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国首次20国智库会议综述“21世纪全球治理的创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中国首次20国智库会议综述“21世纪全球治理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4-02-24 作者: 胡海滨 赵卫涛 

G20 体系下,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度更高,并致力于解决多边机制的问题。与美国和欧盟造成全球经济停滞不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当前,新兴经济体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大部分份额,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依靠力量。而中国的增长在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中又占有最多份额。在发达国家外需下降的大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2013年8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国际智库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国家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中外企业家代表以及来自美国、欧盟、金砖国家、韩日、拉美、中东等20 个国家和地区的26 家智库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新兴经济体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的发展与G20 的未来”三大议题展开了为期2天的讨论,并通过了《20 国智库共同声明》,同时着手组建G20 智库年会机制。

      此次研讨会是为了襄助2013年9月5日至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举行的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而召开的。前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卡洛斯•马格里诺斯等在会上进行了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主持开幕式,冯惠玲常务副校长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


      1.G20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治理的重要意义


      李肇星在研讨会开幕式演讲中指出:当前全球整体呈现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但同时强权政治、新的干涉主义抬头,世界格局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世界各国首先要走多边合作之路,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问题,如金融危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要摈弃你输我赢、你穷我富的“零和”思维,树立“共享共富”的新理念。其次要反对以邻为壑,害人害己。第三,倡导变革和创新,加强宏观经济协调,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努力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第四,落实国际承诺,实现共赢。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摒弃冷战思维,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平衡增长。可以说,G20峰会在就是在尝试探索一条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治理的道路。


      2.树立“大金融”思维  搭建国际金融治理框架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发言指出:应对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仅靠每个国家的单独努力是不够的,仅靠政府一个层面的工作更是难以为继的。国与国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强从官方到民间多层次立体化的对话与协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中国应对危机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应该成为全球金融治理机制的核心价值。大金融促进共同繁荣,大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大治理保障共同繁荣。


      3. 后金融危机时代G20将成为全球化的多边监管机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各国在反思危机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探索符合各国发展规律的道路,避免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重蹈之前的覆辙。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卡洛斯•马格里诺斯称G20是世界经济的“董事会”, 是21世纪全球治理的创新,为多边金融体系的构建带来了必要的改变,为政策实施的协调进程提供了新的权衡机制,并且为负责监管、贷款可持续性以及加强机构责任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授权空间。G20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宣称在实施一揽子计划当中达成合理共识,从而使全球金融危机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阻止进一步的危害,并降低社会成本。


      研讨会上,各国智库代表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和建议,如倡导全球性监管多元化、加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开设跨境流动征税、强化多边协作机制等。尽管大家对于G20治理的有效性和发展议程仍然持有谨慎的态度,也清楚全球治理将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但一致肯定了G20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成功表现,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从发展势头上看,G20将有可能成为一种全球化的多边监管机构,从而取代其他在经济和金融领域运作的国际组织,比如IMF和WTO。


      4. 中国2025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人民币成为三大货币之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表示,由于G20 没有秘书处,因此先于9月俄罗斯举办G20会议之前,在人大举办G20智库会议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中国GDP的发展,到2025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我们需要构建新的金融体系,而美元、欧元、人民币这三大货币应该是能够稳定下来。


      二、新兴经济体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G20 体系下,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度更高,并致力于解决多边机制的问题。与美国和欧盟造成全球经济停滞不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当前,新兴经济体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大部分份额,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依靠力量。而中国的增长在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中又占有最多份额。在发达国家外需下降的大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1. 新兴经济体将改变当今国际关系运转的规则


      与会学者认为,在G20框架内,新兴力量致力于推动经济体系的机构改革,从内部建立一个更加平衡和公平的机制。借助经济增长和软实力的结合,新兴经济体潜在的力量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今国际关系运转的规则。比如新兴经济体国家通过捐款给IMF以拯救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此基础上就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展开对话。在IMF中份额的增加以及在未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使得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论坛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而参与到决策制定和全球金融监管中,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和话语权。


      新兴经济体出现在国际事务决策层,将不可避免地重组全球动态格局,经济和政治监管将不会被几个少数国家私下主宰,而会变的更加富有包容性、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新兴力量的不断成长,可以建立新的对话机制,设立更多的议程,在治理观念、方法及优先权方面更具有丰富性。


