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虽名曰“亚洲”,却不局限于亚洲;虽服务“投资”和“基础设施”,其外延和意义却远超具体项目。亚投行也是个包容多元的“朋友圈”。
本文刊于3月16日《南方日报》。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表示,创始成员国的资格确认截止日期为今年3月31日。在最后“冲刺”阶段,包括英国在内已有许多国家表示正在考虑申请加入亚投行。亚投行其“朋友圈”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这反映出这个正在筹备中的国际性金融机构的潜力和吸引力。
谁是“亚投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总部设在北京。
2013年10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于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成立,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有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国家财长和授权代表。
外界认为,中国希望创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与二战后创建的由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抗衡。
怎么吸引“朋友圈”?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建立,将弥补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存在的巨大缺口,减少亚洲区内资金外流,投资于亚洲的“活力与增长”。此外,还将提高亚洲资本的利用效率及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水平。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在各类商业投资中潜力巨大,增长带动力强。“研究如何将亚洲的高储蓄变成高投资”也将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任务之一。
a面
继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的进一步改革。
b面
补充亚洲开发银行(ADB)在亚太地区的投融资与国际援助职能。
通过亚投行,不少东南亚国家得以获得紧缺的基建投资;中国为邻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海量资金和技术,同时为国内改革发展拓展更大腾挪空间;英国等国则借此打造与亚洲经济体的联系纽带,发挥其金融服务等强项……在此基础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大为提升,助力全球总需求扩张,支持全球经济发展。
首批“朋友圈”
亚投行虽名曰“亚洲”,却不局限于亚洲;虽服务“投资”和“基础设施”,其外延和意义却远超具体项目。亚投行也是个包容多元的“朋友圈”。
2014年10月24日,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意向创始国——当天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的国家包括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
后增成员
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约旦、英国。
关注“朋友圈”的国家
澳大利亚——今年3月14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表示,将在几周内决定是否加入亚投行。
韩国——据外媒3月13日消息,韩国表示正在考虑是否需要加入亚投行。
英国加入“朋友圈”的意义
中国财政部宣布,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若过程顺利,英国将于3月底正式成为亚投行第28个意向创始成员国。
英国是西方金融资本强国,此次结缘亚投行,体现出西方有识之士对亚投行的信心,反映了其对中欧经贸合作成就和巨大潜力的洞见和肯定,市场号召力不容低估。
首先,英国的国际地位虽然比不过美国、日本、德国,但是,它是老牌的工业化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有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在金融管理、高等教育、科研创新、高端服务、环境保护、高端制造,等领域,英国都有许多让中国学习的地方。因此,英国加入“亚投行”,可以给中国增加信心。
其次,英国的加入,就会大大削弱美国、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敌对,或藐视。大大加强“亚投行”成员国对中国的信心。
再次,随着英国的加入,“亚投行”将从亚洲,扩展到全球。例如,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可能很快也会随着英国加入“亚投行”。
最后,随着“亚投行”的全球化,中国走出去的水平,就不只是中国水平,也不只是亚洲水平,而是世界级水平,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全球性影响。为中国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了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
“亚投行”的潜在问题
从理论上说,没有问题。但亚洲开发银行(ADB)和亚投行被视为竞争对手,而不是互为补充。亚开行创建于1966年,拥有67个成员国,其中有48个国家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该地区很多人认为它太多受到日本和美国的主导,日美是目前该银行最大股东,分别持股15.7%和15.6%(中国持股5.5%)。亚投行于去年创建,拥有21个成员国,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没有加入。据说,美国曾游说很多国家不要加入亚投行,而中国花了很多力气延揽这些国家.(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