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次国际研讨会的重要成果——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欧亚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2015》,综合与会各位智库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极具学术价值和政策参考意义的全新力作。
本文刊于2014年10月11日中国网。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由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引起国内外共鸣,丝绸之路经济带学术研究、政策规划、经济建设热潮汹涌。
2014年6月27-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十二国智库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印度、美国等12个国家的40多位权威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渊源、建设难点、外交关系及对中国影响等展开研讨并献计献策。
作为本次国际研讨会的重要成果——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欧亚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2015》,综合与会各位智库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极具学术价值和政策参考意义的全新力作。
首先,本书是中国首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序言就显示出豪华阵容: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马苏德•哈立德、伊朗驻中国大使马赫迪•萨法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外交学院副院长亚历山大•卢金的主旨演讲担纲组成。
该书汇集了12个丝路沿线主要高级的高层与智库经验对丝路的观点,主题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难点与障碍;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各国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未来。中国前驻伊朗大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华黎明,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以及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助理鲍里斯•古斯列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办公厅战略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拉马诺夫,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弗哥尼•霍等多名国际问题专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表了独特而精到的看法。
本书附录也精彩纷呈: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首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智库研究报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途径》。本书完整呈现论坛实况,集国际性、权威性、学术性、政策性于一体,是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可多得的重要瑰宝。
其次,本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领域极具国际水准的精品之作。
本书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治理、交通、制度、金融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和目标。陈雨露校长在序言中即明确指出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方面:“在治理机制方面,政策沟通应基于理念共识、决策共商;在交通网络方面,道路联通应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在制度设计方面,贸易畅通应推动关税共同、规则共议;在金融合作方面,货币流通应规划汇率共浮、信息共享;在文化交流方面,民心相通应追求文化共存、价值共惠。”全面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政策构想。
本书立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与现实,结合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以及中国外交关系,深度阐述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难点与障碍。与会学者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面临的难题包括:涉及区域极为广阔,沿线国家众多,区域内各国政策多有分歧,外部影响力错综复杂,地区安全局势不稳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宗教差异性大等。
本书还汇集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权威专家对其本国如何看待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例如,俄罗斯是关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败的重要国家,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外交学院副院长亚历山大•卢金就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重要邻国,今天俄中关系正处在发展高峰。紧密的、富有建设性的、不敌对的、不结盟的合作关系完全符合俄中利益。俄罗斯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计划进行解读,认为这是一个重要机遇,可借此巩固俄中双边合作,尤其是在中亚、西亚地区。”
最后,本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策建议。
本书覆盖了丝路沿线12国高层及智库专家观点,他们从各自国家角度提出了对丝路建设的思考,表达了各国的需求和意愿,对于中国主导的丝路建设极具参考价值。例如,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玛依特吉诺娃•古泽里教授指出,“特别要加强中亚各国同阿富汗北部省份的经济、文化合作,建起连通阿富汗和中亚国家的道路和桥梁,促进北阿富汗的发展。”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办公厅战略研究学院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拉马诺夫分析,从发展角度看,上海合作组织是唯一联结俄罗斯、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的组织,因此要积极促进上合组织和其他一体化机制以及欧盟进行对话和协作,并加强欧亚毗邻国家国防体系方面的协调工作。伊朗驻华大使馆首席研究顾问、国际政治研究所(IPIS)国际经济和能源部主任阿里•比尼亚兹认为中国在设计重建丝绸之路时应重视伊朗在该项目中的重要性和战略角色,强调伊朗在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方面会发挥重要而多样的作用。
书中收入的中国第一份丝路研究智库报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途径》,提出了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从现在起到2016年为战略动员阶段;从2016年到2021年为战略规划期;从2021年到2049年为战略施行期。该报告建议当前各国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先搭建立体化的组织框架与讨论平台。在国际层面上,可以考虑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协调委员会”;各国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在部门建制上设立联系协调机制;民间交往应以使各国人民心意相通为目的,建议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智库年会机制。(作者:刘英 王海峰 来源:中国网。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