的财富和收入使人生变得不同有一个极限,一旦超越这个限制,更多的消费将与幸福负相关。”

 

   巴菲特:我们总部不转移将扎根美国。纽约时报Sorkin提问,辉瑞正在收购阿斯利康,将转移总部减少纳税,伯克希尔会做类似的事情吗?巴菲特明确回答不会。他进一步指出,公司不可能在其他任何的地方取得如此的成功,只有在美国才可能,“我不能眼瞅着伯克希尔继续像现在这样繁荣昌盛而不支付我们应负担的税金。这不是说我们志愿多交税,我们只缴纳必须交的税,我们遵守法律。一旦有税务优惠我们会加以利用。过去多年我们赚了很多钱,也交了很多税。”

 

   巴菲特/芒格谈该不该担心通膨:巴菲特称,如果一夜之间每个美国人都得到100万美元,伯克希尔处境将会不妙,伯克希尔的每股收益会增加,但股票价值会显著下降。芒格似乎不像巴菲特自称的一样对美联储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行动感到赞叹。他表示,“政客们”无止境印钞用钞,总会达到某种极限。他表示:“我永远不会忘记德国魏玛共和国。其他人也不应该忘记。”

 

  巴菲特:不会买职业体育运动队】听众提问:你们会不会买一支职业体育运动队?巴菲特明确表示:不会购买,如果大家听到有人说这方面的消息,那还是换一个话题比较好。

 

  巴菲特:别拿我们与激进投资者相提并论。巴菲特表示,他从来没有用过衍生品来收购可口可乐股票。面对知名的激进投资者艾克曼(Bill Ackman)将自己参与收购眼力健与巴菲特1980年代收购可口可乐股份相提并论的问题时,巴菲特指出,这完全没有可比性,他从来不碰衍生品,迄今也没有收购剩余的可口可乐股份。巴菲特还对激进投资者作出了评价:“在华尔街上,任何事物只要能吸引到资金流似乎就被看做成功,而且会持续下去,直到这种模式不再奏效。”芒格则明确表示:“我认为激进投资者对美国没有什么好处。”

 

   巴菲特:收购应瞄准更大型公司】投资者格里高利-沃伦(Greggory Warren)提问:伯克希尔是否应买入许多快速增长型公司?巴菲特:这个问题第一答案,就是不应预先排除其他答案。如果旗下某个部门对某行业很熟稔的话,可能使用3到4亿美元(收购),我们不会忽略任何可能会有实际影响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如何。去年我们子公司收购了25家企业,并且还将继续…从现实角度来说,我们已使伯克希尔增加了不少盈利动力。我们应瞄准一些较大公司。芒格:我同意这一点。收购数以万计的小型企业,并不理想。

 

  芒格:美国教育应向中国学习。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有来自上海的股东提问:您对中美的教育市场将如何改变未来有什么看法?芒格笑称,这问题真简单啊!巴菲特抢着说:“不管查理说什么,我都赞同!”全场一片哄笑。随后芒格正色道:“我认为美国让公立学校系统堕落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中国正力图不重蹈我们的覆辙,我们应该多向中国学习。”

 

   巴菲特:孩子理财教育要从父母抓起】听众提问:什么是促进孩子理财素养的最佳途径?巴菲特指出,越早愈好,这不能仅依靠学校,也必须依赖你的家庭。巴菲特称,假如没有学校教育介入,你很难拥有超过父母的理财习惯,我赞成在读书的很早阶段就接受理财教育。芒格认为,理财教育的多数责任应由父母承担,在理财教育方面,大学的问题比小学、中学要大,目前大学教的许多金融课程都是胡说八道。巴菲特秉承芒格说啥他一律赞同的做派,“我认为大学理财教育常常是弊大于利。”

 

