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3 作者: 曹明弟
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原则和内容,而绿色金融是实现“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的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国行业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也不尽相同,国际社会也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绿色项目标准。目前我们国家暂时缺乏行业性“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制度及政策设计,也缺少通用的绿色标准来引导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投资。
编者按:6月29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指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效益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于青出席会议并致辞。以下为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于青女士在本次会议上的发言,已经本人审核,刊于7月2日“人大生态金融”微信公号。
《“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丛书旨在探索创新性解决方案——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效益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来参加《“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标尺》、《“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成本与收益核算》出版座谈会。
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顶层设计当中。习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在于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五通”,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要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最早大力投入“一带一路”研究的高校之一,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研究“一带一路”的国内领衔智库,在参与“一带一路”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的重要成果。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人大重阳出版了具备广阔战略视野和着眼专业知识技能的一系列专著,让世界有更多机会全面、客观、深入的了解中国,了解“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原则和内容,而绿色金融是实现“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的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国行业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也不尽相同,国际社会也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绿色项目标准。目前我们国家暂时缺乏行业性“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制度及政策设计,也缺少通用的绿色标准来引导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投资。我国在绿色产业标准化的进程相对比较快,但仍存在可操作性、及时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人大重阳组织编写了《“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丛书,旨在探索创新性解决方案。《“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标尺》一书开发了理论基础,提供适用性强的绿色投资评估工具,通过准入和评级等手段,引导企业自觉开展环境友好型境外投资,规范了“一带一路”境外投资的发展方向。而《“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成本和收益核算》一书,以发挥市场主体在绿色技术投资的作用为目的,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探讨了绿色技术投资、绿色额外成本分摊和绿色收益分享的市场机制。解决绿色技术投资的障碍,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国内的绿色技术投资,加快绿色发展的步伐和扩大我国在“一带一路”中的绿色投资,助力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持续的需求。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指得就是标准的重要作用。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也促进世界互联互通。遵循标准就是遵循规则,制定标准、制定规则则是引领潮流、引领世界,就是掌握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中国正站在引领全球金融治理与区域金融治理的重大历史关口,作为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国要提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就需要形成自己的绿色金融标准,并推动绿色金融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建设。
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标尺》、《“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成本与收益核算》两书的出版,也正是为实现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逐步推进形成中国的绿色金融标准、实现绿色金融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建设目标、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精彩尝试。
谢谢大家。(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