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国经济释放复苏信号,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中国经济释放复苏信号,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

发布时间:2019-04-17 作者: 张敬伟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或会迎来类似2016~2017年经济复苏的新周期。2019年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1月报告中的3.5%下调至3.3%,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6.2%上调至6.3%,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有着乐观预期。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16日中新经纬客户端。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CPI和PPI两项物价指数走高,固然存在生活通胀之忧,但从经济宏观面而言,PPI走高代表着工业品价格的上扬,即大宗商品、非金属制品、钢铁、煤炭、农副食品等价格上扬,一方面凸显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市场需求走旺,市场形成扩张之势。因而,经济复苏是靠一定的通胀(生活和工业)来支撑的。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50.5%,较上月上升1.3%。50%被视为经济荣枯线,低于50%说明经济衰退,高于50%则意味着经济复苏。此外,房地产市场迎来小阳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6%,中央放宽城市落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刺激房地产市场。


这些数据意味着中国经济释放复苏信号,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或会迎来类似2016~2017年经济复苏的新周期。2019年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1月报告中的3.5%下调至3.3%,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6.2%上调至6.3%,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有着乐观预期。中国经济回暖,和2016~2017年经济复苏类似。足显2018年中国和全球市场的风险要素——美国的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2018年是“美国优先”年——美国挑起和全球的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引发全球市场焦虑。此外,美联储加息也给新兴市场带来股债市“三杀”乱象。


美国经济的下行趋势,白宫给予美联储持续不断的压力,美联储加息缩表进程受阻,给予中国和新兴市场的外溢效应降低,中国股债汇三市也呈现出平稳向好态势。外部风险要素降低,中美贸易摩擦压力缓解,中国经济可以轻装上阵。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一方面,减税降费给整个市场带来了内生动力,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另一方面,中国也出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六项措施旨在破除中小企业发展的沉疴痼疾,尤其是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中国抓住5G技术商用的契机,继续要求三大电信运营商提速降费,为拥有超过9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中国市场,提供了恰逢其时和蓄势待发的5G技术环境。5G的广泛应用,或可成为从“互联网+”到“智能+”的新兴生产力。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是否进入复苏周期,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


本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称将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商品征税,愈演愈烈的美欧贸易摩擦所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前景的负面传导不容忽视。此外,英国脱欧变“拖欧”已经成为影响欧盟和全球市场的最大“灰犀牛”。


内因方面,CPI指数已呈通胀趋势,若继续上扬,将制约政策宽松力度。房地产市场好转,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防止过热和形成增长依赖的老问题要有新举措。外部压力舒缓下的经济增长举措,也需要适当调整。(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