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林民旺:大变局下的印度外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林民旺:大变局下的印度外交

发布时间:2018-05-14 作者: 林民旺 

中印领导人武汉非正式会晤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其中有两大看点值得注意:其一,由于印度政府已确认莫迪总理将出席6月初在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就意味着短时期内莫迪将两度访华;其二,这是中印领导人举行的第一次也是为时最长的非正式会晤。这样的安排究竟有何深意?

作者林民旺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2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9期。


中印领导人武汉非正式会晤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其中有两大看点值得注意:其一,由于印度政府已确认莫迪总理将出席6月初在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就意味着短时期内莫迪将两度访华;其二,这是中印领导人举行的第一次也是为时最长的非正式会晤。这样的安排究竟有何深意?

  

事实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此前已提供了部分答案。他说,“两国领导人将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并就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所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一大内涵是中国和印度同时崛起,使世界三分之一人口走向繁荣进步,从而根本上改变着世界格局,也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中印同时崛起

  

1991年,印度开启经济改革时,其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16位,中国排在第9位;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印度排在世界第12位,中国上升为第3位;而到2017年底,印度经济总量达到2.4万亿美元,排世界第7位,仅略低于英国和法国(二者都是约2.4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考虑到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增速高于英法,或在不久后位列世界第5位。可见,中印两国都正在由国际经济圈的边缘逐渐走向中心。

  

印度正由地区性经济强国朝着世界性大国迈进,其经济改革与发展成果显著。1950~1991年印度GDP年均增长率维持在2%~3%之间,1991年以后达到年均6%;2004年以后,更是保持年均8%的增长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是,2018年印度经济将增长7.4%,2019年增长7.8%。这样的经济表现,让莫迪总理在2018年2月参加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自信地宣称,到2025年印度经济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届时印度经济总量将在当前规模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事实上,以2008年的增速看,印度人均GDP也基本上能实现每12年翻一番的目标。

  

因此,客观而言,中印同时崛起将使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一步显性化。正如王毅所言,两国领导人会晤旨在“就世界格局和中印关系作出战略判断,引领中印关系把握大方向,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


印度外交三大诉求

  

在这样的大变局下,影响印度外交抉择的基本因素可以归结为三个“变”:全球大国关系的变化、亚洲总体格局的变化和南亚地缘环境的变化。

  

一是把握全球大国关系的变化,追求多极化的世界。作为南亚地区强国,印度的外部安全首先与全球大国关系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苏联解体后,印度逐步与美国改善关系,同时还与其他大国发展更加全面良好的伙伴关系,以缓解一些战略观察家眼里的“单极霸权”可能对它施加的战略压力。

  

冷战后,印度将追求多极化的世界作为外交的首要目标,发展全方位的大国伙伴外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发展势头良好,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的相对实力发生快速变化,印度自身经济实力开始超过俄罗斯。大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变化、2013年乌克兰事件以来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的变化、中国外交上的变化等等,都促使印度调整外交布局以作出积极应对。

  

二是预防亚洲整体格局朝着不利于印度的方向发展。印度尤其想要确保自身在南亚、中亚、波斯湾和印度洋等印度外交“大周边”的影响力。

  

三是警惕南亚地缘环境的变化,维持印度的地区首要大国地位。同时,印度也担心南亚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上升。


印度外交路线特点

  

在这几大诉求下,印度外交路线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以埋头发展经济为首要,在大国关系中多边“下注”,确保印度与所有大国的良好关系。1991年印度进行经济改革以来,仍受制于国内制度和保守思维,历届政府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印度“大国未来”的关键,因此印度在冷战后逐步调整外交战略,着力发展与日本、美国、欧洲的经济联系,吸引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另一方面,印度也学习中国发展经济的经验,积极吸引中国投资。

  

具体而言,印度通过金砖机制发展与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的大国关系,继续巩固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与中国保持关系稳定,同时也通过双边渠道发展与美日欧的经贸往来。

  

二是力促亚洲多极力量的平衡。尼赫鲁曾说过,只有中印同时崛起才是亚洲世纪的到来。而当前中国经济实力是印度的5倍,而且未来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可能性;同时,在印度看来,未来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的衰弱是必然的,所以印度一方面会谨慎参与具有针对中国性质的政策,另一方面也会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

  

三是确保印度“南亚首要国家”的长期定位。印度反对其他大国“染指”南亚,反对域外国家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对于南亚的其他国家,印度采取“分情况讨论”的策略,力图恢复印度对印度洋岛国的影响力。为此,莫迪政府采取了“邻国优先”的政策,确保邻国对印友善,并提供地区公共产品,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及互联互通建设。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