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大,历史太长,“关于中国”可以是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也可以是关于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军事、中国科技、中国外交等等,用20-30万字的篇幅来写任何一个方面,也都只能是入门;所以,当试图用这样一个中等篇幅直接触及“关于中国”这个宏大题目而不仅仅是“中国历史”或“中国经济”时,就不能停留在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的表层,必须尽可能深地进入到问题的核心部分,围绕最为本质的少数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十年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为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瑞典央行首先开启负利率。主要经济体面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受到日益高企的债务水平掣肘,财政政策难以发力,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投资边际效益递减,2020年所开启的下一个十年,负利率或将成为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新兴社会议题大都有着高度复杂性,既涉及观念层面的问题,也涉及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认知差异,同时还与人们的伦理观和价值观等息息相关,和不同世代的人群看待问题的不同方式相关。这既是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挑战,也是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必然认知和应对的现实议题。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经济与金融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我们有自信、有底气自觉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用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以主动开放的姿态,顺应历史潮流,勇担时代重任,真正提高中国金融业竞争力,增强金融自信,向金融强国迈进。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理所当然地要把对外传播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智库,负有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新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意味中日韩三国关系继续深化,制约三个东亚国家的历史困扰和现实难题不再成为障碍,曾经两次中断的三国领导人会议步入机制轨道。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曾经的议题,如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恢复,且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齐头并进。此外,三方针对陷入困局的朝鲜半岛核导危机,也将重申致力于半岛完全无核化。
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里,世界范围内的无序不断上升,在这些乱象背后,世界经济也面临增长放缓的危机,中美贸易争端更加剧了人们对世界经济未来的担忧。2019年也是中国建国70周年,中国共产党用70年的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道路”在暗潮汹涌的国际形势中也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到2030年前后,印太超区域(Supra-region)有可能成为世界权力的中心——既是全球强国“扎堆”处,又是列国斗争之舞台。届时,人们或将满怀欣喜(抑或无比忧虑)地看到:在环印度洋和环太平洋的广袤陆地、海洋与天空(太空)上,高新科技的可持续创新与大规模应用,巨大人口的聚集效应,政治-军事强国的相对集中,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与复杂民族矛盾的次第爆发,以及“远印太”地区(欧、俄、拉)的相对衰落等要素,共同加剧了上述地缘趋势的最终形成。
在二十一世纪如果要想在经济领域竞争中胜出的话,就要在高科技领域向前发展,而中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尤其喜人的进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多人可能很眼红中国取得的成绩,但这恰恰说明了中国走的是正确的道路,正在不断地推动高科技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为世界银行的发展理念的丰富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坚决遵守WTO规则,捍卫自由贸易原则,中国是国际贸易体系坚持自由贸易原则的坚定捍卫者,同时支持世界银行进行必要的改革。
当今世界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是表现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现在人们常说,“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现在世界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又有多种可能,最危险的一种可能就是出现国际体系的失序,导致丛林法则盛行,或者出现新的“冷战”。当然,也还有一种好的可能,就是经过各方的努力,可以建立一个有利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稳定的新的世界秩序。
演讲者张华荣系全国政协委员、中非友协副会长、华坚集团董事长,本文为12月16日召开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大会论坛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未来”的引导发言实录,全文为独家首发。
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促增长的重要方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巨大的绿色投融资需求不断得到激发,为新一代绿色产品和绿色技术提供了广阔市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继续推动绿色投资的需求和发展势能,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际,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民营企业既是参与者,也是建设者,必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浪潮中。民营企业的平稳发展,是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智库要抓住历史机遇,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智库。光我们自己排名还不一定够,要真正得到人家的认可。西方智库已经经营了几百年,对世界舆论有很强的主导影响力,西方话语体系的力量有巨大的惯性,我们的智库和中国话语体系起步晚,所以要更加做更大的努力。中国的智库任重而道远,但历史责任舍我其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为来年的经济工作划出了六大重点。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2020年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多场攻坚战役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交汇之处,本次会议对未来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一系列政策布局的配合下,国企改革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
我们往前走,怎么走?从旁观者角度看智库,我仰视智库,仰望智库,并且是断脖式仰望。因此,也从旁观者角度给智库提点建议:智库的研究需要大胆,需要充分解放思想,充分说实话,这点特别重要!
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了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研究了2020年经济工作的形势任务。此次会议新提法多,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也有了更深刻的表述,并首次强调要“做好工作预案”。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人口峰值、经贸摩擦以及世界经济疲软等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面向2020年,中国经济自然走势将出现供需“双收缩”局面,房地产、地方债、外资去留以及国际金融风险传导将影响经济发展。作者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稳增长依旧是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因此宏观调控总体取向将是扩张性的,并将以市场环境治理为主,供给管理次之,需求管理为辅。
在维护与捍卫多边主义的进程中,中国担负起了重要的责任,发起系列对话呼吁求同存异,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新时代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以自己的实践向全世界证明,国强未必称霸。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人没有扩张侵略的基因,会不断地寻求和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