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英: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举,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刘英: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举,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发布时间:2019-03-18 作者: 刘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报告提出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这些举措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减税,加大对重点行业的减税力度。

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15日《中国税务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报告提出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这些举措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



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减税,加大对重点行业的减税力度。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减轻企业负担,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一方面是在经济下行期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让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促进经济稳增长;另一方面,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外需疲弱不确定性增多和经济下行情况下,为鼓励制造业的发展并促进出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增值税税率降至9%。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一举措体现普惠性,普惠性减税举措更多地体现在对小微企业的关爱,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突出普惠性实质性降税,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更实质地增加企业获得感。笔者认为,普惠性减税有三个特点。


一是减税税种增多,采取累进制。将现行小微企业优惠税种由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扩大至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8个税种和2项附加。在降低小微企业实际税负的同时,引入超额累进计税办法,小微企业年应税所得不超过100万元、100万元到300万元的部分,实际税负分别降至5%和10%,不超过300万元的企业税负降低50%以上。


二是覆盖面广,大多数企业受惠。普惠性体现在让更多小微企业受惠。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税标准,直接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标准上限也分别从100万元、工业企业100人(其他企业80人)和工业企业3000万元(其他10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300人和5000万元。这次小微企业所得税减税惠及1798万家企业,占全国纳税企业总数95%以上,其中98%是民营企业。


普惠性减税之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具体计算分两段,第一段对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以内部分,减按25%计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为5%;第二段对100万元至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10%。更多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雨露,实体企业茁壮成长。


三是支持创新,顾及地方差异。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突出支持科创企业,对于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可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并且地方有自主裁量权,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允许各省(市、区)政府调换可在50%幅度内减征6项地方税种和2项附加。


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突出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举。结构性减税突出重点,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普惠性减税不仅体现在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更加关注小微企业及创新企业的减税力度。此次减税重在涵养税基,就像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那样,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抉择。(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