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欣: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全世界有目共睹
香港二十年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其实我们想起香港当年在二十年前刚刚回归,那个时候前后,就是正好冷战刚刚结束嘛,冷战结束之后人类社会朝着一个新的世纪正是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就是说我们要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人类有什么样新的作为。我觉得香港正是在那样一个历史的一个背景下,出现这样一个重大的这么一个特别具有创新性的这么一个举措一个改变。
庚欣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来源于6月26日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香港回归二十年,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即将上任,而习近平主席也在这个时候视察香港,表明“一国两制”这二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
梁华: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了,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将会带领她新的管制团队在7月1日走马上任,新的团队新的管制风格,香港未来会面临怎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而一国两制又如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的今天节目请来了时事评论员庚欣先生为我们分析点评,庚先生您好。
庚欣:你好。
梁华:好,在跟您深入的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来关注一下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会在下个星期到香港视察,并会出席新一届特区政府的就职典礼以及庆回归大会。
解说:新华社25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会于6月29日至7月1日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和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都对习近平访问香港表示欢迎和感谢。梁振英说二十年来香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他表示习近平在这个重大时刻视察香港,并出席庆祝活动和就职典礼,充分显示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和支持。林郑月娥则表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国家对香港的经济及各方面的发展都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香港特区的繁荣和稳定,对习近平在特区成立二十周年的历史时刻来到香港感到非常鼓舞。
梁华:好,香港的话题我们要继续来请教庚先生,其实香港再过几天就已经香港特别行政区就二十岁了,二十岁可以说是一个年轻人,正好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一个这样一个阶段,其实我们在回顾一下过去的二十年,您觉得香港是在国家的一个大力支持下呢,成功的落实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您怎么样来评价香港这二十年呢?
庚欣:是,已经是倒计时没有几天了只有不到一周,其实习近平主席29日就要到香港,现在日程已经基本公开了,29、30、7月1日正式的出席她这个就任的整个的典礼的纪念活动,这真是二十年转瞬之间很快,我也是1997年在回归前我是第一次到香港,那个时候我就想看一看,以后看不到这样的这种资本主义,当时所谓对殖民地状态的香港是怎么个情况,当时其实我的印象很深,那时候来了之后也见了一些朋友,各方面的一些朋友,普遍的都相对的都不是很乐观,因为没有见过这个新东西,而且当时的中英关系陆港关系各方面吧,其实都不是特别的好,咱们都还记忆犹新嘛,那时候在正是最后的,虽然当时的港督现在表现很不错对中国很友好,但当时那个情况还是有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但是我觉得二十年的发展,真的是二十年来是与非,就是说我们怎么评估这二十年,怎么看待二十年的成败得失,这个里边其实有不同的看法的,很明显无论是在香港在内地还是在海外,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学者、政治家还是一般的民众,凭直感比如就到香港玩过两次的人他们也会有一个评估。我觉得这里边现在有少数人对香港觉得,这二十年发展的不满意,这个不满意他有两极的看法,有一种人是比较特别是以大陆的朋友为多为主的这样一些朋友,想法比较急了一点,或者开玩笑就是说稍微左了一点,就是说他觉得香港怎么二十年过去了怎么还是没有和祖国大陆陆港还没有完全一样,应该要搞成一个样子才对,比如说有些事情在大陆是什么情况,在香港也应该这样,为什么中国人到这儿还得要用签证或者怎么样还是那样,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区别就比如说大家对这个两地的差异大家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一些看法。还有一种就是稍微偏右一点,我们还玩笑说偏右一点,就是说更自由化一点的想法的一些朋友,这个可能香港本地的朋友和海外的朋友稍微偏多一点,他们就会觉得香港好像还应该更自由一点,还应该好像是更独立一点,更自主一点。有些事情好像他们对这一国的框架还不太适应,二十年过去还没有完全磨合好,有这样的情况。这个情况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嘛,要有一个历史,你想香港离开家走了一百多年,他要想这个游子离家之后走回来它也有个磨合的过程,什么事情都是,冰冻三尺或者融冰它都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觉得,我特别是最近这几天不断的和一些朋友,和内地的朋友和香港的朋友,和海外的一些朋友,和中国人和外国人包括日本人我的一些朋友,我们都聊到过,因为香港回归这个是很大的事,全世界都很关注,习主席也要到香港来刚才也报道。
