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Marc Uzan首先向主办方及所有参会方表示感谢,然后讲述了国际流动性的提供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他提到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多元格局下,会产生包括资本管制在内等更多的壁垒,新的国际规定让金融机构难以找到新的流动性,金融机构难以走向统一,各国储备占世界GDP的总量会继续提高等一系列难以避免的结果。
时间:2014年5月17-18日
地点:杭州.香格里拉饭店
主办方: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中国金融学会
承办方:浙江省金融学会
会议议程:附录
我方与会人员:执行副院长 王文 研究员 刘英 研究助理 黄倩
开幕致辞: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Marc Uzan首先向主办方及所有参会方表示感谢,然后讲述了国际流动性的提供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他提到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多元格局下,会产生包括资本管制在内等更多的壁垒,新的国际规定让金融机构难以找到新的流动性,金融机构难以走向统一,各国储备占世界GDP的总量会继续提高等一系列难以避免的结果。在这个发展前景之下,资本帐户的开放,可能使得各国的安排会趋向统一,使得储蓄更优地在各国之间进行分配,对进出口国都有利。国际金融系统本身不够稳定需要强健的基础设施走向更加开放的世界,需要这样的国际安排来提供流动性,所以在多极世界加强国际货币体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执行副会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回顾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意义及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假想,即在不能用黄金约束货币发行的时候,是否可能制造一个能够约束全球财经纪律的"经济指数篮子"作为货币锚,来约束各国的财经纪律以及滥发货币的冲动。具体操作是将达成的经济约束指标构建成一个篮子指数,进而形成一个信用货币的锚,比如G20会议上各国对经济指数达成了十几项协议,其中六项核心指数,比如财政赤字、财务状况等,用以有效地约束各国信用货币的发行及提供给政治家制定严肃财经纪律的根据。
议题1: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时代意义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曹彤回顾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史,并指出其在促进战后国际金融稳定剂推动战后经济复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深远历史意义。他指出目前全球金融危机频发根本原因就是货币创造的无度导致虚拟金融的膨胀、美元的创造除自身道德约束外再无限制,而美国在内部货币政策与全球外部货币政策冲突时会毫不犹豫选择保护自身。对此,他提出四个建议:一是全球建立“三元本位币”(美元、欧元、人民币)的联合本位币机制;二是全球建立弹性汇率制度;三是全球建立统一创造规则;四是全球建立新的货币治理架构和机制。
IMF中国执行董事张涛主要谈了自己对如何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管理的想法。他提到了我们要适应变化,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机构来体现现在的经济情况,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作用要体现出来,2014年的治理结构必须要切实及时地落实,要加强国际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提高相应的帮助。
《布雷顿森林的货币战争》作者、美国国家外交关系协会资深研究员、国际经济部主任Ben Steil主要展示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过程及参与人员的观点和照片,并指出在今天要建立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问题在于是大家彼此不信任,却又必须彼此提高贷款,美国出现金融领导力的缺乏,但是又很难找到一个替代。
格拉斯哥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史教授Catherine Shenk认为应该去充分的理解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底是什么才能更好应对更复杂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当时的经济衰退,可能和今天的金融危机有一点类似,当时他们总结的教训就是如果彼此不进行协调,尤其是汇率不进行协调,还有货币紧缩、地缘政治,此外还有短期资金流动的风险等等,就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不好影响。这些是来自大萧条的经验和教训,其实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一点类似,尤其是关于货币紧缩。然后她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根本没有运转起来。最后她讲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精神,是协调合作的精神,需要建立起协调一致的机制,避免各国只发展自己而不顾及全球经济利益,使得这个系统不能按照初衷来运作。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首先提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很大的原因在于它的三条理念:一是各国都认为应该避免竞争性贬值,二是加强多边合作,三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和国际收支的调节应该从属于一种强有力的规则,不是基于某些国家的自愿,而是超越国家的规则。然后说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及央行行长周小川对此提出的超主权货币的概念,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思路。最后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与超主权货币的关系是,一方面我们能搞好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我们不放弃对于一个更好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追求。
议题2:特里芬两难反思: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及其不足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认为,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Stackelberg模型(领先者与追随者模型),领先者根据自身目标决定货币供应量,追随者可以观测领先者的行为并采取对策,这就使得结果一定是“被动”均衡,出现竞争性贬值现象。他提出目前需要存在一个具有超脱目标的国际货币组织而非单一货币,并认为给予经济基本面关联度的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工具,用来稳定贸易和投资的预期,最后提出是否应该对中性货币的竞争性进行压力测试,以及一篮子货币是否真正适用等问题。
