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26 作者: 黄剑辉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紧适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2015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广义货币M2 预期增长12% 左右 , 在实际执行中 , 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
作者黄剑辉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紧适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2015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广义货币M2 预期增长12% 左右 , 在实际执行中 , 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为构建简明、便于操作的衡量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核心指标,我们近日对中国199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施成效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就货币增速、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建议 可将 “ 货币供给增速差距 ” , 即 “M2 增速 (% )-[GDP增速 (% )+CPI 增速 (% )] ” 作为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 “ 新标尺 ” ,将货币政策的着眼点放在管控“货币供给增速差距”,而不是M2、CPI增速等单个指标上,且应按季监控、调整,并根据经济处于下行、上行的不同周期采取反向的调控策略。
在当前GDP 增速 放缓 、 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 建议 “ 货币供给增速差 ” 应保持在正 四 至五个百分点[+ (4- 5% )] 左右 , 对应M2 同比增速当前应提高至13.5% 左右 ;CPI 的下限则不应低于1%。
当GDP持续下行、且CPI为负值,出现通缩时,则 “ 货币供给增速差距”应提升至正六至八个百分点[+(6-8%)]。
当GDP上行, CPI 上升时,则“ 货币供给增速差距”应根据GDP的过热程度,降至正一至三个百分点[+(1-3%)]。
宏观政策组合方面, 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以 “ 强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 ” 为 “ 强有力的改革创新 ” 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即采取“ 强 有力 改革 创新+ 强有力财政货币政策”的“双强”政策组合,有力扭转当前经济下行局面,稳定和改善各方预期,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请点击此处阅读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