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08 作者: 重阳投资
1月7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表的评论员文章《2015年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指出,“展望2016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继续呈现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双向波动、有弹性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政策也将更多承担起发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本文刊于1月8日重阳投资公共微信号。
我们认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利用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特别是降低资本流出压力,是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题中之义。
Q:中国人民银行1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下降了1079.22亿美元,创史上最大降幅。请问重阳投资如何解读?
A:2015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下降1079亿美元,创历史最大降幅;11-12月外汇储备合计下降1951亿美元。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外汇储备的下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官方外储下降是藏汇于民的体现。中国经常项目盈余仍占GDP的2%以上,外储的下降并不是由于刚性的外币支付需求所致,这一点和此前发生货币偿付危机的国家显著不同。众所周知,中国尽管拥有1.54万亿美元(截止2015年9月末数据,下同)的对外净资产,但是结构分布不合理。其表现在官方外储高达3.59万亿美元,但私人部门对外净负债2.05万亿美元。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私人部门加速偿还外币债务、积累外币资产的意愿逐步增强。从中长期来看,央行外汇储备逐步下降、企业和居民部门对外净资产逐步上升是合理过程。
同时必须看到,外储持续大幅下降不可持续,需要货币贬值调节国际收支。从绝对规模上看,两个月1951亿美元的外储降幅属于较高水平,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外汇储备相对较高的国家其外储也只有2000-4000亿美元。从我国自身来看,尽管目前外储仍高达3.33万亿美元,但是考虑到部分外储已经用于中投公司股权投资、付给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购买石油以及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贷款等,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外储可能并不高。考虑到中国当前的经济体量和外贸规模,需要有1.5万亿甚至更高的可自由支配的外汇储备应对极端情况。因此,每个月1000亿美元的外储降幅即使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不可持续的。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年以来央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月7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表的评论员文章《2015年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指出,“展望2016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继续呈现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双向波动、有弹性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政策也将更多承担起发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我们认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利用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特别是降低资本流出压力,是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题中之义。(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