   巴菲特:将来公司钱会多到不知如何处理。巴菲特回答了股东关于未来20年伯克希尔看起来怎样的问题。巴菲特表示,他不完全知道答案,但公司资本多到不知如何处理的时候会到来。巴菲特称:“我确切知道的是,将来我们拥有的现金会多到我们无法明智的投资。这并不遥远。距离我们无法明智地处理的数字正在接近。”巴菲特称,届时公司可能回购股票,但一些巴菲特主义者会将其言论解释为最终不排除派息。巴菲特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股东利益。所有的决定都是基于这个原则。”

 

   【巴菲特:公司一拆为四将是巨大错误】股东提问:是否有合理方式将公司拆分为4家大型公司,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公司的价值。巴菲特认为,这不仅不是一个好主意,而且是个巨大错误,“我们将失去很大的价值”,原因包括资本配置和税务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还有股东不依不饶地问派发股息的问题,巴老在经过了长时间问答后可能有些糊涂,似乎忘记此前公司已公布股东在这一问题上的压倒性投票结果,他表示自己对如此多股东满意当前的不派息政策“感到惊讶”。

 

  上半场问答精要

 

   巴菲特回答股东问题前讲段子:"我认识的那些亿万富翁让我明白,财富只是让他们本来就拥有的美德得到彰显。至于那些本来就是混蛋的人,财富也改变不了什么,他们只是变成了有钱的混蛋。”

 

  巴菲特介绍公司业绩,表示今年有位股东进言:“公司实在太有钱啦!可我们每个股东没有都像巴菲特那样成为亿万富翁,所以应考虑每年支付给股东一定数量的股息”,但比例超过97%的B股股东反对这项提案。

 

  巴菲特谈为何不反对可口可乐薪酬计划。此前可口可乐准备为高管发新股和期权,这将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巴菲特私下曾对此表示不满,但作为可口可乐的大股东,股神麾下的伯克希尔没有对计划投反对票而是投出了弃权票。巴菲特解释道,即便认为此计划规模过大,存在稀释作用,但伯克希尔并不打算为此跟可口可乐“宣战”,且针对该计划稀释程度的计算(据称有16.6%)非常不准确。

 

  巴菲特、芒格答过去5年表现不及标普指数,曾向芒格请教如何择婿的CNBC美女记者Becky Quick在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提问,你们为何没有在过去5年中没有跑赢标普500指数呢?巴菲特指出,伯克希尔在大市非常强劲的时候表现会差一些,但在标普500指数表现不好的年份会相对更好,“我在2012年的股东信中警告过大家,如果2013年大盘还是表现良好,我们在每个5年时段内都跑赢标普500指数的纪录可能告终。在每次经济循环周期中我们都会表现更好,但这一点我们不能打包票。”芒格接茬道:“伯克希尔的回报计算是税后的,而标普500指数不是。因此,战胜该指数是一个很高难度的事情。”

 

  巴菲特谈论与3G公司的合作。约翰-格雷厄姆(John Graham)提问:伯克希尔公司有收购成功企业然后放弃它们的记录。3G公司(伯克希尔在亨氏的收购伙伴)更像是维权投资者股东。伯克希尔会不会从3G公司聘请一个人来经营伯克希尔的某个分支机构?巴菲特:我认为两者混合效果并不好。但我认为3G表现良好。以前我曾远远观察过它们,最近还特别留意过。无疑它风格迥异,我们混合起来不会有利,但二者合作会带来更多机会,我因此倍感高兴。

 

  关于伯克希尔去年投资BNSF铁路公司,目前表现不错,另一家铁路公司UP(联合太平洋)似乎表现更佳,BNSF面临什么挑战?这两家铁路公司有什么差别,是否会导致盈利表现分化?巴菲特答道,北方铁路存在许多的故障问题,冬季严寒造成BNSF出现许多次列车服务中断。伯克希尔将在铁路上再投资50亿美元,这是其他公司无法相比的,期盼BNSF今年晚些时候的利润更好。

 

