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徐小东:​能源绿色发展是主战场,未来需重构电力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徐小东:​能源绿色发展是主战场,未来需重构电力系统

发布时间:2021-03-31 作者: 徐小东 

继首届 “碳中和2060”与中国绿色金融论坛发布《“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2021》报告后,3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承办、与诸多金融、媒体与能源机构合作举办的第二届“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

编者按:继首届 “碳中和2060”与中国绿色金融论坛发布《“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2021》报告后,3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承办、与诸多金融、媒体与能源机构合作举办的第二届“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论坛上举行了首部“碳中和”蓝皮书项目的签约仪式,启动了首个“碳中和”智慧监测管理平台。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徐小东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为题作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当前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在100亿吨左右,我们预计2030达峰时峰值应尽可能控制在105亿吨以内,并2030年后实现快速下降,保守估计到2060年下降到20-30亿吨,进一步考虑生态碳汇和碳捕捉等的减碳效应,实现碳中和。


预计煤炭消费将会在2025年左右达峰,石油在2030年左右达峰,天然气在2040年左右达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会持续提高,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0%以上。


要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战略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我们要实现高水平的电气化,支持煤炭、石油、天然气尽早达峰。电力消费会持续增长,到2050年,将达到15万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提高至50%左右。


绿色电源将成为我国主体电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将达到23亿千瓦,占比超过60%,其中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6亿千瓦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将达到70亿千瓦,占比将超过95%,其中新能源装机将达到60亿千瓦。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重构电力系统,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形态将更加多元,推进大电网、微电网、分布式电网有机互补,新能源一体化开发外送、源网荷储一体化就近利用等模式也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我们的用电模式将由单向流动转变为源网荷储双向互动模式。


加快能源低碳转型需要对现存的能源消费和利用方式进行重塑,这在消费、供给、输送、存储、市场机制等环节均面临着技术挑战,需要开展技术创新,以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消费环节,交通领域应聚焦长距离大规模运输设施的去碳化需求,开展氢能交通、交通电气化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业领域需发展碳捕捉和利用、工业流程电能和氢能替代等技术;建筑领域要研究低碳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推动对现存的建筑物的低碳化改造。


在供给环节,相关部门要开发新一代的高效光伏、深海风电、新型分布式风力发电,继续提升新能源发电的能源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更高程度融合,发展以碳捕捉和碳存储为基础的负排放技术,将供给侧打造成实现碳平衡的主要枢纽。


在输送环节,氢能的远距离输送技术研究需持续发力,推动电力输送、热力输送和输气网络综合优化,为电、热、气之间的互转互济提供平台。


在存储环节,电储能领域应继续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新一代电池;储氢领域要研发高效率、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储氢技术,适应更灵活的氢能运输;储热领域需研究基岩、矿井等超大规模的储热技术,更好应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消费的季节性波动。


在市场环节,相关机构应开展区块链分布式交易、分布式能源聚合等新兴的交易技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研发智能交易终端,以适应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研究建立碳排放和能源一体化交易的技术支撑体系。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