      2. 新兴经济体是G20的积极贡献者


      与会学者认为,许多新兴经济体并没有满足于在G20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现状,它们还谋求成为G20的积极贡献者。新兴经济体的贡献表现为多种形式:如提供资金支持2009年的经济刺激战略并对抗全球经济衰退;改善国际经济治理,包括在IMF投票权改革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追求在各种外界间隙中发起有效的行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优惠措施;发展样板经济,开放市场、增进投资,通过改革带动就业和财政的可持续增长。新兴经济体同时还肩负着为区域内其他非G20成员国谋求利益的职责


      3.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新兴经济体将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与会学者还认为,在看到新兴经济体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新兴经济体仍然容易受到短期冲击,尤其是货币市场的冲击。资金流的突然中断将造成本币值的快速变化,对通胀以及面临短期外债的公司偿付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新兴经济体还需要拓展更广泛的G20 议题,寻求在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中更强的话语权。同时,新兴经济体也将争取这些机构组织认可一些政策的合法性,比如推行资本管制,保护国家金融和投资等。


      三、中国的发展与G20的未来


      随着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国际上要求中国成为与实力相符的国际责任大国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通过G20 这个良好的平台,中国可以获得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以及与其他国家在各个领域合作共赢的机遇。


      1. 中国是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大国


      与会学者大都认为,中国作为日益强大的发展中国家,是G20中金砖国家的领头羊,正在与新兴经济体建立牢固的联盟,挑战现有经济秩序。中国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活跃的、扩张的和有效的全球领袖,稳步地转变为更强大的领导者。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生产者,并且通过1997—2010年间的三次金融危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安全屏障。


  中国在G20中扮演的角色是双重的:一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动力;二是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做出示范,并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主要表现在提供发展进程的模板,加强社会资产监管,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国家间的对话与合作。


      2. 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创新模式


      中国参与G20以及其他国家论坛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中国着力推进共同建立和加强多边治理体系,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主要经济体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协作,并认同发展中国家可以用替代性政策来维持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转型,以及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成功实践,如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计划;刺激内需,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稳定世界汇率市场等多方面的成就,对G20全球治理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与会的中国学者则普遍认为,中国在G20中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个机构的建设者和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者,还是一个系统性的金融和宏观经济的支持者,正和各国一起,追求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协调发展的目标。


      四、中国智库彰显“国际号召力”

      此次G20智库研讨会达成了《20 国智库共同声明》,同时着手组建G20 智库年会机制。


      声明呼吁,二十国集团各成员之间应加强国际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改革的研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呼吁二十国集团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这应成为各主要经济体间协调经济政策与进行研究时秉持的核心目标。


      声明同时将智库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加强G20成员之间的沟通,为G20的发展贡献行之有效的思考和建议。


      此次研讨会是中国首次举办20 国智库会议,彰显出中国智库已初具“国际号召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强调:作为介于政府与民间之间的枢纽,智库对于每个国家的政策选择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各主要经济体的智库之间加强协商、增进共识也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世界主要智库之间需要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尤其是探讨国际金融治理框架问题的平台,而本次“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国际智库研讨会就为各国智库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这在中国无疑是一个创新。


      蒙代尔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度赞扬,不仅仅是因为研究院召开了这次非常好的会议,更重要的是这显示了中国大型的、优秀的智库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马格里诺斯也盛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承办此次会议及促成《共同声明》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默罕默德•萨奇布说:“此次20 国智库峰会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作为一个领导者,而中国也可以从政策研究开始逐渐担当起这一角色。”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则表示:一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一国思想和知识的崛起,中国正处在迅速的经济崛起之中,同时也推动了思想崛起的起步。“中国的思想崛起离不开与国际思想界的交流,需要吸纳、融合世界的智慧来促进自身的进步,而承担思想崛起这一使命的重担就落在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化发展观念的新型智库肩上。”


      毫无疑问,G20将有可能主导未来世界发展的新格局,而G20智库,则是从思想和知识层面,为全球治理制度化提供全面的政策性支撑。中国智库已经为此迈出了关键一步。(作者胡海滨 赵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