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金砖十年合作共赢砥砺前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金砖十年合作共赢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17-09-05 作者: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来,金砖国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政治、经济、金融、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建立了60多个合作机制,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合作成果日益丰硕。金砖国家机制逐渐发展成为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其中建立的应急储备安排成为金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防火墙。

      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5日《中国产经新闻》。

  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开幕。

  自2006年9月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以来,金砖国家已走过十年光阴。

  历经十年的发展,“金砖”从无到有,已成为五大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舞台上的一个代名词。十年间,五国经济总量增长179%,贸易总额增长94%,城镇化人口增长28%,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作出突出贡献,也让30多亿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十年“金砖”路

  “金砖”概念的提出,源于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出台的一份名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通往2050之路》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高盛资产管理部前主席吉姆·奥尼尔预测,世界经济格局到2050年将重新洗牌,并称为“金砖四国”(BRIC)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超越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与美国、日本一起跻身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金砖”概念由此产生,并随之风靡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与追捧。2006年开始,金砖国家的合作逐渐开启。



  “金色十年”,金砖国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健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金砖合作组织机制从成立到发展,影响越来越广泛,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多边合作组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金砖合作组织成立十年,也是新兴国家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持续上升和发展的十年;其次,金砖五国每年通过首脑峰会,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议题展开讨论,同时也围绕全球重大政治和经济议题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再其次,全球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发展问题,金砖五国的内部协调机制,为解决全球的多边以及双边的矛盾,提供一些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十年来,金砖国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政治、经济、金融、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建立了60多个合作机制,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合作成果日益丰硕。金砖国家机制逐渐发展成为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其中建立的应急储备安排成为金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防火墙。第二,金砖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中国开创的“金砖+”的模式,也将带领发展中国家推进新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下一个“金色十年”,金砖国家还会继续赶超。第三,金砖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和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金砖国家之间在政治、经贸、金融、人文等各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金融合作持续推进

  金融合作是经济合作的制高点,任何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都需要以金融合作为中心,而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机制正在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记者了解到,2008年11月,金砖四国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财长会议上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正确反映世界经济新变化。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呼吁落实G20伦敦金融峰会共识,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承诺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2010年4月,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二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中俄巴印四国签订了《“金砖四国”银行合作机制备忘录》,这标志着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正式成立。

  2011年3月,在中国三亚主办的第三届峰会上,金砖五国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中俄两国还签订了本币结算协定,有力地推动双方的经贸往来。

  2012年3月,金砖国家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与《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

  2013年3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五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金砖国家进出口银行与开发银行达成《可持续发展合作和联合融资多边协议》及《非洲基础设施联合融资多边协议》,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的庞大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成为中国首个与金砖国家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还与南非储备银行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南非储备银行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代理投资协议》,这些都促进了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

  另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下称“金砖银行”)在开业两年多的时间内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务实的成果。2016年,银行批准了来自5个成员国的7个项目,总金额达15.5亿美元;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

  保健云对记者说道,金砖五国在合作过程中成立的金砖银行,是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合作制度化探讨的一种新形式,既有创新性,也有示范效应,为全球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

  不过,保健云也向记者指出,金砖银行的业务量与亚投行、IMF相比,规模有限,仍有待进一步扩大,因此之后除了与成员国合作以外,还可以跟一些非成员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多边开发机构进行合作。另外,新开发发展银行总部在上海,内部的治理机制主要是由五个国家通过磋商形成,不过随着未来金砖国家的不断发展,治理机制仍需要改革。不仅如此,金砖国家之间需要进一步推动建立外汇储备的平衡机制。

  刘英则对记者表示,信用评级机构的建设需要提上日程。一些所谓的西方标准数据,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一旦评级低于相关标准,融资成本就会提升,竞争力也会相应地被削弱,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建立属于自己的逐渐被市场认可的评级机构。

  另外,她补充道,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也是金砖国家重点合作领域。目前,全球大概有20亿人口并没有得到普惠金融方面的服务,因此发展普惠金融迫在眉睫。绿色金融方面,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并不可取,金砖国家可以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最后,庞大的市场是金砖国家发展科技金融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金砖国家唯有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才能赶超发达国家。

  PPP领域合作将走上坡

  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初步引入PPP模式,但是采用了BOT模式建设基础设施;2000年后,PPP模式开始真正落地;2014年,模式开始逐渐普及,PPP项目遍地开花。

  不仅如此,金砖各国也在发展基础设施方面设定了颇具雄心的目标。据了解,印度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将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计划投入1万亿美元;俄罗斯也正在努力发展高端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430多亿美元用于改善铁路基础设施。

  保健云认为,PPP模式可以推动金砖五国不同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而刘英则认为,中国的基建技术领先,而且性价比也很高。金砖国家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互联互通。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曾对媒体表示,“创新融资手段是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可以向金砖国家提供促进PPP发展的相关经验。”

  保健云表示,未来十年,经济环境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金砖五国应全力抓住新机遇,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可以预见的是,金砖国家将继续携手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让合作成果惠及五国人民,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福祉惠及各国民众。(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