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2 作者: 张敬伟
对于引渡孟晚舟事件,孟晚舟的律师和加拿大司法机关展开了博弈。引渡案件将延后至5月8日再审理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存在政治因素。既然加拿大讲求法治,那么孟晚舟这方严格依法维权,自是应有之义。除了延期审理引渡案外,孟晚舟还反诉加拿大政府严重侵害自己的宪法权利。孟晚舟的诉讼书强调,去年12月1日她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被拘留、搜查、审讯时,加拿大政府官员多次违反法治,因此她就加方公职人员渎职和非法监禁寻求损害赔偿。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11日《大公报》。
起诉美加政府,华为这样做就对了。
莫名其妙,华为首席财务官(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捕,并将按照美加引渡条例展开引渡到美国受审的法律程序。此举,加拿大视为本国的法治行动,但是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之和中美贸易联系在一起的说辞,凸显美加引渡孟晚舟事件充满浓厚的政治色彩。
反诉美加依法维权
对于引渡孟晚舟事件,孟晚舟的律师和加拿大司法机关展开了博弈。引渡案件将延后至5月8日再审理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存在政治因素。既然加拿大讲求法治,那么孟晚舟这方严格依法维权,自是应有之义。
除了延期审理引渡案外,孟晚舟还反诉加拿大政府严重侵害自己的宪法权利。孟晚舟的诉讼书强调,去年12月1日她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被拘留、搜查、审讯时,加拿大政府官员多次违反法治,因此她就加方公职人员渎职和非法监禁寻求损害赔偿。
除了反诉加拿大政府,华为也在3月7日正式起诉美国政府,指美国去年通过法案禁止联邦机构使用该公司的产品,是“违宪的”。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3月7日宣读声明中说:“美国国会一直未能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其对华为产品的限制。”
华为在美加两个西方大国通过法律维权,算是找准了应对美加的正确之道。
一方面,不管华为如何辩解自己是正常的中国企业,但是因为美国对华的忌惮或焦虑,加拿大又追随美国,华为就成了美国对华博弈的牺牲品。当然,华为技术也构成对美国和西方企业的威胁。于是,华为因为是中国著名科技企业而受到美国抵制,孟晚舟因是华为高管,而被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加拿大拘捕,并启动引渡到美国的法律程序。
在此情势下,美国也好,加拿大也罢,对华为和孟晚舟的动作说成是法治行为,凭常识也很难取信于人。
另一方面,华为被美国抵制、被以美国为首的“五眼同盟”排斥,也给一些西方国家提供了抛弃华为5G技术的“模板”。因此,美国和“五眼同盟”,是以“莫须有”的方式,通过国家意志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统一”性,来干预5G市场的竞争。自诩为市场经济国家的美国等西方世界,以权力干预和意识形态偏见排斥华为,不仅影响了华为的市场利益,更以不当法治的方式抓了华为高管,美国和其主导的西方盟友圈“讲政治”是真,“讲法治”是假。
华为和美国讲道理无益,用投资和善意也难以感化某些西方国家。而且,作为中国企业的华为,在中国政府和民众为华为叫屈的情况下,也被美国和西方国家解读为华为具有国企背景和威胁西方国家安全的“罪状”。
华为一系列“非常中国”的处理矛盾方式,最终被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看成了“好欺负”。在此情势下,华为采取法律维权的模式,也算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既然美加是法治国家,对华为和孟晚舟的一切动作都是法治行动,华为在美加依法起诉两国政府,自然是应有之义。
让美国人了解实情
美加标榜法治国家,法治正义包括实体和程序两重正义。加拿大警方明明是受美国之讬拘捕孟晚舟,但在拘捕孟晚舟之时没有向对方“实话实说”,所谓法治程序也不攻自破。程序违法,逮捕孟晚舟也失去了法治正义。虽然这和美加引渡孟晚舟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孟晚舟反诉加拿大政府,也捅破了加拿大政府一再标榜的“法治国家”那层窗户纸,让加拿大在国际社会丢了面子和里子。
美国对华为的限制和对孟晚舟的引渡,自然是赤裸裸的不讲理。华为起诉美国政府,是以美国之法治解决美国的不讲理。对付不讲理的美国,也只有祭起法律武器维权了。本次法治维权,华为采取的是精准定位方式,指向《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第889条。这两条直接导致美国政府禁止美国所有政府机关购买华为设备和服务。但对华为而言,这两条也充满市场歧视——美国政府直接干预了市场竞争。美国政府是否以政治干预法律,起诉政府在美国是很正常的事。因此,华为起诉美国,符合美国法律常识,即使结果不好,过程冗长,也给中国企业在美提供了正确的法律维权途径。
进入法治途径,也能吸引更多的美国媒体和民众关切,华为遭受的市场不公待遇也会被更多美国人了解。法律维权,要比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愤慨和支持(甚至会帮倒忙)更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华为法律维权,美国法院不敢不接招,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应诉。不管华为能否赢得胜利,法律维权都是华为摆脱困境的有力手段。(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