到底怎么评估这二十年,我觉得我接触的多数朋友,这个其实立场都是不一样的,大家总的来说都认为香港二十年的成果非常巨大,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样一个成果。这个定位我觉得是客观的,是全面的,而且也是具有前瞻性的,有胸怀的,具有了一种包容性的这样一个评估,这个评估也就是习近平主席在前不久林郑月娥当选了特首之后,到北京去的时候,习主席见她的时候第一句话就做了这样一个,可以说是一个定位性的,结论性的说二十年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个里边没有什么含糊,说的非常清楚,也没有说但是如何如何没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基本的定位,基本的定论,而且是一个可以说是这个成果是百分之九十几的成果,如果说有存在问题哪能没有问题呢,对不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都会有问题。所以我们对香港这是一个基本定位,这个定位涉及到有几个,为什么会有刚才不同的看法,为什么说这个定位这个给他二十年的这种成果成败作出一个评估非常重要,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情况,一个就是他涉及到一个标准问题,就是无论是我们陆港两地的朋友,还是我们中国或者海外的朋友,我们在考虑到一个问题特别是香港的发展的时候定位的时候,这个标准很重要,你是根据我们比如说内地朋友的我们的标准还是根据香港朋友的标准还是根据海外朋友的标准,还是根据中国人的标准,是根据二十年前的标准还是根据现在的标准,还是根据未来我们展望未来的标准,这有很多的这种标准。我们要把这些标准都把它磨合起来,每一个标准它都有它的一些道理,每一个正是一国两制就展现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包容性,就是它不是单方面的或者以零和的思维用一方来替代取代甚至于对抗另一方,它不是这样的。它是通过一种磨合的,用一种温和的谅解和解精神达成大家的共识,是一种共赢的一种理念和一种实践结果。它不是那种像比如说现在美国和俄国还在是这样闹,当年美苏冷战,最大的他们的毛病就是给人类留下了一个特别负面的遗产就是什么事情都是好像就是你死我活,就像拔河一样,就是你拔过一点来我这就少了,我就要输,你赢就是我输,这个理念和这个实践的这种结构的建设,这是非常负面的。其实人类社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包括中国的历史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文明遗产,就是以共赢的方式,以一种大家互利的方式,以一种把蛋糕做大之后大家共享,共治是这样一个方式来解决我们之间的纠纷或者管控我们的分歧,这完全可以做到。香港二十年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其实我们想起香港当年在二十年前刚刚回归,那个时候前后,就是正好冷战刚刚结束嘛,冷战结束之后人类社会朝着一个新的世纪正是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就是说我们要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人类有什么样新的作为。我觉得香港正是在那样一个历史的一个背景下,出现这样一个重大的这么一个特别具有创新性的这么一个举措一个改变。那个时候南非和解改制,东西德统一,中东以巴和解出现了我们的香港回归,这几件事情是当时的一个时代性的一个标志,在九十年代的时候这非常重大,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这样的一个非常赞许,而且是非常具有期待感的这样一种观察。
今天我们来看的时候,我们横向这么一比这个世界这又是个标准,这就是所以我说不仅以我们陆港两地朋友的我们自身的感受,而且以在一个全球的格局我们观察时代的进展,时代的潮流发展当中,香港在里边我们这一朵浪花,或者我们这一艘轮船我们走的怎么样,我们中国走的怎么样,我们这个轮船里边香港这个部分走的怎么样,我们是不是没有愧对我们的时代,没有愧对我们当年的这样一个伟大的选择,我认为我们做到了,就是这二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概括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宪法授权基本法规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整个的特制秩序得到了有效的践行,所以赢得了香港二十年的这种高度的繁荣发展和稳定,由此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的评估评价和赞赏,我觉得这几句话讲的非常到位,而且这就是我们这二十年对香港进行总结的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一个依据,而且他非常的具有一种针对性和这种包容性。我们在谈到这个的时候,我们就要涉及到为什么我们会对香港会有这样的一种信心,这其实最根本的是来源于我们陆港两地和我们所有人对一国两制的这样一个基本国策,这个伟大的理念大家有一种高度的自信,有信心。我们经常说解决香港有些存在问题的时候,香港也存在问题,习近平主席也谈到,他说香港存在着很多有的是老问题,遗留的,有的是新问题,有的是香港固有的一些毛病,比如说人多地少这就是说香港这是没办法,大约再发展十年二十年也会遇到这样,也会面对这样的情况。像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用什么样的思路要有耐心来处理好,耐心来源于他的信心,这是我们对于香港采取这样一种制度安排,采取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我们有相信,有这种自信,而信心来源于我们的初心,就是我们当年制定由邓小平先生也好,甚至于可以追溯到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当时他们那一代第一代的咱们中国的革命家,他们对香港问题做了这样一个制度的准备设计安排,初心他们的这些理念他们的这种准备非常充分,后来的实践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港区的政府和人民,都做了非常大的这种实践上的这种努力和开发进取,所以赢得了目前这样一个实践的一个很好的局面,这个里边最重要的是建立这样一个自信信心,进而有耐心进而我们有决心把香港的事情做的更好。