  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克莱分析师Jay Gelb提问:如何为股东释放价值?你们麾下的企业会IPO吗?巴菲特首先直截了当地回答,不会IPO。巴菲特进一步指出,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像伯克希尔这样如此多地探讨内在价值,他们认为对伯克希尔的股票来说,内在价值达到账面价值的1.2倍意味着价值被低估,如果这一比例超过1.2,他们将回购股票。巴菲特还称,芒格和他两个人对伯克希尔内在价值的估计偏差可以达到5%之内,但他们的估计不太可能达到偏差只有1%的水平,因为内在价值天然的存在不确定性。

 

  提问:如果你必须把所有的净资产投入到一家公司,会投哪家公司?巴菲特:这是个好问题,但我不会告诉你答案。

 

  针对如果芒格离世,谁将接替芒格的问题。巴菲特称,芒格已90岁了,芒格的中年所作所为,让他觉得很励志,“他们老是在谈替代我的问题,但从没有人说过替代他的话题。”巴菲特表示,一旦芒格身故,他下面可能不会再设置一名新副董事长。芒格接茬道,这个问题或许很快就会见分晓,“大多数90岁的人走得都很快。

 

  伯克希尔是否会加大披露高层的薪资?巴菲特:我们会按照美国证交会(SEC)的要求来做,公开高层的薪资会催生不必要的嫉妒。

 

  【巴菲特回应能否让奥巴马改变经济政策】来自丹佛的一位股东提问,美国这列火车正开向错误的方向,奥巴马是不是把经济搞砸了?作为一个享有知名度的投资人,巴菲特能否利用自己对奥巴马总统的影响力,帮助奥巴马做出一些改变?巴菲特指出,目前美国企业干得很好,眼下的企业税也不是太高,没有人想在政治问题上说服彼此。股神通常在股东大会上会力图回避政治事务,“我不想说服您,您也不要说服我。”

 

  巴菲特嘱咐太太,自己死后要注意投资安全。巴菲特认为,安全是投资的第一要义,今日股东大会上,他告诫妻子在没有自己的日子里要注意投资安全。

 

  【巴菲特谈伯克希尔的弱点:捞钱不力 换人太慢】有股东向沃伦-巴菲特提问,伯克希尔有哪些弱点?巴菲特说,在从某些子公司获得现金方面,公司原本可以做得更积极一些。他表示,“我还有一个明显的弱点,我在调整人员方面的行动比较慢。”

 

  巴菲特称现金就像氧气,不缺氧不知道它珍贵。有股东提问,为什么伯克希尔麾下能源集团保留所有的现金?巴菲特回答称,能源公司有更多收购机会,我们将永远在手头留出200亿美元现金,不能指望别人和银行,“现金是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它,直到它没有了”。

 

  股东大会上有人问世界上最大公务机运营公司NetJets的前景。巴菲特答道,这家公司收益不大,从事的却是一个很体面的产业。巴菲特明确表示,旗下的NetJets私人飞机租赁业务即将扩展到中国,这将发挥长期效益。

 

  关于美联储延续的超低利率政策是否会伤害经济?巴菲特为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辩护,他回顾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可怕,表示自己曾公开捍卫政府规避这场灾难的做法。现在经济的复苏得益于低利率,公司利润也开始增长,现任联储主席耶伦开始逐步缩减QE,但经济的反应仍有待观察。

 

      附:201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摘录

 

  “像做生意一样对待投资,是最聪明的。”--本·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引用本·格雷厄姆的话作为这封信的开场白是合适的,因为我很感激能从他那了解到关于投资的想法。我在后面会谈到本,甚至很快会谈到普通股,但首先我想和你聊聊,在很久以前我曾做过的两个小小的非股票投资。尽管它们都没有明显地改变我的净值,但还是能带来些启发的。

 

  这故事始于1973至1981年的内布拉斯加州,当时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价格暴涨,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恶性通货膨胀要来了,而且小乡镇银行的贷款政策还火上浇油。然后泡沫爆了,导致价格下跌50%甚至更多,摧毁了那些举债经营的农民和他们的债主。在那场泡沫余波中倒闭的爱荷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银行,数量比我们最近这次大萧条中倒闭的还要多五倍。

