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2 作者: 张敬伟
新经济周期已经拉开帷幕,“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经贸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将成为构筑新型全球化和提振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适逢中哈建交25周年之间,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的访问,将全面提升中哈合作的战略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挹注新动力。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10日中国网。
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
习近平主席访哈掀起一波舆论高潮。中哈关系何以被各路舆论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访哈的意义何在?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李惠来认为,此访是中方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是今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和欧亚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此中释放出两个信号。
一是上月“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圆满成功,中国成为全球化的新引领者。而“一带一路”倡议,源于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哈时首次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当时全球经济处于后危机时代,很多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观望者众、质疑者多。但是,哈萨克斯坦始终和“一带一路”倡议同节奏、齐步走。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斯坦通过“光明之路”予以对接;中国规划“中国制造2025”,哈方提出“第三次工业现代化”;中国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哈方提出哈萨克斯坦发展新现实;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接“哈萨克斯坦梦”等等,中哈两国战略合作同频共振,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富有成果和内涵。这是中哈关系重要性的关键。
二是新经济周期拉开帷幕。“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沿线国家取得丰硕成果,也获得全球普遍认可。“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新经济周期的主导引擎,中哈合作具有全球表率作用。
哈萨克斯坦,因为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和同步跟进中国发展节奏,不仅和中国这个新兴大国构建了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而且取得了丰硕的经贸成果。
目前,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中国在中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第一大对外投资对象国。中国在哈掀起了投资热潮,在哈中资企业超过2600家。此外,中哈打通了连通两国、联系欧亚的物流通道,使“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蓝图变成现实。能源是中哈合作的重点,中国资本和油企改变了哈方油气炼化技术滞后和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势,使哈萨克形成了从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运营再到炼油与销售的完整的油气产业链。此外,中哈两国在其他产能项目也有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城市轻轨、汽车制造等项目上达成了51个协议项目,合作金额高达260多亿美元。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时所言,今年是中哈建交25周年。建交以来,中哈关系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两国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发展战略对接。双方保持密切高层接触,在国际事务中紧密协作,在核心问题上彼此坚定支持。双方合作广度、深度、规模、质量不断提升,人文合作蒸蒸日上。
新经济周期已经拉开帷幕,“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经贸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将成为构筑新型全球化和提振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适逢中哈建交25周年之间,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的访问,将全面提升中哈合作的战略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挹注新动力。在6月8日的会谈中,两国元首同意推动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健康稳定发展,并见证了经贸、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质检、税务、人文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新经济周期,全球经济面临着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给新型全球化带来了动力和希望。新经济周期,中哈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方面,不仅能够实现两国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更能为全球提供示范效应。简言之,中哈两国战略合作的成效在于对接与共建,而且是在互信互利互赢基础上的对接与共建。这和新经济周期某些大国以邻为壑、以零和博弈的贸易战和货币战追求本国利益优先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哈两国在新经济周期要实现“四个对接”,一是实现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同哈萨克斯坦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的对接,二是国际产能合作同哈萨克斯坦加快工业化进程对接,三是中国陆海联运优势同哈萨克斯坦东向海运需求对接,四是“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同“数字哈萨克斯坦”战略对接。
“四个对接”也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与投资合作提供了范本。(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