国际金融协会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Charles Collyns表示未来美元将仍受到市场的选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可向SDR(特别提款权)方向发展,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IMF全球治理的合理性,应考虑到新兴经济体地位的提升;二是货币政策缺乏连贯性,将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的波动。他继续阐述了美元未来仍可作为储备货币的合理性,认为现在与过去的经常性账户已经不同,现在是双向的私营资本流动,因此不用保持赤字,所以也不用考虑其他货币资产的替代。他承认目前的美元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认为美国已经在积极处理,对银行注资等,认为美国经济基础强劲,而且美元是开放系统,因此未来会得到改善,美元会趋于稳定。最后他提到IMF的治理结构问题,指出美国政府开始在建立IMF并设置机构框架的时候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现在却在拖延各项政策的落实,这跟政治相关,他对此表示遗憾。最后他指出全球性的货币机构或央行的建立是不现实的,要做的应该是让发达国家的央行选最好的人做总裁,保持政策的透明性和连贯性,并且新兴国家也要承诺对外汇进行合理的管理,以保障全球的稳定性。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王倩认为在可预见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摆脱以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关键货币的格局,还是要依赖美元体制,因此当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应是通过国际间的货币合作与协调,改革或调整美元体制的缺陷或弊端,尽力减少依赖这个体系带来的损失和风险,而不是颠覆或挑战它。修缮而非创新。她总结中国作为新兴国家代表应做出以下贡献: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发展,促进人民币成为跨境计价与结算货币,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与欧盟合作探讨托宾税的可行方案等。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指出目前特里芬悖论已经进入3.0版——新新特里芬悖论,最大的问题在于金融严重脱离实体经济,以美元为代表的金融过度虚拟化,也是导致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结构性根源问题,并认为以美元独霸的这样一个货币体系难以进行下去。王院长判断未来美元衰落的速度可能比预期中的要快,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比预期中还要脆弱,目前金融稳定性的基础可能比预期中的还要差,并在这种大背景下,以大金融理论为基础,提出现在“次全球货币体系”正在形成。最后总结了四点结论,一是新新特里芬悖论已经出现,次全球货币体系正在形成;二是在整个次全球货币体系中,人民币份额增长潜力最大;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呈现“基建引领——投资开拓——结算辅助——储备夯实”的发展路径,符合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逻辑,提高了全球的金融稳定性,提供和加强了全球流动性,是优化国际货币体系的这样一个积极的重要力量;四是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全球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可以减少IMF和WB犯更多错误的可能性,摆脱美元霸权下造成了全球不稳定,增强解决新兴特里芬悖论所爆发危机的概率。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海影认为在历史上通过放弃货币的“可兑换性”原则,中央银行逐渐肩负起最后贷款人职责,使得金融危机的频度与力度大幅度降低。但是目前国际最后贷款人缺位,缺乏国际流动性的最后提供者,导致危机。他建议建立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互换规则,由此构建互换超级网络,为各国央行提供充分的保护。具体而言,各家央行可以达成多边货币互换安排,互相给予对方一定的本币、外币互换额度,并可无条件动用。最后他提出这个超级货币互换网络要遵循五个原则:多边,自主,透明,渐进及统一。
议题3:后危机时代的欧元和欧元区:国际货币改革的启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以多元储备货币取代单一储备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建立多元储备的货币体系,它有利于处理好特里芬难题。他指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开始创造条件,提了四点:一是方框准入将会提升国际金融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人民币降低目前利率,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三是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人民币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体系;四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将会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的流通量。在分析了欧元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中的作用和战略选择后,郑理事长总结,欧元要想成为跟美元相互竞争的国际储备货币,就应当帮助人民币提高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间地位,欧元只有和人民币联手,才能成为三足鼎立的国际储备货币,建立稳定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可能到来了。
欧洲稳定机制总裁Klaus Regling首先提到欧元解决了当地的特里芬难题,并表示尊重美元第一的地位,也希望参与未来多储备货币体系。然后介绍了欧盟制定的一整套规则,包括加强欧元区内政策协调,走向欧洲央行联盟并有欧盟统一监管,创造财务兜底制。最后表示,将会小心维持与IMF的政策连贯性与一致性。
东盟与日中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Yoichi Nemoto首先从欧洲危机总结经验教训适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从如何评估风险、开展监测和如何相互配合合作方面。然后讲到自己所在的办公室的宗旨是要分析和监测区域的经济体,作出贡献,有助于早期发现风险,加强有效决策。他不同意上午有人讲到东亚国家缺乏彼此信任,不过他们办公室的作用就是要增强东亚各国之间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支行长王信主要表达了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他总结了三点观察,一是即使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欧洲金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地位,应该说只是受到了微弱的削弱;二是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同样地也给欧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即使欧元是全球第二重要的货币;三是未来欧洲货币联盟、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元区各国进一步的改革,取决于欧洲货币联盟制度性的建设。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张际提到目前的发展向着财政联盟、银行联盟、政治联盟这三个方向来发展,并总结了三个启示:一是要控制财政赤字;二是要素的自由移动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主权负债问题;三是世界主要的央行应当开展全球层面的合作。最后指出人民币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货币的潜质。
议题4:未来的国际流动性、资本流动、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及超主权货币