 

  在1986年,我从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那买下了一个400英亩的农场,坐落在奥马哈北部50英里处。这花了我28万,此价格比前几年一家倒闭了的银行批给农场的贷款还要少得多。我根本不懂怎样去经营一个农场,好在有个热爱农活的儿子。我从他那得知这农场能生产多少蒲式耳的玉米和大豆,经营费用会是多少。通过这些预估,我计算出这农场当时大概能有10%的正常回报。我还认为生产力会随时间而提高,农作物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后来这些预期都得到了印证。

 

  我不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知识或智商来得出结论,这项投资不会有向下的趋势,而是有潜在的,会实质向好的趋势。当然了,可能偶尔会歉收,或是价格有时让人失望。那又如何?总会有些非常好的年份嘛,我完全不会有任何压力去卖掉这块资产。现在,28年过去了,这农场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价值已是我支付价格的五倍甚至更多。我还是对农活一无所知,最近才第二次去实地看了看。

 

  在1993年,我做了另外一个小投资。那时我还是所罗门的CEO,所罗门的房东赖瑞·西弗史丹告诉我,有个清算信托公司打算要卖掉纽约大学邻近的一块商业地产。泡沫再次爆破了,这次波及到商业地产,这个清算信托公司专门用于处置那些倒闭储蓄机构的资产,正是这些机构乐观的贷款政策助长了这场闹剧。

 

  这里的分析依旧简单。就像那农场的例子中,该资产的无杠杆当期收益率大约为10%。但资产正被清算信托公司低效率经营着,如果把一些空置的商店出租,它的收入将会增加。更重要的是,占地产项目约20%面积的最大租户支付的租金大约为5美元一英尺,而其他租户平均为70美元。9年后,这份廉价租约的到期肯定会带来收入的显著增长。这资产的位置也是极好的,毕竟纽约大学跑不了。

 

  我加入了一个小团体来收购这栋楼,赖瑞和佛瑞德·罗斯也在其中。佛瑞德是个有经验的高级房地产投资者,他和他的家族将管理这项资产。这些年也确实由他们经营着。随着旧租约的到期,收入翻了三倍,现在的年分红已超过我们初始投资额的35%。此外,原始抵押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被再融资,这种手段允许进行了几次特别分红,加起来超过了我们投资额度的150%。我到今天为止还没去看过这项资产。

 

  从那农场和纽约大学房地产获得的收入,很可能未来几十年内还会增长。尽管收益并不具有戏剧性,但这两项投资却是可靠且令人满意的,我会一辈子持有,然后传给我的孩子和孙子。

 

  我说这些故事是为了阐明一些投资的基础原则:

 

  · 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并不需要你成为一名专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并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简单,不要孤注一掷。当别人向你承诺短期的暴利,你要学会赶紧说“不”。

 

  · 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如果你对某资产的未来收入进行了粗略估算,却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继续前进吧。没人能估算出每一项投资的可能性。但没必要当个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 如果你是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价格变动,那你就是在投机。这本身没什么错。但我知道我无法成功投机,并对那些宣传自己能持续成功的投机者表示怀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铜板时能压对宝;但这些胜利者如果继续玩下去,没人能拥有赢利为正的期望值。事实上,一项既定资产最近的价格上涨,永远都不会是买入的理由。

 

  · 通过我的两个小投资可以看出,我只会考虑一项资产能产出什么,而完全不关心它们的每日定价。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胜者不会是那些紧盯记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周六周日而不看股价,那工作日也试试吧。

 

  · 形成自己的宏观观点,或是听别人对宏观或市场进行预测,都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这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会模糊你的视野,让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实。(当我听到电视评论员油嘴滑舌地对市场未来走势进行臆想,我就回想起了米奇·曼托的尖酸评论:“你都不知道这游戏有多简单,直到你走进那个演播厅。”)

