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敬伟:英国脱欧从虚惊变成残酷现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张敬伟:英国脱欧从虚惊变成残酷现实

发布时间:2016-06-29 作者: 张敬伟 

作为孤悬于欧洲大陆的岛屿国家,加之英国有“日不落帝国”的全球荣耀,英国无论在欧共体还是欧盟,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且要发出不同的声音,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看上去似乎是英国不够自信,但也是严酷的政治现实所逼,现在的欧盟,德法两国是双核主导。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27日联合早报网。


  本以为是一场虚惊,但这次英国作出了让英国和世界大吃一惊的决定:脱欧派胜了。


  6月23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脱欧与留欧阵营投票比率为51.89%对48.11%,英国不再属于欧盟成员国。


  英国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脱欧成真,谁的胜利?英国独立党领袖法拉奇宣布脱欧阵营胜利,称23日为英国独立日,足显这是脱欧政党的胜利。也可以说,这只是小部分英国人的胜利。


  对于希望留欧的英国人言,这一天则是悲剧。首相卡梅伦,怕是难以在唐宁街十号呆下去了。就在距离英国脱欧公投只剩不到48小时前,卡梅伦再次呼吁英国民众为留欧投票,他一方面警告英国人:想想你们未来的几代人,别退欧;另一方面告知英国人:留欧将有投资急速流入英国的“留欧红利”,英国人会看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英国脱欧,将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市场负效应。未来几天,英镑还将呈现快贬趋势,甚至会出现1992年英镑危机时的“黑色星期三”。按照资本大鳄索罗斯的估计,英镑将可能贬值20%。脱欧对欧盟和亚太股市的影响,未来几天也将见分晓。美联储已经将英国脱欧视为影响加息的高风险因素,中国人民币汇率在连续数月的稳定后,也将面临贬值。


  在此情势下,英国政治的抉择是和欧盟维持一定的距离,保持英镑的主权货币,不加入欧元区,不支持欧盟更具约束力的财政新约。在大国外交上,英国维持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以证明本国在大西洋两岸的特殊纽带作用。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英国在对中国资本、产能项目和主导的全球性经贸治理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AIIB),也表现出比其他欧洲更开放的态度。至于脱欧公投,则是英国向欧盟展示重要性的现实主义策略。


  现实很残酷也很讽刺。当脱欧变成了民主的游戏,脱欧后果却未必是喜剧。


  英国脱欧更撕裂了英国社会,一半对一半的英国民意,宛若定时炸弹,让英国社会承受着分裂的意识形态的滋扰。脱欧的英国,未来还将面临着持久的争议,如果欧洲市场转好,英国社会会转而对脱欧派进行批评。


  至于对英国经济的影响,英国财政部预计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3.6%,失业人数增长52万,给每个英国家庭带来2600至5200英镑的损失。


  算清楚英国脱欧的经济账,并不容易,但搞清楚英国人何以倾向公投,并不困难。


  脱欧公投,本是卡梅伦当年赢得大选的竞选策略,也是向欧盟讨价还价的砝码。现在看来,卡梅伦有些弄巧成拙,不仅赔上了相位,也丢了欧洲大市场。2014年秋天的苏格兰独立公投,曾让卡梅伦差点下台。当时的苏格兰政府首席部长萨蒙德在苏格兰独立公投否决独立后宣布辞职。这次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后,苏格兰也会再次举行独立公投,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也将紧随其后。公投的连锁反应,不仅让英国孤立于欧洲政治版图之外,英国也将面临着只剩英格兰的尴尬。


  英国脱欧更撕裂了英国社会,一半对一半的英国民意,宛若定时炸弹,让英国社会承受着分裂的意识形态的滋扰。脱欧的英国,未来还将面临着持久的争议,如果欧洲市场转好,英国社会会转而对脱欧派进行批评。


  6月22日的金融时报中文网站发表社论指出,“英国加入欧盟的时候是‘欧洲病夫’。如今,英国的经济表现跻身欧盟前列……当脱欧者把如今英国相对强劲的经济引为离开欧盟的理由之一时,他们没注意到这其中蕴含的讽刺意味。”


  脱欧的英国,会否因此再变成“欧洲病夫”?


  “独立主权”和“共同主权”的争论,不仅仅是民意的割裂,也是政治精英人士的困扰。以本次脱欧公投为例,执政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卡梅伦同属保守党的约翰逊支持脱欧,使得独立党声势大振,脱欧民意大受鼓舞。而左翼的工党领袖科尔宾缺乏足够的号召力,没有及时在脱欧公投上表明自己立场,导致卡梅伦显得左支右绌。


  联想到1975年时,当时执政的保守党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力促英国人投票支持留在欧洲共同体(欧盟前身),足见留欧与脱欧的分歧,一直如幽灵一样浮荡在英伦三岛上空。本次脱欧公投,据说超然于政治之外的英国女王也倾向于脱欧,这更折射英国从上到下的争议了。


  如果说英国留欧与脱欧民意的分歧是单纯和感性的,他们凭着对社会民生的亲身感受来做出自己的决定。但是包括撒切尔夫人和卡梅伦在内的英国政治家,他们在英国是否留在欧洲大家庭的政治态度也是实用主义的,甚至可以说是机会主义的。他们洞悉英国和欧洲各国拥有“共同主权”是二战的成果,对于英国具有全方位的战略利益。


  但是作为孤悬于欧洲大陆的岛屿国家,加之英国有“日不落帝国”的全球荣耀,英国无论在欧共体还是欧盟,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且要发出不同的声音,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看上去似乎是英国不够自信,但也是严酷的政治现实所逼,现在的欧盟,德法两国是双核主导。(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