哈佛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Richard Cooper支持SDR(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货币,认为各国国际储备都可由SDR来分配。并提到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五分之一以上,但是美元发挥的因素却有好有坏,假如用SDR,美元好的因素会更多。最后表示希望激发更多的人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中国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总结了自己对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三方面看法,一是现行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美国作为美元的发行者,它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它的很多政策更多是从自己国内经济金融的需要考虑,而较少考虑其他国家的影响,而作为储备货币的发行国,美国的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二是现在改革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时机还未成熟,没有完美的方案,没有合格的挑战者来挑战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三是管司长自己对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仍表示乐观。
特里芬基金会副理事长Alfonso Iozzo提到使用SDR并不是最后一步,它只是第一步,是为了实现接下来若干步的目标,更好地改善国际货币体系,正如他们附在会议文件的报告里提到用SDR作为一个工具来撬动国际体系改革。他总结,现在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多元化的储备世界,有很大的金融创新空间,其中SDR有最大的创新空间。
瑞银环球资产管理公司的Massimiliano Castelli首先分析新兴市场对于人民币的需求,通过跟超主权机构、保险公司的沟通,他发现它们还是对持有人民币有热情的,有兴趣进入人民币市场。最后预测未来五年人民币的地位,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会排在第二,在欧元后面、美元前面。美元占比肯定会下降,但是可能是个非常慢的进程。
议题5:货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和特别提款权篮子
IMF金融市场部主任Andrew Tweedie主要讲了SDR篮子的改变。他首先讲了SDR的作用,是全球储备资产,IMF借款都以SDR计价,而且80%投票率才能改变其原则,每5年调整一次权重,可见其稳定性,这也防止了过于频繁的调整降低其效用。然后他又细说了IMF关于进入SDR篮子的原则的规定,包括进出口规模,以及篮子里的货币应该由基金决定是不是可以自由使用。并提到了4个具体评判的指标:一个是官方储备的构成,二是在银行债务里面这个国家的货币的构成,三是全球债券占比,四是外国市场上使用货币的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第二司副司长郭建伟从可操作性角度,提出应该鼓励有潜力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即SDR篮子应纳入有影响力的新兴国家的货币。他指出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也是世界第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触贸易方面用人民币的政策限制,争取做到如果市场需要,外汇能做到人民币也能做,建立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解决好跨境离岸清算。对于人民币是否可能会在将来成为SDR篮子的货币这个问题,郭司长认为第一个标准明显已经符合,第二个标准取决于对自由试用的看待。他期待SDR在未来将人民币作为一个候选对象。中国在未来希望通过各方面的改革,能够为人民币加入SDR篮子创造越来越成熟的条件,现在看基本成熟,希望SDR不要把人民币排除在外。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认为当前货币体系改革有很多缺陷,众多解决方案中最理想的是单一货币方案或SDR方案,但实现很困难,他建议要把G20这个平台用户,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因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然后提到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一个过程,未来的发展将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与成本,最终结论是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院主任潘英丽首先提出可以考虑引进一个管理体制,从凯恩斯的40年代方案中找到相应依据,在国际层面构建1+X国际货币协调委员会,IMF加上具有系统重要性国家的央行构建这样一个协调委员会,汇率上下波动10%,这样有20%的波动区间,应该可以适应实体经济调整的需要。然后提出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统一的财政部。最后提出建议投票权、融资券、出资义务这三项功能从配额当中分解出来,并讲到SDR提出决议会面临的两个障碍,一个是美国一票否决制,美元跟黄金脱钩以后美国不再需要SDR,因此完全可以否决的;二是IMF的合法性, SDR就是需要有一个全球央行发行,IMF的合法性成为一个巨大的瓶颈。
议题6:IMF及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21世纪之路
西班牙国际金融所所长Paplo Moreno首先回应了昨天会议讨论的美国否决权问题,认为美国是一个小股东,是否有否决权也不是一个大的问题,金砖五国也会接近这个水平,关键是如何提升新兴经济体在IMF业务当中的影响力,我们也看到预防性授信额度过程中也是新兴国家推动的。然后继续说贷款方面,有人认为预防性贷款可能有道德风险,但2014年的检查表明预防性授信额度的基本设计没有问题,会继续维持下去。在监督方面,IMF在相互联系和溢出效应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余地,在结构性改革、社会方面可以做得更多。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但是向松祚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动力已死,未来30年到50年不会改革,建立稳定货币体系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他不认同很多研究中用到购买力评价这个指标,认为这个指标不能解释利率、汇率的波动,因为它是有预期决定的,因此也不可能稳定。最后他表示,不要指望美国改革,不要指望他们放弃自己的权利及份额,中国要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际化和金融改革开放,抓好资本账户的改革开放。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关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的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首先讲到IMF面临的调整,包括力量分配和力量稀释的问题。多极化的世界,力量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来进行转移,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挑战,还有权利的转移方式的选择问题,是合作还是冲突。然后细化到亚洲的问题上,提出当区域联动性特别强时,是否有办法加进区域外的人来更好建立安全网络,并指出IMF在这方面处于优势地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贲圣林首先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一是世界经济里最大的扭曲是美元利率政策的制定,目前美元政策的机制是不民主的;二是虽然有嘉宾讲美元铸币税不是很多,但是目前低利率政策也是不公平的,从中国角度来说3万亿的外汇储备每年就会产生几百亿的利息收入损失,因此目前低利率政策是一种国际视野里的金融扭曲和压抑;三是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及可能的后果做更加严谨的分析。他认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不是货币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因此建议战略互信,需要我们美国的朋友愿意放弃部分的主权、特权,愿意承担更多大国的责任,这样才能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另一方面世界人民不要想取代美国取代美元,应该接受也尊重美元的地位。
