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0 作者: 董希淼
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2016年央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及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七个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拨备覆盖率属于资产质量纬度中的一个指标,分值只占总分的7%。
董希淼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19日《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商业银行在不良率持续攀升、净利润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不断触及“红线”的拨备覆盖率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据财新报道,在央行对各家银行的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上,工商银行由于拨备覆盖率连续低于150%的“红线”,在该指标上被扣分。
工行因拨备覆盖率连续低于“红线”被央行扣分一事在市场上引起较高关注,不少受访人士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银行经营日渐困难的情况下,作为逆周期调节的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应该被适当降低监管要求,以满足银行在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和净利润增速三者间寻找平衡。
券商中国记者就此事向工行求证,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还有哪些银行的拨备接近红线,也被业界多多关注。
MPA中一个指标扣分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2016年央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及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七个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拨备覆盖率属于资产质量纬度中的一个指标,分值只占总分的7%。
值得注意的是,MPA对金融机构的评估结果虽然分为ABC三档,但其结果更多是作为银行的自律管理指标,而非监管部门的奖惩依据。
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曾撰文指出,MPA坚持以资本约束为核心,更多是要发挥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作用,自身建立起严格的资本约束机制,并将监管的事前引导转为事中监测和事后评估,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自主性。
不过,虽然央行方面表示,MPA考核更多是对金融机构的自律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考核结果会对银行经营造成影响。一国有大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货币当局通常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若金融机构的监管考核不达标,则可通过差别准备金率、合意贷款规模、借贷便利工具等手段对金融机构施加压力,“不过,一个子项扣分并不会对机构造成显著影响”。
张晓慧也表示,MPA有较强的弹性和柔性。对金融机构而言,评估结果分为ABC三档,每一档内部都有一定的空间,不太会出现因为某个阶段某项指标略微不足就跌入C档的情况。评估完成后,央行会与金融机构充分沟通评估结果,督促评估不佳的机构加强审慎经营,合理把握业务节奏。原则上央行不希望金融机构进入C档,但对于一些特殊因素也会予以充分考虑,并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和改进。
为何大行率先低于红线?
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计提拨备的资金来自于银行的利润,银行如果要满足监管部门的拨备覆盖率的红线要求,在不良资产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就需要拿出更多的利润用作贷款损失准备金。因此,这就意味着,不良资产越多,拨备计提得越多,净利润会越少,对股东分红就会有影响。
目前拨备覆盖率低于红线的情况均出现在大行,今年一季度末,工行、中行拨备覆盖率均在150%的监管红线之下;到了二季度末,工行拨备覆盖率仍低于监管要求,中行虽然重回红线之上,但同其他两家大行一样均“挣扎”在红线附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近两年来,大行净利润增速放缓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果再按150%的拨备计提,则会出现净利润增速负增长的情况。为了保证净利润增速正增长,也不得不降低拨备要求。
“大行的利润基数较大,使得边际的利润增速会相应减慢。与此同时,净利润增速放缓也与业务结构有关,除中行外,其他三家大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普遍较低,利润主要依靠利息收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会更大。此外,大行还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也会对利润造成一定影响。”董希淼称。
除了利润增长压力大导致拨备覆盖率下滑外,新增不良规模大、贷款增速回归常态等都是造成拨备覆盖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拨备覆盖率等于贷款损失准备除以不良贷款,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新增不良贷款余额高于核销规模,不良贷款余额的增量对于核销后的资产负债表影响更为明显。
此外,前几年我国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也是因为贷款增速较快,“新增贷款需要计提拨备,所以当新增贷款规模较大时,拨备覆盖率往往也会显著提高。2013年以来,随着银行贷款增速回归常态,拨备覆盖率也逐步下降”。
多头监管银行拨备增加银行成本
不少受访人士认为,工行被央行扣分,可能意味着监管部门在是否该放松对银行拨备覆盖率要求方面的态度不一致。去年11月就有传闻称,部分银行正与银监会磋商,放松当前拨备监管规定。在今年工行的半年报发布会上,工行董事长易会满也透露,“工行这种处理方式(指拨备覆盖率低于150%),也得到监管部门理解。”
“银监会对于某些银行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要求并未明确表态,但工行因拨备不合监管要求被央行扣分一事还是让市场比较惊讶的。”北京一股份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
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有多个“婆婆”管着拨备计提。虽然150%的拨备覆盖率监管红线是由银监会制定的,但央行也会根据这一标准来调控银行的其他经营指标,如信贷投放规模、差额准备金率等。此外,财政部在2012年发布《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对部分金融机构计提拨备也有要求。
“监管银行拨备的政府部门太多,不利于监管统一,对银行来说也增加了运营成本。”熊启跃说。
熊启跃称,客观地说,目前银行计提拨备的成本是昂贵的:首先,对于高于新增贷款1%部分的拨备(即非一般损失拨备),是需要在税后计提的,也就是说这部分拨备的计提不具有抵税效应,而这部分的拨备比例大约是银行总拨备的60%-70%。其次,大型银行的国有持股比例较高,需要通过灵活的拨备政策维持基本的盈利水平,以满足财政的需要,而当下过高的拨备水平会对净利润增速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下调直接和间接好处
降低拨备覆盖率红线的呼声自去年以来就在市场不断四起。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曾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对银行而言,降低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有两大直接利好:一是降低银行对利润增速放缓的压力;二是释放部分拨备资金,加快不良资产的核销。
而促进银行信贷投放,则是下调拨备覆盖率的间接好处。曾刚称,由于计提拨备会增加银行成本,若拨备要求降低,在不良率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的贷款成本就会下降,使得银行贷款的财务利润提升,这就会进一步刺激银行的放贷意愿。
根据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报告的测算,如果拨备覆盖率下调50%,约可腾出利润空间0.55万亿元;如果按照70%的比例计入资本,可补充资本金0.39万亿元。当资本金提高0.39万亿元,按照10倍杠杆率计算,可支持4万亿左右的信贷规模。
“目前来看,将拨备覆盖率的监管指标从150%下调至100%,同时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动态拨备覆盖率调剂机制是比较合理的。”熊启跃称。
熊启跃称,即便拨备覆盖率红线下调至100%,我国的拨备要求在国际上也是较高水平。实际上,国际上很多国家的监管部门只将拨备覆盖率作为监测指标,而非监管指标,今年二季度末,全球非中资系统性重要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平均水平在70%左右,欧洲一些银行甚至低于50%。(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