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如何解读京津冀一体化“加速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如何解读京津冀一体化“加速模式”?

发布时间:2014-08-15 作者: 人大重阳问答 

相比传统中小城市,构建特大城市群能够高效集聚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最优整合。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例如日本的东京-横滨城市群、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城市群、德国鲁尔城市群等,通过“增长极”以点带面发挥区域联动优势,实现了特大城市群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问:近日,国务院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由张高丽担任组长。自年初习近平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升级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三地一体化工作至此已取得重大进展。那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前景如何?


      答:首先,设立国家层面高规格领导小组凸显中央加快建设特大城市群的决心。相比传统中小城市,构建特大城市群能够高效集聚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最优整合。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例如日本的东京-横滨城市群、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城市群、德国鲁尔城市群等,通过“增长极”以点带面发挥区域联动优势,实现了特大城市群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确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有助于打破制度藩篱,为各地新型城镇化改革起到全国性示范作用。长期以来京津两大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在发展上相互脱节,一体化进程面临产业结构差异、地方行政壁垒等阻力。这种梯队差异很大程度代表了国内区域经济现状,领导小组能够强势打破区划格局和市场封锁,创新利益调整机制,为全国各地区有效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起到良好示范,大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此外,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先行政策配套保证。最新公布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提出全面放开中小城市落户,将500万以上人口作为划分标准,严控特大城市规模。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必然会触及人员流动问题,牵涉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敏感议题,利益分配格局极其复杂。因此,户改政策的适时推出为三地一体化工作扫清了关键障碍。


      京津冀一体化即将呈现“燎原之势”,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贺滨、李振执笔,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