 

  我的两项购买分别是在1986年和1993年完成。决定进行这些投资的时候,当时的经济状况、利率或是下一年(1987和1994年)的证券市场走势,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头条新闻,或是权威人士说了些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说,内布拉斯加州的玉米一直在生长,学生也会聚集在纽约大学。

 

  在我的两个小投资和股票投资之间,有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股票会让你知道所持股份的实时定价,而我却从没见过对我农场或纽约房地产的报价。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有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持股有宽幅波动的估值。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确实如此。毕竟,如果一个穆迪的朋友,每天围着我的财产对我喊出报价,愿意以此报价来买我的农场,或将他的农场卖给我,并且这些报价会根据他的精神状态,在短期内剧烈变化,我到底该怎样利用他这种不规律的行为来获利?如果他的日报价令人可笑地低,并且我有闲钱,我就会买下他的农场。如果他喊出的报价荒谬地高,我要么就卖给他,或是继续耕种。

 

  然而,股票的持有者往往容易被其他持股者的反复无常和不理性所影响,搞到自己也不理性。因为市场上的噪音太多了,包括经济状况、利率、股票的价格等等。一些投资者认为听权威人士的意见很重要,更糟糕的是,还认为参考他们的评论来投资很重要。

 

  那些拥有农场或房子的人,能够默默持有资产几十年,但当他们接触到大量的股票报价,加上评论员总在暗示“别一直坐着,来买卖吧!”,他们往往就会变得狂热起来。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流动性本来是可以拥有的绝对优势,现在却变成了一种诅咒。

 

  一个闪电崩盘或是其他极端的市场震荡,对投资者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会比一个古怪且爱说话的邻居对我农场投资的伤害来得大。事实上,下跌的市场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有帮助的,如果当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他手里还有钱可用的话。在投资的时候,恐惧的氛围是你的朋友;一个欢快的世界却是你的敌人。

 

  在2008年底发生的,严重的金融恐慌期间,即使一个严峻衰退正在明显地形成,我也从未想过要卖出我的农场或是纽约房地产。如果我100%拥有一项具良好长期前景的稳固生意,对我来说,哪怕是稍微考虑要抛售它,都会是非常愚蠢的。我持有的股票就是好生意的一小部分,那为什么要卖出呢?准确的说,每一小部分或许最后会让人失望,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一定能做好。难道有人真的相信,地球会吞没美国惊人的生产性资产和无限的人类创造性?

 

  当查理·芒格和我买股票时,我们会把它当成是生意的一部分,我们的分析与买下整个生意时所思考的内容非常相似。我们一开始会判断自己能否容易地估计出,资产未来五年或更久的收入范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处于与我们估算底线相对应的合理价格内,我们就会购买这股票(或生意)。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估算出未来的收入(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简单地继续前行,继续寻找下一个潜在标的。在我们一起合作的54年里,我们从未因宏观或政治环境,或其他人的看法,而放弃具有吸引力的收购。事实上,当我们做决定时,这类因素想都没想过。

 

  但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认清了自身的能力圈边界,并乖乖地呆在里面。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在股票上和生意上都犯了些错误。但它们发生时都不是灾难型的,例如在一个长期上升的市场中,基于预期价格行为和欲望导致了购买。

 

  当然,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把商业前景研究当作是生活中的首要任务。如果够明智的话,他们会知道自己对具体生意的了解不足,并不能预测出他们未来的获利能力。

 

  我给这些非专业人士带来了好消息:典型的投资者并不需要这些技巧。总的来说,美国的商业一直做得很好,以后也会继续好下去(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会有不可预测的忽冷忽热出现)。在20世纪,道琼斯(16512.89, -45.98, -0.28%)工业指数从66上涨到11497,不断上升的股利支付推动了市场的发展。21世纪,将可以看到更多的盈利,几乎必然会有大量的收获。非专业人士的目标不应是挑选出大牛股,他或他的外援都是办不到的,但应该持有各种生意的一部分,总的合起来就会有很好的表现。一个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就能满足这个目标。

