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美国联合英国与法国,发动了对叙利亚的空袭行动,俄罗斯对此积极应对。到底是大规模战争爆发,还是战争讹诈,俄罗斯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判。最终俄最高层发现,美国及其盟友并无做长期战争的打算,在东地中海和海湾地区的战争部署似乎也未到位,而俄罗斯对特朗普总统的观察,发现他胸无定数,对美国如何应对叙利亚问题既无深谋远虑,也无明显的近期目标,甚至连英国人提供情况的真实性都未搞清楚就贸然动武,完全是随性而来。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规范资管业务、防控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前段时间,金融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从弥补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效能入手,立足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开展情况和监管实践,起草了这个针对资管业务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资管业务稳健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叙利亚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俄罗斯也加大了在叙利亚军队的警戒。叙利亚一处空军基地周一便遭遇来自以色列的导弹袭击。以色列向来是反伊反叙的坚定力量,也是美国的关键盟友。以色列在奥巴马时代早就摩拳擦掌,要向伊朗和叙利亚动武,但是被奥巴马政府劝止。现在,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和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系铁定,加之特朗普本人行动动的政治个性,美国动武似乎成了大概率事件。以色列导弹袭击叙利亚空军基地,就被分析家们视为美国动武的前奏。
习主席此次演讲备受全球瞩目,原因有二。一是美单边主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近期,美国政府不顾世贸组织规则,单方面提高进口钢铁、铝产品的关税,并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二是博鳌影响力扩大。博鳌亚洲论坛已经跃身成为“亚洲达沃斯”,不仅吸引亚洲地区代表前来参加,还成为中国发布重大政策倡议的平台。习主席此次主旨演讲不仅引发各方分析热评,更是立刻在国际金融市场引发反响,其影响可见一斑。
中美升级版的“600亿美元”过招后,特朗普挥舞贸易大棒的目的依然没有达到,反而用力过猛,直接威胁到“中国制造2025”。这也意味着,美国通过“232措施”威慑其他贸易伙伴的招数对中国失灵了。自然,对别国舞大棒、自己吃萝卜的“美国优先”,在中美贸易争端的前两个回合也未奏效。
美国近年来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快速崛起,引发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焦虑不安。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并没有随着中国的友好合作和苦口婆心的劝说而得到有效缓解。在某些方面反而变本加厉,越演越烈。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担心”演变成为“疑心病”,对中国处处设防,导致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美国政府近期展开的对中国贸易的全面“ 围剿”正说明美国所患的“ 抑郁症” 严重到了何许程度。
特朗普要加入TPP,姑妄听之,不必当真。当然,特朗普加入TPP的言论更像是一种策略。中美贸易战虽然出现缓和迹象,但还在僵持之中。特朗普用力过猛,中国寸步不让,尤其是中国动用大豆、汽车和飞机这些出口中国的关键商品作为反制手段,让特朗普陷入政治和贸易双重困扰中。大豆州的农民们在特朗普总统竞选中成为特朗普的关键票源。中国的贸易反制让特朗普可能失去豆农们的支持,算是戳中了特朗普的死穴。
“此次爆发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美国总想遏制中国。” 在博鳌论坛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在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时表示,美国不适应中国的崛起,挑起了贸易摩擦,既有心理上的反映也有大选的要求。事实上,未来中国的崛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吴晓求认为,中美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围绕本期“两会上`一带一路’新动向”的主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达尼洛·图尔克,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执行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让-盖·卡里埃,美国全球策略信息华盛顿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威廉·琼斯等外国学者,三位学者就对中国两会的兴趣点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两个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2018年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坚持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蓄意挥舞贸易大棒,破坏贸易环境。继对进口中国钢铁产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公告后,4月3日美国又发佈对华“301调查”项下产品徵税25%的建议清单,涉及中国约1,300个税号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产品。随后,特朗普更声称,要对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徵收额外税款。特朗普屡屡出台贸易“霸凌”政策,损人不利己。
近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2017年是中国经济外交全面发力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面对“英国脱欧”和“特朗普革命”这两起“黑天鹅事件”,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理念,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主要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主方向引导下,在多个领域开展了积极的经济外交,以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引领全球经济秩序转型。中国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与世界各国开展务实经济合作的形式和世界分享本国发展的红利,并且积极推动全球和区域层次上的经济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了三大攻坚战之首,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再次对去杠杆作出部署,并首次提出“结构性去杠杆”。我们认为,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已经由金融去杠杆转向了实体去杠杆,由金融机构的负债端去杠杆转向了资产端去杠杆。相应的,大类资产配置面临的环境也从宽信用、紧货币转向了紧信用、宽货币。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发布的《新兴经济体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7年,E11(二十国集团中的11个新兴经济体)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3893项,平均每个经济体为353.9项;G20中8个发达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3946项,平均每个经济体为493.3项,比前者高139.4项。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或对某个经济体有利,但对全球市场有害无益。因而,贸易保护主义是缺乏全球贸易大局观的功利表现,十年危机周期也凸显,贸易保护主义延缓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五条,对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部分表述作出修改。其中包括,在“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年是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发展成为统筹中国内外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各个方向上都取得积极进展。然而,由于印度的疑虑和南亚复杂的内部关系状况,“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这对中国在南亚的整体外交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
面对来自全球资本市场争夺新经济企业的竞争,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监管当局也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一段时期以来,监管当局提出对来自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四大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将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启用“即报即审”的特殊通道。富士康和科沃斯的快速过会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完成的。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稳步发展、精耕细作新阶段,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显著上升。近几个月来,在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印太战略”并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讨论进一步升温。“一带一路”涉及地缘经济、地缘战略变化和国际机制改革等诸多方面,其对美国对华战略认知和中美关系的现实与潜在影响值得重视。
央行行长易纲昨天正式公布了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其中包括:今年上半年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等内容。对金融领域的一揽子开放举措,是中国金融业发展变革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成熟的标志,更是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大众的切实行动。
在本次博鳌论坛开幕式讲话中,习主席指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五年来,习主席多次提到科技革命,国家出台多项各类重大科技发展政策,系列革命性科技新成果不断在东方涌现。人类迄今先后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面对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从跟跑到并跑和领跑的东方大国,人类已经迎来共享东方科技新革命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