梁华:好的,庚欣先生刚刚跟我们分析了一国两制的一个包容性还有它的一个来源最初的一个初衷,我们继续回归二十周年的话题,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说过,香港近年来是实践了一国两制,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但是中央会坚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是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庚先生其实我们知道中央政府也是一直非常关心香港,香港的新的管制团队也即将走马上任了,虽然这个管制团队有很多都是旧的面孔,但是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强调,她会带来一个新的管制的作风,您怎么样看香港未来的一些发展。
庚欣:是,您刚刚讲到习主席对于香港问题今后的发展也指明了一个方向,就是说我们不走样不变形一国两制的实践,其实第一句话是不动摇,就三不嘛就是最近从去年开始,中央的最高领导层无论是在政府工作报告在党的会上在政府的会上,最高层的领导人习主席李总理都几次提到了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我们这个在讲到整个新的管制团队实施他的大政方针他要往前实践推动的时候,我们在这之前我们先要讲一下,就是这个我们要对现在我们刚才讲到了对一国两制有高度的自信,但一国两制的理论实践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这个发展特别到现在就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这样一个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已经五年了,在这过程中又形成了一些新的一些做法理念和做法,这个我们应该做一个简单的一个概括,而新的管制团队正是要贯彻这样一个新的理念和做法,要为一国两制这个基本国策服务,为基本法服务,以自己的这种新的这种管制作风管制的这样一个方式来把香港的事情办好,这样一个逻辑关系。我们讲到了一国两制的理论或者它的实践有什么新的进展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看到这里有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毛周那个阶段,就第一代,大概从四十年代的末期就是其实建国前就已经开始,逐渐的发展到后来,到了七十年代,我们和英国已经完全的建立了比较正常的这种外交关系,在六十年代五十年代就已经有了,但是实际上真正发展是到了七十年代就是在中美缓和之后整个大格局变化之后才开始形成,而且这个时候就已经说当时毛周邓曾经同时在会见英国当时首相的时候就谈到了,到1997年香港要回归,而且那个时候希斯当时英国他也是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了,他也曾经表示他说到那时候我们会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一个比较妥善的回归,就意思是其实当时就双方都有了这样一些共识。毛周那个时代的对于香港问题的处理,其实和当时要解决台湾问题的那个一纲四目和后来的一国两制当中讲到一些比如说主权要归咱们要是一个国家,咱们可以用一种在给台湾极大的这种自治,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以至于当年我们五十年代的时候在中国比如说像西藏解决西藏的问题,在这些民族自治区也采取了一种民族自治的办法,是特殊立法的方式,而且比如像西藏尤其是有十七条协定,这个十七条协定当时在制定的过程中,当时邓小平先生当时就在西南地区,他就在主管这方面的工作。
所以这个有一个连续性,这是在毛周第一代,这个时候我们解决香港问题是采取了一种温和的先放一放,等到1997年,我们虽然是不承认他的这种不平等条约,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采取了一个合情合理合规,完全是按照一个和解的方式来处理,用这么一个,而且对香港很照顾,给香港提供各种各样的一些方面条件等等。咱们就说到了到八十年代邓小平先生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而且把这个首先实践运用于香港问题,这个过程当中呢,邓小平先生他的思路和毛周那时候有什么变化呢,他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就这个时候他是建立在一个改革开放的一个新的形式下,是在和平发展的环境,而不是当时冷战那样一个战争的背景里边,中国那个时候还很紧张,或者在朝鲜或者跟越南还都在打仗,不是那个时候。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和平发展的环境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来定位香港,怎么定位陆港关系,怎么定位今后我们对整个一系列相关事情的安排,制度上的,实践上的,整个的现实的这种总的双方的这种关系,陆港双方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外的关系等等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大的盘子里边重新定位,这个非常具有一种建设性。就是如果说当年是一种包容的和解的一种温和的处理,那么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邓小平先生这一段就成了一种改革的开放的中国要走向真正走向现代化的,从这个大的格局里边来定位香港,定位一国两制的安排。