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14日《解放军报》。
9月15日至22日,金砖国家文化节将在厦门举行,五国艺术家将首次联合展演。届时,30多场艺术展、电影展等,都会向市民免费开放。此外,首部金砖五国合作影片《时间去哪儿了》也将于近日在全球公映。
目前,金砖国家在人文交流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受追捧,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平凡的世界》等火热南非荧屏……频繁的人文交流将金砖五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致力于促进人文民间交流”的主张,要求“打造更多像文化节、电影节、运动会这样接地气、惠民生的活动,让金砖故事传遍大街小巷……”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描绘出未来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百花齐放的画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说,厦门会晤的成功举行,标志着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经常化和机制化,推动金砖合作从传统的经济、政治安全“双轨并进”,向经济、政治安全、人文交流“三轮驱动”转变。
刘英指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更多地关注经贸和政治领域的合作,但人文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2015年,金砖五国签署了《金砖国家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支持各国在艺术、体育、媒体、智库、传统医药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合作活动。今年,五国人文交流合作全面展开,运动会、电影节、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等活动有声有色,为各领域人士参与金砖合作搭建了平台。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人文交流更是成为重点和亮点。习主席指出:“加强我们五国人文交流,让伙伴关系理念扎根人民心中,是一项值得长期投入的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将使金砖合作永葆活力。”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夯实金砖合作民意基础、深化伙伴关系、拓展金砖合作内涵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金砖国家语言文化差异大,加强人文交流可以自下而上为金砖国家合作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巩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刘英也认为,由于地缘差异与语言隔阂,金砖国家民众的互相了解比较有限,通过西方国家的信息渠道了解彼此也容易受到西方国家态度的影响。因此,加强直接的双边及多边联系,是加强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以建立媒体和智库联盟等形式加强民间交流,则能够有效地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推动金砖合作走深走实。
“金砖国家加强人文交流,必须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各行业协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沟通,创造机会,鼓励交流。”王义桅指出,企业、社会组织也要跟进,在各领域切实开展双边及多边人文交流活动。
“接下来,金砖国家在教育、体育、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经常化、机制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刘英认为,加强人文交流,让金砖故事传遍大街小巷,让五国人民的交往和情谊汇成滔滔江河,才能为金砖合作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推动金砖合作的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