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柯银斌:跨境贸易的发展 机遇与未来改变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柯银斌:跨境贸易的发展 机遇与未来改变

发布时间:2016-06-06 作者: 柯银斌 

2016温州进口商品展览会2016年6月3日在温州开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柯银斌参加了展会开幕式,温州市政府苗伟伦副市长致辞并宣布展会正式开始。在下午的“起航新里程创享新格局——中国(温州)跨境贸易对话会”上,柯银斌高级研究员做题为“跨境贸易的发展:机遇与未来改变”的演讲,并与在场的200余位温州市企业家、跨境贸易的从业者进行了交流。

  2016温州进口商品展览会2016年6月3日在温州开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柯银斌参加了展会开幕式,温州市政府苗伟伦副市长致辞并宣布展会正式开始。


  在下午的“起航新里程创享新格局——中国(温州)跨境贸易对话会”上,柯银斌高级研究员做题为“跨境贸易的发展:机遇与未来改变”的演讲,并与在场的200余位温州市企业家、跨境贸易的从业者进行了交流。


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柯银斌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跨境贸易有两种模式:一是传统的国际贸易,二是新兴的电子商务。已有专家从多个维度来比较这两种模式。


  从接触消费者的方式来看,传统贸易是面对面、直接接触;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平台间接接触。


  从业务模式来看,传统贸易是基于商务合同;电子商务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包括B2B、B2C以及扩展。


  从交易环节来看,传统贸易中间环节多、复杂;电子商务环节少或没有,简单。


  从订单类型来看,传统贸易大批量、少批次、订单集中、周期长;电子商务小批量、多批次、订单分散、周期相对较短。


  从支付手段和争端处理来看,传统贸易通过银行证用证支付,具备健全的争端处理机制;电子商务借助第三方电子支付,目前争端处理不畅、效率低。


  从对物流要求来看,传统贸易多通过空运、集装箱海运完成,物流因素对交易主体影响不明显;电子商务通常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以航空小包的形式完成,物流因素对交易主体影响明显。


  从通关、结汇方式来看,传统贸易按传统国际贸易程序,可以享受正常通关、结汇和出口退税政策;电子商务目前通关缓慢或有一定限制,无法享受出口退税和结汇政策(少数城市已尝试解决)。


  从参与主体来看,传统贸易要求企业规模大,受资金约束程度高,变化困难;电子商务对企业规模无要求,受资金约束程度低,变化灵活。


  我再补充一点。从国际贸易规则来看,传统国际贸易有WTO及其规则,但电子商务目前还没有通行的规则。


  中国电子商务领军企业阿里巴巴集团下设的企业智库阿里研究院,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定义是:


  通过互联网达成进出口的2B/2C信息交换、交易等应用,以及与这些应用关联的各类服务与环境。


  它具有四个要素:一是应用,二是平台,三是基础服务与衍生服务,四是环境,包括各国的文化市场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尤其是新技术及其应用,再就国际贸易的规则。这个非常重要,目前的国际贸易规则如WTO,主要适用于传统贸易。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提出要制订E-WTO规则。这是中国企业的重大机遇。


  以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为例,整个产业链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海外品牌商/渠道商/个人卖家,二是中国消费者。在他们之间有跨境进口电子商务平台,和综合支撑服务体系。


  电商平台有五种类型:海外电商如亚马逊等,导购/返利平台如值得买,自贸区/保税区跨境购物平台,平台型进口电商如天猫国际做零售、全球货源做批发,还有自营型进口电商如苏宁易购。


  综合支撑服务体系包括支付、物流、转运、通关、商检等。


  对中小企业而言,跨境电子商务的产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


  我们知道,在中国,1998年之前,国际贸易是少数国营专业贸易公司的“专利”,其它企业无权参与国际贸易。之后,进出口权逐渐下放到企业,但是,在传统贸易模式中,只有规模较大的企业有资源和能力参与国际贸易。


  今天,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任何中小微企业甚至个人都能参与国际贸易。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也是重大的商机。


  接下来就是你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到这个新兴的国际贸易中。为此,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跨境进口电商的发展历程。


  易观智库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2007年之前的探索期:早在2007年,淘宝就上线了“全球购”。当时,淘宝“全球购”商户主要是中小代购商,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另外,由于物流、清关、售后服务环节的障碍,消费体验不佳。海淘发展不温不火。


  2008年至2013年为启动期:2008年,中国爆发“奶粉事件”。国内消费者对国内产品信任降至冰点,纷纷转投国外进口产品。代购、转运行业迅速崛起,海淘的品类也扩充至服饰鞋帽、保健品、3C数码类产品。2012-2013年,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全面启动。


  2013年或2014年,业界称为“中国跨境电商元年”。由此进入到发展期:2014年7月份以来,海关总署接连发布56号、57号文件,确


  立了跨境进口电商的“合法地位”,中国跨境进口电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2014--2015年,受政策利好影响,电商纷纷开启海淘业务。国内快递公司亦纷纷开通国际物流业务。


  到2018年,将进入成熟期:将会在商品品类扩充、货源把控、清关、物流、支付等产业链各方面趋于完善。消费者购物体验提升、权益得到保障;电商打通供应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合理监管。政府、企业、消费者实现共赢。


  我们再从具体数据来了解一下2008年至2014年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


  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99万亿元,2014年为26.43万亿;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2008年仅为0.72万亿,2014年为3.75万元。跨境电商增长率远远高于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率。


  2008年,跨境电商渗透率仅为4%,2014年为14.2%,同样有大幅度提高。


  在跨境电商交易额中,进口电商交易额2008年为302.4亿,2014年达到4762.9亿,增长非常快。但是,出口占比大,进口占比小(2014年最大为12.7%),这表明进口电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关于跨境电商的未来,阿里研究院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有望重塑未来全球经济贸易商业形态,正在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业态,改革开放的新窗口,并将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国际贸易新规则。


  阿里研究院认为:一个“普惠贸易”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其主要特征是:


  贸易参与主体包括之前的弱势群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各个阶层的企业和个人均可以参与。


  贸易流程更加方便透明


  参与贸易的渠道较为容易


  信息更加对称和共享


  参与主体共同获得利益


  埃森哲与阿里研究院在《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报告中指出:


  跨境B2C电商的发展有四大趋势:


  一是规模增长和交易产品、服务品类的扩大。2014年全球B2C电商市场总体规模约为1.6万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3.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全球B2C消费群体也将由2014年的13亿增加到2020年的超过21亿人。由此带来交易产品、服务品类的扩大。


  二是平台服务增值化。除交易和支付等核心环节外,未来更多的流程与服务将聚集到平台上,包括品牌营销、交易双方征信等。同时,新的增值服务将产生,如提高营销效率、实现运营优化,以及信息安全和消费者隐私保护等。


  三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集约化。


  线下流程的集约化和智能化将使跨境B2C电商的交易成本降低并大幅改善运营效率。


  线上的数据为服务和物流的高效提供了基础,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消费者行为去预测需求和统筹配送,可大大缩短交付周期,降低服务的成本。


  四是交易平台/模式的融合。首先是B2C电商平台上的消费交易流程的无缝体验;第二是跨境平台与境内网购平台的融合;再是B2C线上平台与线下境外实体渠道的立体融合,相互引流和相互促进,可创造出便捷、多元化、丰富的消费方式。(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