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吴晓球:四大举措走出股市迷局 迎来资本市场好时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吴晓球:四大举措走出股市迷局 迎来资本市场好时期

发布时间:2016-11-22 作者: 吴晓球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看来,走出股市迷局需要四方面的改革:一是金融市场改革,包括人民币的国际化,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二是不要再搞像“熔断机制”那样短命的机制;三是要让监管者转型;四是一定要减税。

  吴晓球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人大重阳理事,本文刊于11月20日凤凰网。


吴晓球在“2016凤凰财经峰会”上发言


  2016年11月19-20日,由凤凰网与凤凰卫视联合举办的“2016凤凰财经峰会”在京举行。今年起,凤凰财经峰会将以“决策与市场”为永久主题,以“思想解放市场”为旨归,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化投资与决策圈层交流平台。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看来,走出股市迷局需要四方面的改革:一是金融市场改革,包括人民币的国际化,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二是不要再搞像“熔断机制”那样短命的机制;三是要让监管者转型;四是一定要减税。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吴晓球:一个正常的国家在发展资本市场时,外部的舆论应尽可能少地影响市场。中国的市场是个不太成熟的市场,外部的影响太大,实际上我们还是要尊重市场的运转规律,尊重金融的运转趋势。如果我们把太多的注意力看在其他方面,不看在中国资本市场成长的这条轨迹上面,说明这个市场不成熟。我不希望未来再出现这种大的动荡,大的危机。我有个团队研究了7、8个月,主要是研究这场股市危机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未来如何防范,我们发现,外部舆论的强烈干预是个重要因素。所以我想我们未来不可以再这么做了,也不可以再去看这些东西,因为它影响我们的投资。


  刚才徐彪谈了要成熟的投资者,这本身没有问题,我想补充一下。我认为比起这个,还有几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对于中国市场,第一是成熟的理念。在我们国家你会发现人们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有重大的偏差,这其中也包括很多高层的管理人员,人们实际上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是不清晰的。成熟的理念非常重要,你要站在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高度。没有资本的发展就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没有中国竞争力的提升。你必须从这样的角度理解资本市场:首先它是一个巨大的资产池,其次要健全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


  第二是我们需要一个成熟的制度,成熟的规则。现今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极其不成熟,我们对资本市场缺乏深入的理解。中国人把商业银行办得非常好,但是建设资本市场就会发现有很大的问题。这正是因为资本市场最核心的是透明度,而中国恰恰对透明度是抵制的,它对透明度很反感。理论上,没有透明度就没有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因为不需要透明度,点对点的信息披露就可以了,故其可以发展。所以我认为规则和制度也非常的重要。


  第三是我们需要成熟的监管者。现如今我们的监管者是不太成熟的。我们赋予了监管者太多的职能,我们也把让监管者参与到发展资本市场的大军中作为第一要务。比较麻烦的是,市场涨不涨是跟经济环境、货币环境、外在环境、其他资产有关系,而跟监管者没有关系。我们应该明确这一理念:保持市场的透明度才是监管者最核心的职能。


       我想这三点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战略性发展至关重要。


  走出迷局还是我刚才讲的,我们还是要高度认可股票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保障。走出迷局一是要金融市场改革,包括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二是我们一定要完善我们的规则,我们不要再搞熔断机制这样的短命机制,我们要深刻理解资本市场的灵魂;三是我们还是要让我们的监管者转型;四是一定要减税。有了这些条件之后,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迎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