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政策护航 民间投资下半年将走上坡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政策护航 民间投资下半年将走上坡路

发布时间:2017-08-07 作者: 刘英 

民间投资的回暖与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极大关系,一方面是国务院2016年7月密集发布了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另一方面,我国倡导和推进的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对拉动民间投资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简政放权、“放管服”等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4日中国产经新闻。

  从一路滑落到今年的奋起赶追,民间投资增速给市场带来了惊喜。

  据了解,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已全部出炉。其中,有20个省份投资增速快于全国8.6%的平均水平。

  在地方整体投资向好的同时,地方民间投资也普遍呈现出回暖势头。其中,重庆、福建、天津、上海、广东、江西、贵州、湖南、海南、河南、黑龙江这11个省份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都超过10%。

  民间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同时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支撑力量。

  接下来,民间投资如何发挥潜力股的作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民间投资“阴转晴”

  据了解,山东和江苏两省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最多的省份,总额均超过2.4万亿元。河南、湖北、四川、广东、浙江、河北、安徽、福建、湖南这9省投资总额则在1万亿元以上。

  从分布的地区来看,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整体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上半年投资增速分别为10.7%、10.1%,快于东部地区的9.1%。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民间投资反映市场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要想让中国经济健康增长,关键还是恢复民间投资的意愿。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促进有效投资,拿出更多优质资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除国家层面连续出台政策促进民间投资,记者了解到,各地方政府新一轮促民间投资的政策也在密集出台。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表示,“民间投资的回暖与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极大关系,一方面是国务院2016年7月密集发布了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另一方面,我国倡导和推进的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对拉动民间投资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简政放权、`放管服’等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中研普华研究员郭宗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年初以来的金融去杠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资金脱虚向实,民营企业融资状况得以改善。随着PPP项目的推进,民营资本参与程度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间投资增速。”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民间投资增速的回升,一方面是由于“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推进,对企业投资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相关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一些限制性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的持续降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改善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逐步增强。

  记者了解到,从增速来看,新疆、贵州、西藏是增长的“第一梯队”,三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其中,上半年新疆完成投资4530.47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全国增速16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居全国第1位。

  下半年继续深耕

  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约为60%,创造了80%左右的社会就业,堪称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发动机”。今年以来,我国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回升。

  有具体的数据表明,制造业和房地产仍是最受民间投资青睐的领域,高技术产业投资步伐也在加快。据了解,上半年,海南制造业投资增速达67.6%,福建和北京制造业投资增速也高于20%。

  刘英对记者说道,“民间投资在`中国制造2025’、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企业技改等重点项目上面都可以发力。现在PPP可投入的行业也有很多,包括基础设施、医疗、文化、教育等约20个行业。”

  另外,记者注意到,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专门提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现代农业、企业技改等重点项目。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理回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尽管民间投资的范围逐渐在扩展,不过,民间资本仍然面临着新的问题。郭宗毅对记者说道,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参与规模有待扩大,融资难融资贵、工业民间投资增速较慢等问题。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认为,提升制造业的投资是当前发展民间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其产能仍是过剩的。所以对于民间资本来说,寻找投资机会仍然是一个难题。

  那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据了解,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的重要措施。首先,包括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抓紧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而且各地各部门要逐项梳理核查已报审的民间投资项目,限时办结。

  其次,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理回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最后,要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优化授信管理,丰富循环贷款等金融产品,严禁金融机构贷款附加条件。鼓励各地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加强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多位受访专家均表示,相关部门应该在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鼓励民间投资等方面,制定更为重大、更为切实的政策措施。

  另外,“对去年以来,国家出台的降成本、`放管服’、保护产权等改革措施,也需要进一步推进落实,以提高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刘英对记者说道。

  新财富时间执行总编辑曹久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今后,“一方面要降低税负,清理一些不必要的费用,降低个人创业成本,另一方面,简化审批等各种程序流程,方便个人创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解决很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预计下半年的投资增速情况,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下半年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从三大类投资走势看,一是企业效益改善增强了企业家投资信心,同时国内外需求总体上比较旺盛,供求两旺制造业投资内生动力增强;二是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回落,但回落幅度收窄,鉴于部分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行情较好,未来投资大幅放缓的可能性不大;三是随着新开工项目增多和资金到位情况改善,基建投资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