附录:会议议程
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14:00-18:00 入住登记
19:00-20:30 主办方欢迎晚宴
主持人:张健华 浙江省金融学会会长、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
欢迎致辞:吴晓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中国金融学
会执行副会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
08:10-08:40 签 到
08:40-09:55 开幕式
主持人:金中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开幕致辞:
- 潘功胜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5分钟)
- Marc Uzan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10分钟)
- 吴晓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执行副会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10分钟)
主旨演讲:
- 朱光耀 财政部副部长(20分钟)
- Michel CAMDESSUS IMF前总裁(20分钟)
09:55-10:25 集体照、茶休
10:25-11:40 议题1 :1944年-2014年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时代意义
(每位嘉宾演讲10分钟)
- 主持人: Hans GENBERG 马来西亚央行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管理顾问
演讲人:
- Ben Steil 《布雷顿森林的货币战争》作者、美国国家外交关系协会资深研究员、国际经济部主任
- Catherine Shenk 格拉斯哥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史教授
- Robert Skidelsky 凯恩斯传记作者、英国议会议员、华威大学退休教授
- 张 涛 IMF中国执董
- 曹 彤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
- 金中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提问、讨论
11:40-12:55 议题2:特里芬两难反思: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及其不足
(每位嘉宾演讲10分钟)
主持人: Michel CAMDESSUS IMF前总裁
- 陆 磊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 Charles Collyns 国际金融协会(IIF)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 高海红 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
- 王 倩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
- 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 刘海影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提问、讨论
12:55-14:15 午餐演讲
- 李 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4:15-15:45 议题3:后危机时代的欧元和欧元区:国际货币改革的启示
(每位嘉宾演讲10分钟)
主持人: Olivier Garnier 法国兴业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 郑新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 Klaus Regling 欧洲稳定机制总裁
- Yoichi Nemoto 东盟与日中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主任
- 王 信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支行长
- Joshua Aizenman 南加州大学国际经济教授
- 张 际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助理教授
15:45-16:00 茶 休
16:00-17:30 议题4:未来的国际流动性、资本流动、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及超主权货币
(每位嘉宾演讲10分钟)
主持人: 金中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 Richard Cooper 哈佛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
- 管 涛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
- Warren Coats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经济学家
- Alfonso Iozzo Cassa Depositi e Prestiti (CDP)前行长、特里芬基金会理事长
- Massimiliano Castelli 瑞银环球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 鄂志寰 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
提问、讨论
19:30 晚宴主旨演讲:朱从玖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14年5月18日(周日)
8:30-09:00 签 到
9:00-10:30 议题5:货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和特别提款权篮子
(每位嘉宾演讲10分钟)
主持人: Ousmene Mandeng 保德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 Andrew Tweedie IMF金融市场部主任
- 郭建伟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
- Robert McCauley 国际货币清算银行货币及经济部高级顾问
-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 Domenico Lombardi 全球治理创新中心环球经济项目总裁
- 潘英丽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提问、讨论
10:30-10:45 茶 休
10:45-12:15 议题6:IMF及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21世纪之路
(每位嘉宾演讲10分钟)
主持人: 张之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民银行前国际司司长
- Chalong Sussangkarn 泰国发展研究所所长、前泰国财政部长
- Paplo Moreno 西班牙银行国际金融所所长
- 向松祚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 Alfred Schipk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
- 贲圣林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刘 珺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
提问、讨论
12:15-12:30 闭幕式
金中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Marc Uzan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
12:30-14:00 午 餐
(来源:人大重阳网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