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两会系列文章之四:防范金融非对称风险,政府报告强调这四个方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两会系列文章之四:防范金融非对称风险,政府报告强调这四个方面

发布时间:2019-03-07 作者: 刘玉书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当前我国对国内外金融发展存在的非对称风险有着全面、深入的认识。危机并没走远,中国经济先机已经起航。报告全文提到“风险”20余次,大部分都与金融风险有关。主要涉及到国际单边脱钩及外部性输入风险,去杠杆、地方政府债务、区域性风险、历史累积问题风险以及诱发系统性风险等。政府对当前国际国内局势有着客观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作者刘玉书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7日中评网。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金融科技的飞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愈加凸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当前我国对国内外金融发展存在的非对称风险有着全面、深入的认识。危机并没走远,中国经济先机已经起航。


一是全面防范非对称金融风险。报告全文提到“风险”20余次,大部分都与金融风险有关。主要涉及到国际单边脱钩及外部性输入风险,去杠杆、地方政府债务、区域性风险、历史累积问题风险以及诱发系统性风险等。政府对当前国际国内局势有着客观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2018年以来,随着部分国家和地区“逆全球化”的泛起和全球性的需求疲软,对已有的经济金融发展理论和各国的政策能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个别国家试图牺牲他国利益来减少自身脆弱性的战略意图逐渐显露。回避共同责任、只想单方面获取利益,放弃双赢国际规则的非对称国际合作风险正在急剧增加。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对此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同时对国内当前金融发展中的利益与风险脱钩,收益与责任不对等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意见和要求。总体而言,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互惠双赢,风险共但的国际金融合作原则,促进国际金融秩序良性发展。同时进一步夯实国内金融改革大趋势,供给侧与稳增长相结合,进一步推进金融与实体相结合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是进一步做好政策工具平衡。2008年经济危机至今并没有彻底消除流动性和产能过剩所带来的隐患。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欧美还是中国,都面临一个发展的基本矛盾:“政府应该如何处理好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和政府债务增长相协调的问题。” 政府扩大债务则需要社会有足够的货币和资金购买,依靠信用创造则难以控制货币超发风险。特别是近年来社会融资结构比重有待优化,间接融资比重较高,货币总量把控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报告强调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协调,指出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可运用的政策工具多,我们有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报告还对目前存在的结构性和地方性金融问题提出了方案,要求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


报告所指出的要“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立足于政策工具的调控,从老百姓关心的视角看,这表明了未来我国房地产税收的重心是房地产作为资产的合理配置属性,同时也侧面表明了开源节流,严格控制地方债务规模的决心。报告还强调了要防止地方债务的“输入性风险”,考虑到我国当前各地区发展多样性的问题,针对地方政府“输入性风险”的差异,中央对于地方债务可能会在做好进一步区分现有债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出台分门别类的指导和政策性细则,会在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大的体系下着手地方债务问题。


三是进一步强调货币运行规律。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趋势需求强烈,但同时蕴含的国际金融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当前外汇储备收缩、外汇占款下降的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另外,跨境资金流通的清算体系对接与融合问题已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腾飞的重要议题。报告表明,我国将积极应对外汇储备的扩张和收缩问题。报告透露,将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应对股市、债市异常波动,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从具体未来政策预期看,这意味着将进一步合理安排外汇储备的货币种类结构、资产结构、期限结构等,动态平衡好流动性和收益性关系。从报告看,预计未来在保持外汇储备规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会进一步重视流动性。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在实际执行中,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不会改变,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将继续深化和完善。


另外,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共建“一带一路”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重要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对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配套建设会更加紧迫。人民币国际化配套的基础“硬件”和“软件”设施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未来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建设会是无法绕开的关口。特别是建立能够满足多货币的全球清算,以人民币为主,覆盖多种货币、功能动态更新、监管开发多元的全球清算体系,将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是进一步明确了金融与实业结合的方向。报告明确指出要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先后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多措并举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融资成本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这彰显了中央对金融为实业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健全金融市场。报告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中央的决心表明针对当前金融市场存在不完善、结构性改革缓慢等问题,有可能会继续推出大的举措,转变社会整体观念,防止金融风险聚集化和单一化。在健全一级市场的同时,我国在规范二级金融产品市场,提高社会融资效率,提升资金利用率等方面今年将有可能取得大的突破。与之相关,另一方面是将全面甄别金融创新,防止伪创新扰乱金融秩序。报告在提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时,要求要“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中央已经注意到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所涌起的金融乱象。深化金融市场结构调整在释放金融活力的同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如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部分民间投机行为等。中央已经对此类问题表示了公开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治理体系趋于完善,已具备针对新金融违法扰乱正常市场行为“精准发力”的条件,预计今年对“伪金融创新”非法投机套利等行为,将会受到进一步的严厉打击。中央完善金融市场,夯实实业增长的底线不容挑战。


总体来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对金融工作重视实效的态度,展现了我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能力和信心,对当前社会预期具有强烈“获得感”的激励作用。金融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抛弃传统金融观念,积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