现在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他这个最近这几年来他不断的对香港澳门特别是台湾问题发表了很多新的看法,他的这些见解里边就又有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高度在哪儿,就是他是建立在一个中国的国力在急剧成长之后,我们现在比如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等这些建设,中国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具有很大的巨大影响力的一个世界级的大国的时候,而且我们要用更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比如说中美关系我们有那么多别扭,但是习主席讲的很清楚,我们中美合作是唯一选择,我们和美国是合作,我们和整个世界是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那么当然我们两岸就是一家人,所以陆港之间我们的关系那就更是一家人,我们已经早就是一家人了,对不对,这是我认为是习近平主席他一国两制的整个思想的变化和这整个的时代中国的国力和整个的这种我们的环境的变化,这个时候中国的定位一国两制特别定位香港问题,陆港关系的时候,就建立在这么一个高度,更高的高度,更大的广度,更大的力度来推动我们之间的这种,既是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但是又有很多我们尊重彼此之间的一些差异,有效的管控一些可能有一些摩擦分歧需要更好的用谅解的精神去磨合,这些都是非常容易处理,所以为什么我们刚才讲习近平主席说,他说香港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二十年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也是基于在对整个这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在当中得到了什么,香港在当中得到了什么,我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所以有的朋友可能有误会,觉得好像是不是大陆发展好一点,我们香港就损失了,或者香港发展好一点我们大陆就损失,我觉得这个想法是有偏颇的。应该看到陆港我们一直就是一家人,我们就是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这样一个状态,当年香港被拿走是因为整个中国的情况是一个落后的积贫积弱的状态,今天我们都有发展的机会,都有一个特别好的这样一个共赢的这样一个结构,也是由于我们都有了很好的发展,都有了很好的实力,才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觉得对于习近平主席的这样一个新的一国两制的理念,就像这次他见到林郑月娥女士,讲到了一系列的话,而且他特别强调三不,就是在任何的挑战和风浪面前,我们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不能动摇,遇到什么样的压力我们这个一国两制的实践我们不能走样,不能变形,我觉得这个非常具有针对性,而且针对的不仅仅是我们所有的陆港两地的民众,也是针对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赋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的不管是政治精英还是社会精英,我们都应该要按照这样一个习近平主席讲的这个三不的原则来检验我们的言行,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利于一国两制的理念和实践,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这非常重要。
这个里边我们就还要说一下就是,现在一国两制的政策理念有了新的发展,也非常的得到大家认同,包括过去有一些对有怀疑反对的朋友,今天也提出来包括美国人,美国人甚至说,其实我看一国两制他说中国美国可能有点像一国两制也是这个思路的在发展,你看他讲的这个学者讲的非常的有敏锐的这种感觉,他说中国美国现在的这种交融,这种经济的利益的交融,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只是制度不同而已,你看他用了实际上他就在变相的在迎合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只有走合作的道路的这样一个说法。那么我们想中美都可以这样的话,我们陆港之间乃至我们两岸之间,和澳门就是所谓港澳台和大陆我们的国家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不是更应该是这样一个基本的一个思想方式,一个利益结构来处理吗,这是共赢的,而不是像拔河的那种零和的一种思路。所以在这个里边我们就看到了新的管制团队,马上七一就要走马上任了,这个新的管制团队我认为我给他定位叫做一纲三目,一纲就是对基本法对一国两制,对于整个的国家和香港都是要本着一个非常忠诚的一个叫有心有立,这个忠诚心,这种忠诚的这种立场的定位,这是一个纲,这是最重要的,这是个政治标准,我们说叫德才这是德,那么然后下面就是具体的他的这种工作的这种作风,整个班子的建设,它的人员组成,能力结构等等都考虑了这三目,第一个就是他是个非常务实的团队,这里边行政经验都很丰富,大家说老面孔,其实老面孔新面孔是为了开展工作,这是第一个,就是他很务实,很有实践经验。第二就是他是个创新的团队,因为有新问题,就刚刚你讲的,习近平主席说,香港出现了新的情况我们要面对要有创新的精神。第三就是我们讲的他们是一个合作的团队,所以以对一国两制对基本法负责服务于一国两制,服务于基本法服务于我们陆港两地人民,尤其是服务于香港的繁荣发展的这样一个目标,所以以一纲三目的这样一个方针建立起了管制团队,我们有理由对他基于一个非常的热切的期待,而且我们也相信他会走向成功,他会把我们这二十年的香港的成功不断的向前推进,来实现中央习近平主席不断的几次提出,就香港澳门都是同样的任务,第一个是发展经济,第二个要改善民生,第三个要增进民主建设,第四就是要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一定会走向成功,而且会更上一层楼。
梁华:其实香港是在一国两制的优势下在一带一路,像是在粤港大湾区都有很多机遇,就要看香港怎么样去把握了,谢谢庚欣先生。(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