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周边,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对中国来说,周边是首要。为此,中国政府专门开会研究尚属建国首次。中方已多管齐下,搞好周边,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打造新局面,开辟新天地,努力与周边国家建立“亲、诚、惠、容”的睦邻友好关系。可通过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使之欢心;通过安全协调,推动各国和平共处,使之安心;通过政治解决南海等有关争端,坚持共同开发,使之宽心;通过人文交流,增进互信,使之放心。
今年一年来,中国新外交十分活跃,遍及全球,成效丰厚。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正以新战略、新思维、新形象亮相国际舞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先后访问了俄罗斯、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德国、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印尼、马来西亚等欧亚、非洲、拉美、中亚、东南亚多国,并出席了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欧亚经合组织和东亚峰会等。与此同时,习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两次会晤,就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了广泛共识。上述访问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正能量,彰显了中国外交既有理论创新,也谱写了新篇章。其中主要有:
1、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了对接。丰富“中国梦”的内涵,强调其与联合国千年发展规划和世界各国梦的一致性,大大拉近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使大家心心相印、同舟共济,影响深远。正如印尼总统讲的那样,印尼与中国是“异床同梦”。
2、夯实周边,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对中国来说,周边是首要。为此,中国政府专门开会研究尚属建国首次。中方已多管齐下,搞好周边,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打造新局面,开辟新天地,努力与周边国家建立“亲、诚、惠、容”的睦邻友好关系。可通过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使之欢心;通过安全协调,推动各国和平共处,使之安心;通过政治解决南海等有关争端,坚持共同开发,使之宽心;通过人文交流,增进互信,使之放心。
3、构建中美等新型大国关系,确保世界和平。今年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强化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同世界大国新型关系的典范。通过习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努力构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12月4日,习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拜登时表示,这“明确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拜登强调,美方“积极致力于同中方一道,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基础上,建立美中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关系充满希望和机遇,可以避免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历史定律重演”。
4、坚持政治解决国际争端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占据国际道义至高点。中国声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今年,叙利亚“化武换和平”和伊核谈判达成历史性初步协议就是证据。“中国式和平共处模式正在形成,中等国家和小国通常欢迎这种与西方模式不同的替代品”,这对美西方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是一沉重打击。
5、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增进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对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积极进行“扶贫”,坚持多予少取,甚至全予不取,不做见利忘义之事,收到了良好效果。
6、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惠及一大片。习主席分别在印尼和哈萨克斯坦提出建立两个“丝绸之路”的构想,是“中国梦”战略的合理延伸,有利于深化中国同东盟和欧亚各国经济联系,为双方加强全面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最近,李克强总理访问罗马尼亚,出席中东欧16国峰会,为中国“西进”中东欧铺平了道路。
中国现已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中心位置,“不再只是世界秩序的消极接受者,它已成为决定其他国际行为者在外交和防务政策方面做出任何选择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任何一处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中国直接或间接有关。中国的发展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研究和借鉴。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通过“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正在步入升级版。今年经济增长预计约7.5%,高于世界各国的增长。9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大连市召开的《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超过4亿人次。中国转型升级将对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改革路线图”,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多国政要纷纷访华,寻求同中国加强全面合作。(来源:环球网,作者刘宝莱,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前驻中东大使。本文为总结2013“中国与世界”系列文章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