 

  这是对非专业人士说的“投资是什么”。“什么时候投资”也是很重要的。最危险的是胆小的或新手的投资者在市场极度繁荣的时候入场,然后看到账面亏损了才醒悟。(想起巴顿·比格斯最近的观察:“牛市就像性爱,在结束前的感觉最好。”)投资者解决这类错时交易的方法是,在一段长时间内积攒股份,并永远不要在出现坏消息和股价远低于高点时卖出。遵循这些原则,“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仅做到了多样化投资,还能保持成本最小化,这几乎就能确信,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际上,相对于那些知识渊博,但连自身弱点都看不清的专业投资者,一个能实事求是面对自己短处的纯朴投资者可能会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

 

  如果“投资者”疯狂买卖彼此的农地,产量和农作物的价格都不会增长。这些行为的唯一结果就是,由于农场拥有者寻求建议和转换资产属性而导致的大量的成本,会使总的收入下降。

 

  然而,那些能从提供建议或产生交易中获利的人,一直在催促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要变得积极。这导致的摩擦成本变得很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总体是全无好处的。所以,忽视这些噪音吧,保持你的成本最小化,投资那些股票就像投资你愿意投资的农场一样。

  我该补充一下,我的财富就在我嘴里:我在这里提出的建议,本质上与我在遗嘱里列出的一些指令是相同的。通过一个遗嘱,去实现把现金交给守护我老婆利益的托管人。我对托管人的建议再简单不过了:把10%的现金用来买短期政府债券,把90%用于购买非常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我建议是先锋基金VFINX)。我相信遵循这些方针的信托,能比聘用昂贵投资经理的大多数投资者,获得更优的长期回报,无论是养老基金、机构还是个人。

 

  现在说回本·格雷厄姆。我在1949年买了本所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并通过书中的投资探讨,学到了他大部分的想法。我的金融生涯随着买到的这本书而改变了。

 

  在读本的书之前,我仍在投资的环境外徘徊,鲸吞着所有关于投资的书面资料。我阅读的大多数内容都使我着迷:我尝试过亲手画图,用市场标记来预测股票走势。我坐在经纪公司的办公室,看着股票报价带卷动,我还听评论员的讲解。这些都是有趣的,但我并不为之颤抖,因为我还什么都不懂。

 

  相反地,本的想法能用简练易懂的平凡文字,有逻辑地去阐明(没有希腊字母或复杂的公式)。对我来说,关键点就是最新版第八章和第二十章的内容,这些观点引导着我今日的投资决策。


  关于这本书的几个有趣花絮:最新版包括了一个附录,里面描述了一个未被提及的投资,是关于本的幸运投资的。本在1948年,当他写第一版书的时候进行了收购,注意了,这个神秘的公司就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如果本当时没有看出还处于初创期的Geico的特质,我的未来和伯克希尔都将会大大的不同。

 

  这本书1949年的版本还推荐了一个铁路股,当时卖17美元,每股盈利为10美元。(我佩服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有胆量使用当前的例子,如果说错了就会让自己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某种程度上,低估值是由于当时的会计准则造成的,那时候并不要求铁路公司在账面盈余中体现出子公司的大量盈余。

 

  被推荐的股票就是北太平洋公司,它最重要的子公司是芝加哥,伯灵顿和昆西。这些铁路现在是北伯林顿铁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伯克希尔现今完全拥有北伯林顿铁路公司。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北太平洋公司的市值约为4000万美元,现在它的继承者每四天就能赚这么多了。

 

  我已记不起当时花了多少钱来买《聪明的投资者》的第一版。无论花了多少钱,都可以强调出本的格言:价格是你支付出去的,价值是你所获得的。我做过的所有投资当中,买本的书就是最好的投资(我买的那两本结婚证除外)。(来源:新浪财经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